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web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践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 动手操作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小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占着绝对优势,对于数学知识的最为深刻的体会莫过于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做,在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并展现思维过程。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 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而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轻松、活泼的操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在教学《平均分》时,先让同桌学生把8个糖果分成两份,通过分糖果,出现这样四种结果:①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②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⑤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④两人都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知道第四种分法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不但使学生悟出了“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形成了数学概念,而且也顺应了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认识活动,使学生在具有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概念,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每个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训练学生的智能素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的积?长、宽、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我在引导学生用摆面积单位学具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后引导学生:如果求长方形球场或者更大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还行吗?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交流想法时令我意外:“老师,我拼成图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和原来的一样,还是12平方厘米”“老师,我和他们拼得不一样,我拼成图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但是它的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我拼成图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面积也是12平方厘米”。
  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眼、耳、手、脑同时并用,通过学习知识提高智能素养,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三 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动手是实践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实践,测量身边的实物,度量书本、桌面、黑板、地面、篮球场等的长度,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从实物的数据中加深对“厘米、分米{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等单位的理解。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时能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培养和提高了实践能力,使数学源于现实并用于现实,这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四 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真正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只有参与教学过程,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主动地探究学习内容。操作活动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推导》时,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但不知道是什么道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进行拼一拼,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说一说拼成一个平行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彤的高就是梯形的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梯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生自己探究得出面积公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动手操作为学生积累了宝贵的感性材料,打下了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加强实际操作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盛shènɡ世shì广ɡuǎnɡ场chǎnɡ上shɑnɡ,突tū然rán响xiǎnɡ起qǐ一yì首shǒu动dònɡ听tīnɡ的de歌ɡē。只zhǐ见jiàn喷pēn泉quán随suí着zhe音yīn乐yuè的de旋xuán律lǜ上shànɡ下xià起qǐ伏fú喷pēn射shè,造zào型xínɡ变biàn化huà多duō端duān,歌ɡē曲qǔ激jī昂’ánɡ时shí,像xiànɡ一yì把bǎ把
期刊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可以巩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数学的认识、优化思维品质。小学数学的练习,通常包括课堂练习、
摘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教法多样、和谐气氛、以身示范,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阳光体育”的宗旨,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体育 兴趣 培养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反之,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的话,上课时注意力就会
我wǒ家jiā有yǒu个ɡè“开kāi心xīn果ɡuǒ”,那nà就jiù是shì我wǒ妹mèi妹mei。别bié看kàn她tā只zhǐ有yǒu2岁suì,可kě她tā人rén小xiǎo鬼ɡuǐ大dà,连lián我wǒ这zhè个ɡè做zuò姐jiě姐jie的de,有yǒu时shí候hòu也yě不bù得dé不bù服fú她tā。有yǒu一yí次cì,我wǒ们men正zhènɡ在zài吃chī饭fàn,妹
期刊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标准。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的,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即使有个把题目做错也
今jīn天tiān,我wǒ们men班bān举jǔ行xínɡ了le一yí次cì讲jiǎnɡ故ɡù事shi比bǐ赛sài。快kuài到dào我wǒ时shí,我wǒ好hǎo紧jǐn张zhānɡ呀yɑ,只zhǐ听tīnɡ到dào自zì己jǐ的de心xīn在zài“怦pēnɡ怦pēnɡ”地de跳tiào。终zhōnɡ于yú轮lún到dào我wǒ了le,可kě我wǒ一yí上shànɡ台tái,双shuānɡ脚
期刊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起着巩固新知识的积极作用。但平时的作业设计,往往以单一的、重复的形式出现,学生做起来很枯燥、且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对数
动dònɡ画huà片piān中zhōnɡ有yǒu一yì只zhī鸭yā子zi你nǐ们men一yí定dìnɡ不bú会huì陌mò生shēnɡ, 那nà就jiù是shì唐tánɡ老lǎo鸭yā。唐tánɡ老lǎo鸭yā和hé米mǐ老lǎo鼠shǔ是shì好hǎo朋pénɡ友you,上shànɡ次cì画huà了le米mǐ老lǎo鼠shǔ,那nà这zhè一yí次cì,咱zán给ɡěi唐tánɡ老lǎo鸭yā
期刊
摘要 识字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其掌握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好的识字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兴趣 方法 习惯 观察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是母语教育,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