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孩子的心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案例的感知,我不断在揣摩老师在介入学生心理问题时的方式、语言和行动步骤,在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因家庭原因而产生自卑感的X同学
  X同学是我班一位男生,初一入学时,体重竟有将近200近重。由于体型的原因,这个“小胖”很快被大家所熟知。上课的时候老师找不到他,因为不是趴着便是侧躺;每当学委收作业时,他总拿出种种理由来搪塞、掩饰自己根本没写的事实;每逢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体育课上,他又展现出另类的一面,人家锻炼身体,积极投入,他却跑到阴凉地方偷懒;他的名字是科任老师口中的“常客”。看似几乎毫无优点的他,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学校所知的心理活动,他的内心难道就是展现给大家的这种种“另类”吗?
  一次机会,我和他的家长——一个气色并不太好的母亲见了进行了沟通。原来,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异,几年下来,不仅体重超标,学习成绩更是差劲。为了让他更好地完成学业,并不宽裕的母亲在学校附近以不菲的价格租了房子。也为了更好地照顾他,母亲不得不去打零工,来供养他,供那份昂贵的房租。长期因为父母感情和家境的不佳,他变得孤僻少言,不愿意向家人透露自己学习上的事儿,容易偏执、暴躁。听到了这些背后的原因,我下决心帮助他调整心态,早日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
  二、教师采取的心理辅导方式
  1.分析成因
  他家庭境遇不禁让我联想到一种有些青少年会具有心理特质—自卑情结。年幼就已支离破碎的家庭让他失去了最起码的心理依赖;长期肥胖的体型让他在走近小伙伴时有种天然的屏障,早年的孤僻与这种“特殊”密不可分;自卑是一种消极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由于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X同学的遭遇和表现说明他很可能具有自卑方面的心理,这种心理特质需要一份理解、肯定与心理支持。因为对自卑心理严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因而需要得到不断的强化。
  2.静下心来听听学生的解释和想法
  一天放学后,我找他聊天。先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我也和他分享我喜欢的电影、书籍。不由地,他开始侃侃而谈:他喜欢放学后回到家,马上打开电脑看当天的体育新闻,尤其是篮球。他还会习惯地趁妈妈没下班再来上几盘“三国杀”。听到这些讲述后,又让他谈谈对于学校、班级、老师的看法。开始他不愿意说,后来慢慢说出了他对于班级的一些想法,当然,很多都是偏激的看法。在听过这些“负面”的言论后,我首先肯定他敢于向老师讲出心理真实想法的勇气,然后让他在每周来找我谈谈心。
  就这样,持续了五周5次的讲述与倾听,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健谈并不沉默,有主见而不是像表现得那么无所谓,有自己的小理想并非大家认为的那么不进取。我鼓励他要拿出自己在初一瘦身的毅力和干劲在学习上,在仅有的一年半时间内有计划性地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X同学犹豫着答应了,我们共同拟定计划,以3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为检验的契机。
  3.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生活计划,一路相伴走下去
  与他达成的协定后,意味着从那时起,我就要把时刻关注他。我把他每天的生活分为三部分,循序渐进的学习、有条不紊的体育锻炼和扩大交际圈。这些计划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决不能让孩子感到负担和压力。
  三个月后,我与X同学都坚持了下来,他的作业情况让任课老师对他另眼相看,平时在课堂的行为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来他所在的那个不太平的角落改变了很多。他似乎明白自己的时间宝贵,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在努力学习上。
  三、共情在教师辅导学生时起到的积极作用
  我着手解决这件事的出发点来源于心理学所讲到的共情理论,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学生们各有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良好学习环境的建设是基于学生个体的私人定制,每名学生的能力水平,生活条件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其所拥有的学习环境自然差别巨大。让孩子走近集体,重拾自信,就首先要让他在学校环境中得到信任,获得肯定。只有学生与老师、集体的心态保持一致,价值同一,这种情感迁移才有可能实现。帮助学生转移情感关注,就要与他保持无障碍的沟通,聆听他的想法,产生共情与一致。只有师生双方的价值观都都在同一频道上,后面的具体辅导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1.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最开始,他的很多想法都显得有些“刺耳”,然而为了能够达成相互信任,老师就必须有十足的耐心去倾听。这意味着,我们不但必须接纳当事人对好的、积极的、成熟的、自信的、社会性情感的表述,而且必须同样能接纳他自己对消极的、不良的、痛苦的、恐惧的、异常的情感表达。只有孩子感到自己的谈话内容是安全的,无障碍的,可被人接受的,师生之间才有进一步了解的可能。越是有意识的拿出固定时间接受学生的种种意见,越去积极地关注某个人,学生才能意会到自己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这样对于他自卑情结中认为的“长期不被关注和重视”的观点的否定,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办法。
  2.善于解析
  共情涉及分析和判断。罗杰斯认为,日常的理解总是从外部分析求助者,并对求助者的状况作出判断,因而带有明显的价值评价的特点。学生的认识是一方面,而老师在背后的分析又是另一方面。交谈中产生共情心态,不仅需要接纳对方的情感态度,同时老师也要拿出一些对事物本质的判断和应对措施。老师下一步对学生的辅导工作,一是要充分理解、感悟学生的心理困难,二是对其发生的状况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只有通过观察分析后得出的方案,才能使共情的出发点落到实处。
  3.运用共情积极介入事件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心中的透明与真诚,老师对学生的个人世界有着比较准确的体验,并把这种体验传达给学生,学生也意会到老师的真诚、接纳自己时,學生有意义、有目标的学习才有进一步达成的可能。选择与学生产生共情,就意味着老师必须接纳他们目前的行为,在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通过疏导来转化得到反馈显然比一味地批评要人性化、要有效得多。因为站在老师的立场,如果学生能真实地接触生活的问题,那么他就会愿意学习、想要成长、寻求发现、希望掌握、渴望创造。
其他文献
一、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必要性  1.是适应素质教学的体现  素质教学已经深入人心,传统的学习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素质教学的需求。传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题海战术”与“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不断的练习习题,对知识点重复反复的背记,加深对学习知识要点的掌握,以此在考试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如此单调、枯燥、乏味学习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滋长厌学的情绪,许多学生考完试就会之间忘记之前的知识点,根本没有掌握所学习
期刊
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生成长的这一时期又是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
期刊
幼儿发展评价的意义之一在于了解、鉴定、诊断和促进幼儿的发展,其二在于评估、监控、改进和完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在对幼儿发展了解的基础上制订新学期的计划,并在学期末对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检验。  一、幼儿的基本情况  评价对象是北京市海淀区某示范园的小班幼儿男生小A,根据学期初时教师对该幼儿进行的评价,其发展水平基本如下。  第一,健康与动作方面,包括大肌肉
期刊
德育是学校的灵魂,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方向和发展的高度。而目前我们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困境和瓶颈,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就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德育的内容、地位、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不动摇  德育,顾名思义,指的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即教育者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化“道”为“德”的过程。除此以外,德育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目标更为明确: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课程建构的基础更实际:逐步扩展的学生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课程的核心更明了: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更科学: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所以,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以本标准为
期刊
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么,平凡的师爱就会产生非凡的力量。用爱的教育来温柔学生的心,我正在延续着……  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以来,我一直在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四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工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造就有较完美社会人格、能服务于社会的公民。一个人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具有较完美的社会人格,否则就会成为人类的害群之马,而且是智商越高,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扬好帆、把好舵,将“传道”放在首要地位,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  一、教师幸福感的培养  教师如果仅把职业当作谋生的方式就不会有幸福感,如球星将球当作艺术,当作
期刊
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我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努力钻研所教内容,不断改善我的教育实践并使在我的教导下的学生不断进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会全心全意的把自己的时间用在班级管理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班级服务,創造一个温暖而又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人师表,我会严于律己,用生命来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把这份神圣的职业当做自己的第二人生,用耐心和信心去浇灌出祖国美丽的花朵。 
期刊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  作为新时期人民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观并以此引导自己的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把自己的教学目的观确定为“以生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确定“以生为本”教学目的
期刊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做为一名从教二十八年的班主任我这样理解: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  每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