普通本科院校女生就业调查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女子学院外语系2014届专科毕业生164名,本科毕业生236名,共计400名毕业生。其中20名同学考上国内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1名同学考上新疆选调生,1名考上公务员,2名考上村官,1名考上南航空姐,4名进了银行系统,2名同学创业,其余还有一部分做了培训机构或公民办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师,有一部分进了外贸公司。就业率为73.4%。
  一 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 就业质量不高,尤其是签约率不高
  整个外语系238名女毕业生,除了20名读研深造,暂缓就业压力外,其余签约的很少,不足30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扩招,其供给总量增大,而符合女大学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岗位需求则增幅较少。女大学毕业生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应当不是难事,问题在于这个工作岗位工资低、不稳定,甚至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许多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不愿降低门槛屈就。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问题。
  2 根本原因是专业基础不牢,课程设计无特色
  据统计认为,专业基础差是我们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据跟踪毕业生就业反馈的意见,说“学校开设的课涉及范围很广,但许多都是泛泛而谈,浅尝则止。许多课程形同虚设,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希望学校结合就业实际抓住一两个切入点,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特色。”
  专业水平是就业的基础,专业基础不扎实,是不好就业的硬伤。我们英语本科专业236名女生,132人通过英语专业四级,30人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这些过级女生的过级成绩基本是60分出头,只有几位同学达到70分以上,而985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和八级过级率都在90%以上,且大部分过级同学的成绩都达到优良等级。以湖南大学2014届英语毕业生为例,125人专业八级过级率为75.8%,分数大都集中在60~70分之间,也有几个80多分的。
  3 针对就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严重不足
  实习基地严重不足不仅是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通病,也是我国普通本科,特别是刚升格的基础差、底子薄的普通本科院校的通病。由于资金及观念等原因,我们系除了每届组织学生去桂林阳朔进行口语实践实习外,几乎没有任何供学生实践的基地。一部分自觉性高的同学会认真对待假期的社会实践,对今后的就业积累一定的经验,就业相对不成问题。但暑假实践许多同学并不是都有自觉意识,临毕业了发现自己除了不太好的专业知识外,没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实习单位自己联系,实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实习基地的配置刻不容缓。
  4 传统就业观念与周围现实环境仍然影响严重
  “期望值普遍过高”是造成当前这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来校招聘的单位中销售类过多,与学生专业匹配的单位太少,学生不愿意参加本校组织的招聘会,但却总是请假去参加外校的招聘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这山望到那山高”,觉得会有更好的工作在后面等着我,随时准备走人。
  现实社会是一个物质化倾向比较严重的社会环境。处于现实大环境下的女大学生都比较现实,缺乏吃苦奉献精神,大多不愿意去边远偏僻地区就业。某班某宿舍4位普通同学都分别考上了今年的特岗教师,结果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农村中小学任教,最后选择在城市做文员或与民办学校签约。问及原因,其中一位回答:“能不去农村,尽量不去农村。”这是一位从湖南某偏僻农村走出来的女大学生的心声,也是其家长及周围亲朋好友对其的影响。
  5 学校管理机制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就业指导不力
  教学、学生管理与学生就业的矛盾。部分已签好就业协议的学生需要去上班,但是每天教务处要查课,学生处与宿舍管理员每天查寝,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还有论文答辩与就业的冲突,论文答辩时间在次年上半年,学生怕路途往返麻烦,答辩之前不愿去太远的单位,特别是去外省城市就业。
  就业工作管理机制不科学,权责不清,导致就业指导不力。就业指导课偏重于理论讲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同时,指导形式单一,没有根据学生需求来规划。特别缺乏专业的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一对一的就业指导。由于职责不清,就业指导就成了辅导员老师的就业统计。
  就业统计的政策顶层设计与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有出入。省招生就业部门的就业统计的时间过早,现在竟然出现了每月一报。其实许多同学考了教师资格证,在毕业时间也就是6月才能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最后环节——教学试讲,有近100位同学在6月下旬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相对于这些同学,就业统计要推后才比较现实。实际上,学生毕业后一两年的就业统计是比较恰当的。
  二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我们如何应对
  1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调整其就业期望值
  一个人的就业价值观对其就业行为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在高度物质文明的今天更需要指引人生前进道路的价值观教育。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够指引女大学毕业生找到自己和社会的契合点,达到个人职业与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女大学生加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育精神很有时代与现实意义。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教育女大学生淡泊名利、乐于助人。家庭因素的不合理干预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不利因素。许多中国传统家庭里的家长充当了过多的保护者和干预者的角色,以爱的名义从子女填报志愿、入学到就业,都要干涉。
  要以生为本,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地方或中、小企业等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工作。
  2 进行课程改革是根本,针对女生开设具有女性优势的特色课程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有其共性外,还有个性特征。不同高校、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毕业生面临的问题具有特殊性,因而也就决定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的差异性。
  大学是由一个个专业组成的,专业是由一门门课程组成的。大学就是一个课程超市。课程也最能反应一所大学的专业特色。学生最根本的核心就业能力是由所学课程体现出来的。   大学和女大学生都要主动适应当今就业形势的变化。当今传统服务业正处于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时期。知识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开始成为发展的热点和新增长点。外语系作为具有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三个普通本科专业,可以在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外包、翻译、空中乘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行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应反思课程建设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办学方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出发,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
  3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有一技之长
  现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除对应聘者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等有基本要求以外,对于其沟通能力、工作适应、创新思考等非智力能力因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就业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大学生本人需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自觉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培养现代职业道德与素养。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假期主动走出校园,寻找兼职,熟悉社会需求,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院应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切实将职业指导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大相关经费与设备的投入。其次,学校通过在企业内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平台。普通高校应积极利用已有的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主动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兼职工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熟悉行业岗位,拓宽社会视野。同时,实习基地应对实习学生建立相应的实习考核评价机制。
  4 辅导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个性化要提上日程
  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来源多元化,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法律、伦理学、市场营销等多种不同专业。要实现就业指导的专业化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培训。他们工作在学生管理第一线,熟悉了解学生,对学生就业的大致方向会比较熟悉。由他们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有利于发挥其与学生交流频繁、受学生高度信赖的独特优势。俗话说,术业有专攻。由于辅导员们的教育背景、工作年限、个人阅历等原因,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指导可能需要经过专门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院不仅要尽快建立起一种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本院情况的有效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模式。同时切实健全保障体系,政策保障能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学院全员人人有责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大学生活的全程指导。要求就业指导应贯穿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渗透到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职业规划并不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老师的事情。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方向缺乏联系,专业课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针对自己将来就业方向自觉学习,积累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方向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大学教师要学会讲授自己的东西,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将来的岗位特点,整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非专业老师也可以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对其进行指导,角度不同,看问题的方向就会有差异。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体现出来。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自我学习、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这是个人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非专业老师可以从职业意识、职业理念、职业规划、职业实践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引领。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认知都会造成职业定位的偏差,这是影响大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让每个女大学生都对自己的潜能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成人医学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在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拓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拓宽办学渠道,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讲授“重点、实用、新颖”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面授与网络辅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医学成教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强化成人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成人医学教育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 成人;医学;质量  
期刊
[摘 要] 社会实践研修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中央听到第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实声音,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远发展。  [关键词] 社会实践研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54-02  一
期刊
[摘 要]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是国内最高水平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着眼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竞赛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 教学竞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5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研讨式教学范式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体现了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对克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范式“重统一、轻个性、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灌输、轻启发、重传授、轻方法”的倾向,对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期刊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4年“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报告,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报告的内容完备性、公信力及信息公开化等做出评价。报告显示,部属高校年报综合平均得分为60.2分,其中40所大学的就业年报总分达到60分,合格率刚刚过半。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未达到及格分数,位列55名、58名和69名。(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
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从1909年建校伊始,就高度重视从自身办学优势、特色和服务面向出发,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形成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办学传统。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与平台优势,全面深化协同创新改革,着力抓好特色智库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
期刊
[摘 要] 当今,世界各国越发注重美学教育对人的综合素养培养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进程中美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但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长期占主导地位,没有足够重视美学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关联性,更对美学教育存在误区致使美学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弱化了,最终使当代大学生美学教育陷入困境并阻碍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美学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举措  
期刊
[摘 要]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始终坚持站在专业化的角度进行推广,专业书目以及人员推广,造成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永远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对于读者阅读倾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进而阅读推广服务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改进方向,把阅读推广的核心放到读者对于作品的描述和读者们阅读经验的探讨与分析,经过组织阅读推广活动,让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更加走近读者。  [关键词] 阅读推广;图书馆服务;对
期刊
[摘 要] 构建高师教育学科公共课程的“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教育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全通道式沟通型课堂,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学科;高师;公共课程;课堂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03  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期刊
在当代,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梦的设想,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深刻把握,是对人民群众社会期待的真切回应,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而文化的根基,必将通过文化传承在大学教育中得以实现。  今天的中国,在物质世界中享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人们的精神世界正面临严重的危机,且社会正在为此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人们的精神世界亟需文化的滋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