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rth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理工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从1909年建校伊始,就高度重视从自身办学优势、特色和服务面向出发,积极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来,形成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办学传统。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与平台优势,全面深化协同创新改革,着力抓好特色智库建设,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提升了学校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 充分发挥学科平台优势,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河南是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三个国家战略叠加区,如何服务、建设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河南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河南理工大学作为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面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充分发挥自身地矿类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依托包括“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在煤炭安全开采、绿色开采、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土地复垦、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向建成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与创新团队,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在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领域,由学校张子敏教授主持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在河南多个矿区进行了推广应用,获2011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与此同时,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服务河南乃至全国煤炭企业,与河南煤化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我省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近两年近5亿元的科研经费中,有3亿余元来自煤炭行业,其中河南煤炭企业委托项目达到2亿余元,一批煤炭企业的技术难题得到解决,有力地支撑了河南能源工业的安全健康发展。在服务河南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方面,学校建立了市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与焦作市企业一起共同组建了“焦作市发动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焦作市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焦作市制浆造纸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参与国家火炬计划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基地的建设,与焦作市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技术合作项目30余项,合同经费5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焦作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河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长期以来,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为服务好、建设好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学校制定了《河南理工大学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举措,全力服务河南及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一是主动适应河南及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高层次、复合型、创业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初步建立起了与河南高成长性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轻工产业、建材工业)、传统优势产业(化工产业、有色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先导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依托国家一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等科研、培训平台,推进我省安全培训体系与安全文化建设。两年来,学校依托上述平台,把河南省各县市分管安全稳定工作的副秘书长、副县长和河南省各煤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矿长和队长轮训了一遍,提高了他们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技术水平,提升了河南省应对社会公共安全风险的能力与水平,效果明显。
  三 全面深化协同创新改革,不断增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建设能力
  地方综合性高校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基础及基础应用研究和区域创新的主力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高校全面深化协同创新改革,着力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以自身人才、科技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11年国家部署实施“2011计划”以来,河南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办学实际,遴选了一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前期培育建设。经过3年多的培育建设,学校现有“煤炭安全生产”和“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与此同时,学校还在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深化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围绕“2011计划”重点探索和推进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学校以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模式3个重点和难点作为突破口,探索有利于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协同创新中心人事聘用、职称晋升、科研管理和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改革,制定出台了经费保障与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人事管理暂行办法、职称改革工作有关规定、创新资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体制机制上鼓励和支持开展协同创新,达到了优才优价、成果导向,达到了既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又引领学校学科发展的效果。二是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在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学校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等9所煤炭高校,组织开展“2+8”(2所矿大+8所原煤炭高校)教学联盟,探索培养国家能源战略急需的复合型、高层次高端人才。同时,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对省级及以上协同创新中心给予政策倾斜,努力为协同创新工作开展和河南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后备工程人才。在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学校一方面通过协同创新平台,凝聚科研力量,汇聚创新资源,瞄准国家和行业需求,积极组织申报和承担国家急需重大项目,已获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另一方面,针对协同创新中心企业提出的行业和区域内技术难题,聘任首席科学家和组建科研团队,并在全国范围内发布技术难题信息,通过项目评审、招标方式为企业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在学科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学校把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统筹考虑、协调发展,重点建设“煤炭安全生产”和“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2个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的安全技术与工程、矿业工程(含煤层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力争通过3~4年的培养建设,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突破,为协同创新中心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四 着力抓好特色智库建设,当好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参谋助手
  建立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多学科协同创新为路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全面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相关问题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打造集学术创新体、高端智库、人才培养基地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新型智库,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与技术咨询,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集中体现和具体实践。长期以来,河南理工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不断强化提升学校服务河南省委、省政府决策的意识与能力,先后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和“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研究基地”等一批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在文化软实力建设、应急安全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及中原经济区土地资源和空间保障能力建设、河南省能源工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产出了一大批优秀成果。近三年来,学校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近50项,一些成果被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内参资料、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报采用和转载,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表彰。
  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内涵,加快学校发展”战略思想,着力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发展”四大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加快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水平,努力为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翟安英,成建平.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2]张胜利.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道”与“行”[J].
   湖南社会科学,2011(6).
  [3]徐元俊.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策略与途径探
   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时代需要高搜商的学生,翻译课程实践性强的本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进行翻译实践、培养学生搜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免费在线翻译平台,融合几门英语课程内容作为翻译材料进行实证研究,旨在达到引导学生搜商,充分利用免费在线资源,培养翻译操作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在线翻译平台;翻译实践;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大学道德教育回归生活,需要对其改革动因及策略选择进行系统的逻辑建构。主体性教育理论引入和发展是大学德育生活化革新的理论动因;大学德育的突出问题是德育生活化革新的实践驱动力。大学德育,要加强德育内容与生活的关联,构建基于贴近生活的德育方法,实现德育领域“生活化”全覆盖。  [关键词] 大学德育;改革动因;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
期刊
[摘 要] 进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众多高等中医药学府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的重要工作之一。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而完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环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结合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教育发展形势,经过长期的教学改革积淀和全校上下共同的坚持与协作,才能形成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研究生数目增多了,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从创新能力概念着手,以学校、导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角度剖析考虑现今研究生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要缘由,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26-02  创新是改变世界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有利武器,是一个国家
期刊
[摘 要] 社会实践是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其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针对当前社会实践基地在建设中存在一定不足的现状,本研究以浙江大学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为着手点,梳理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建设状况,以问卷调研结合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学校方、共建方、学生方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6
期刊
[摘 要] 高校成人医学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在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拓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拓宽办学渠道,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讲授“重点、实用、新颖”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面授与网络辅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医学成教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强化成人医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成人医学教育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 成人;医学;质量  
期刊
[摘 要] 社会实践研修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中央听到第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实声音,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远发展。  [关键词] 社会实践研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54-02  一
期刊
[摘 要]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简称青教赛)是国内最高水平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着眼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竞赛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 教学竞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5
期刊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应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研讨式教学范式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态,体现了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对克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范式“重统一、轻个性、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灌输、轻启发、重传授、轻方法”的倾向,对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期刊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4年“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排名报告,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业报告的内容完备性、公信力及信息公开化等做出评价。报告显示,部属高校年报综合平均得分为60.2分,其中40所大学的就业年报总分达到60分,合格率刚刚过半。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未达到及格分数,位列55名、58名和69名。(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