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汉阴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的足迹踏遍海角天涯,越过苍苍茫茫的秦岭南麓,抵达汉水之滨,切入月河两岸,我们的身心栖息于永远的汉阴。
  我一直以为你没有到过汉阴或者没有直接到过汉阴。当我们高唱汉剧摇动着船橹轻轻地荡漾在江面,那时歌声响彻云汉,烟波如画;当我们用紫砂壶沏好一壶明前碧螺春,我分明听到的是秦头楚尾的移民乡音在碰撞,在开满茶树的青山,那些高高低低的油纸伞和亭台楼阁,在浓妆淡抹地写意着,也有宛若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对唱飘来,你以为你真的到了汉阴?不,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抵达汉阴的方式有许多选择,不必乘上千里马、也不需要扬帆,也不必在汉阴县志和诗文墨宝中寻找,更不必背诵“可爱的汉阴”云云之类的诗词,也不要心如鸿毛,而是品尝一下汉阴美食,回味一下饮食文化带来的长歌短句,由此而生的一幕幕斑斓色彩的人文画卷。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最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一道汉阴名菜:白火石汆汤。这道菜色鲜、味美、汤清,清香可口,更主要的是有食疗功用,主要用于上火引起的口腔炎症。食材主料很简单:鲜猪肉、小白菜、豆腐。这道菜还有一段轶闻故事呢,传说在清乾隆七年从湖南长沙移民来汉阴的李氏第四代训发,在月河中拾到色白如玉、晶莹剔透的卵石,拿回家玩,突发奇想:漂亮的白色河卵石常年躺在河水中,任凭流水冲刷,鱼虾抚摸,泥沙磨砺,又耐高温,不怕火烧,熔点很高,何不将烧红的白色卵石放入厨师调制的高汤中,使小肉丸汆熟、汤激沸?经过试验,果然不错,不仅肉丸异样香酥,而且汤汁特别鲜美,比常规办法烧的肉丸汤好得多。食用后,人们发现,白火石汆汤不仅能进补,还能去心火及虚火上升,治牙疼、咽炎和口腔炎症。到了民国,李氏第七代李传泽妻子刘裕云在烧烹上作了改进,将肉丸改成薄肉饼,易于汆煮,并添加了蘑菇、木耳、红枣,达到了更好效果。白火石汆汤成为汉阴城李氏家族的一道名菜,后来广为流传,并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人们都爱吃猪肉丸、鱼肉丸,更爱喝肉丸汤,因为它营养丰富,香而可口,易于消化,老少皆宜。有诗为证:“汉水月川起风生,陶碗白石煮山珍;笑傲江湖过春秋,品此佳肴忘古今”!我禁不住的唾津潜液了。
  近年来,汉阴挖掘地域文化,彰显美食特色,“安康十大名菜”“安康十大名小吃”等菜系落户汉阴,调制和研发了一大批传承下来的名菜,诸如汉水蒸盆子、山笋焖土鸡 、腊肉红薯粉条、鲫鱼荷包蛋、野鲶鱼炖豆腐、抱瓮菌饺、酸辣茴香小鱼、墨鱼汤等等上百种佳肴,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因而被誉为“中国西北名小吃”和“陕菜之乡”,传承了这里丰厚的文化遗产。今天,随着脱贫攻坚步伐的加快,这些名小吃进入了农家乐、绿色生态家庭农场和旅游景点的古镇特色陕菜馆等等,既拉动了当地周边群众的致富增收,也吸引着全国各地众多的游客前来品尝,这难道不是汉阴饮食文化带来的奇迹吗?!
  哦,这里的美食佳肴使人们流连忘返。
  我想,把家乡的美食文化的精髓归纳而提炼出来,再把抱瓮丈人的苍凉慷慨、孟浩然的风流飘逸、怀让的古拙禅意等等糅合在一起,是不是更具有厚重而真实亲切的感怀?是不是会诗兴大发而追问明月?
  如果今生和汉阴的时空连为一体,那么,该留住哪个季节呢?婉约的春天,油菜花盛大开放的金浪像春雷一样四起,花蝴蝶在花海中翩跹起舞,坠入红尘,片片翡翠与春天相依,把你的思绪融入到海市蜃楼了。这里的夏天来得特别早特别快,那清澈碧透的小溪边,浣衣女的木槌敲击声,声声欸乃作响,白脖子水鸟在河边盘旋着嬉戏着,略有些忧伤的薄雾在半山腰上飘渺着;在思绪的原野上,我想起了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里的美妙佳境了,此时的我愿意在蛙聲一片的荷塘里,撑一只船篙,向更深处漫溯……秋收时节,金黄的稻谷、火红的高粱、洁白的羊群,预告了又一个好的年成;燕儿飞回了南国;傍晚时分,我推开窗户,任月色静静流泻在屋子里,轻盈飘逸的韵致流淌在我心际,心情在月色中变得清朗而柔软,恍然间生命中的种种感动和美丽灵动浮若。我真不明白,当年北平时代的朱自清在描写荷塘月色时,为什么是那么的痛苦和彷徨?!秋天的雾霭,十二分的飘逸,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山腰上,绕在屋脊上,漫在山乡小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又像白鸥在上下翻飞,一切的一切,变得空灵了;竹林,溪水,村庄,都在雾气里显出模糊的形象,顷刻间乳白色的轻霭,幻化成朵朵小水滴,洒在我们的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深深地呼吸着,微微泛醉,这些雾霭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升腾着扩散开去。冬天的凤凰岭上结上了薄薄的冰凌,它们把大段大段的诗页涌向山峦和天边,云雾浩荡不见底,瑞雪像童话一般辉映在大地上,好像在打听春天的消息,这时的山山水水一遍自然而纯洁。
  流年似水,落花无情。今生的汉阴,春晓的花笑,夏天的莲荷,秋日的稻香,冬天的雪飘,在婉转在抒情在激动地迸发,这些美丽的四时景色,使我常常在梦中对故乡感慨千万!这些年月,让我放飞朵朵花絮,擦亮滴滴急雨,速写远去的雁阵,渲染一些青山嫩绿和碧水帆影,故乡深远的意境如花如梦,洒满了疆域辽阔的诗意……
  依依情深,十里春风,留下佳音。
  陕南秋雨
  秋雨令我陶醉。
  陕南的秋雨尤使我盼顾流连,或者无限哀婉,或者无限遐想,或者掩卷沉思,或者飘飘然十分惬意。
  立秋过后,明朗的天气持续了两三天,晴空便开始暗淡下来。响彻山野的蝉鸣声嘎然而止。筑巢的燕子不知所踪,勤劳的乡民在田间地头紧张地抢收稻谷和玉米。一切的一切告诉秦巴谷地的人们:第一场秋雨即将来临……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黄色的银杏树、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些色泽在秋雨的洗礼中更加动人!我独自徘徊在秋雨中,天空、淡云、远山、近树、鸟鸣,幕天席地,一曲曲幽长悠远的天籁交响乐在你我的心底里升起。难怪唐代大诗人王维发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感慨。   我转身回到房间里,弹奏一曲《高山流水》,感悟时空的静静流逝,倾听自然的神工,忽然间微弱的雨点不紧不慢地叩击房顶的石板瓦片,轻柔的秋风时断时续地拍打窗纸和门帘,而窗外的竹林呢,竹林里偶尔掠过微风——马上就被雨点击落,小桥流水把我浓浓乡情带进甜美的梦乡。早上我从梦中缓缓醒来,绵绵秋雨依然下个不停,房后山雀的鸣声和院子里鸡鸭的叫声盖过柔弱的雨声传进耳朵,我匆匆然穿衣走出庭院。天空依然昏暗,山峦依旧被浓雾紧锁;云雾肆意奔涌,难以分辨天地间的界线。目光所及之地是不远处墨绿色的田野和近处秋水浸泡的草地。山前的栎树、白杨、泡桐树在秋风秋雨的敲打中纷纷露出矫健挺拔的躯干,把象征生命光彩和绚丽的绿叶奉献给脚下的土地,让消殉的容颜化作来年孕育希望和生命的春泥。坡边的翠竹,杉树、桂花树在秋雨的浇灌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发,以令人倾慕的绿意装饰苍茫的巴山谷地,让这方山水在季节的轮回中涌现生命的光泽。黄昏时分,我听到不多的星星点点的秋雨飘洒下来,如丹青妙手轻描淡写的乡村秋雨图,巍巍巴山在雨中变得浓郁深沉。大雾给山尖戴上厚厚的绒帽,苍凉的农舍孤星般罗列在雨雾中的山腰。缀满山坡的稻田麦地经雨水的浸润变成熟悉的浅黄色……秋雨洗礼的山川、农舍、稻田如釉制的彩绘更显得温润与凝重。天地逐渐混淆,暮色覆盖大地。
  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乡亲村民冒着雨三三两两地走向屋后的经济林,走进硕果累累的板栗林和核桃园,穿梭丛林捡拾熟透的果子,感受劳动的成果,感恩季节的赏赐。秋水湿透防滑鞋的时候,饱满的果实已经盛满箩筐。兴高采烈的乡民扛着硕大的竹筐唱着古老的陕南民歌返回家园,把收获的喜悦带给无比眷恋的家人。在秋雨营造的氛围里,融身和谐温馨的新村农舍,全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品尝丰收的果实,谈论生活的趣事,无限甜蜜如涓涓细流涌进全家人的心田。
  雨一直在下,风轻轻地吹过。逶迤的秦巴大山经过秋雨的洗涤显得更加峻秀与神奇,视野之内,是一湾秀丽的山色和一汪碧透的小河。敏捷的小鸟在雨中盘旋,如睿智的精灵在水天之间谱写优美起伏的音乐符号,时而潜入碧绿的河水中,迅速叼起一条麻色小鱼,在河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再快速地飞向远方。前不久,河堤的上方是搬迁建成的新兴集镇,风格各异的新型建筑矗立在一湾秋水的岸边,一条刚刚铺就的水泥路穿镇而过沿山坡通向山后,一辆辆载满山货和特产的大卡车从小镇出发冒雨驶向遥远的山外,驶向乡民憧憬中的幸福生活。
  关于故乡的命名
  让我站在中国的高度
  给故乡汉阴来一次深远的命名
  用油菜花的衣裳、桃红的语言
  燕儿的翅膀,踏歌的溪流
  以及懂得转弯的月河与汉水
  来一场诗意的命名
  来一场盛大的相邀
  这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
  醉翁之意不仅仅在青山绿水间
  我放牧白云般的透彻,山峦般的洁净
  些许华年像芳草虚度的辽阔
  这绿黄相间的大地
  早已是布谷声声脆鸣
  我大步流星地走过油菜花的王国
  千紅万紫,那时依稀到天涯
  犁铧深耕的原野
  翡翠依然肥硕,细雨蒙蒙
  这些大写意,或古或今的一些笔法
  在中国汉阴,都已相形见绌
  都像眼前的桃红柳绿,纷纷落了下来
  无法把我对汉阴的眷顾
  完美无缺地载入汗青
  给家乡汉阴的命名
  缘于一场旷世的重逢
  缘于红尘滚滚,消解于万古山河
  我吹着笛音踏歌
  我轻拂柳絮的春光
  一阵阵绿色漫过天边
  又一阵阵花黄打湿了双眸
  那些落英缤纷,顺着排比的春光
  落满了我的面颊
  汉阴已是水起风生……
  一只斑鸠望着我不期而遇
  景色已深。这时乡村更浓
  积劳成疾的青砖黛瓦
  像风干的诗句一样
  把时光慢了下来
  门前蓄势待发的似锦繁花
  那些引而不发的风筝
  包括那些骄傲的青葱、柳树和风车
  一起偏向人间烟火
  当我转身之时
  一只斑鸠望着我,不期而遇
  我正想赞颂它有多美,可我忽然闭口
  因为它仿佛并不需要这些
  似乎谦虚到,赞美一词
  在它面前低了三分
  我想用所有的表情与它交流
  可是交流有多长,寂寥就有多厚
  因为我出门前的愿望是金黄色的
  而尘世,在树上一次次放空
  变成灰瓦一样的颜色……
  潦草的草
  潦草的草,铺向远方
  铺向生命的尽头
  也铺向海岸、群山和尘世
  弥漫了我所有的想象
  我的诗句潦草
  我的头发潦草,像草一样
  潦草。把一生交给秦岭和巴山
  潦草的有鼻子有眼睛
  尺寸的大小,也不过问
  如同影子一样,无暇顾及章法
  从高处往下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和人间的些许作品
  都像近处潦草的草
  我的一生,过于匆忙
  像水一样寡淡无味,像云一样轻飘飘
  有时像草青色一样,随着春光明媚
  随着冬风凛冽
  把个性嵌入到无法包容的彼岸
  为了昭示生命的况味
  象征大水漫过天边
  象征红枫长在悬崖
  象征独立寒秋,层林尽染
  如此这般
  和我们一生仿佛
  火烧云,
  落在凤凰山的西边
  那些年代久远的汉阴
  子贡路过,孟浩然路过
  怀让也路过
  后来,许多人陆续路过
  可就是,对凤凰山巅的火烧云
  熊熊燃烧的乌红色的云
  视而不见
  我想,能看一看火烧云
  对于单调而贫瘠的一生
  将是一件多么美好而幸福的事呀
  天气预报显示,火烧云过后
  将有一场暴风骤雨
  可是,我那时忘记了这些
  只到光阴举起了巨大的空寂
  也没看见出其不意的景观
  或许,那些云朵和天气预报一样
  放弃了单一的选项
  一团团的火烧云,落在凤凰山的西边
  一点点的滴下之后,融成黑色的夜晚
  距离
  一只花猫,蹲在湖边
  叫春
  看。有没有咸鱼翻身
  等累了,眼睛眯一会儿
  不经意间醒了
  醉眼朦胧,看到湖面的
  另一个自己
  于是,小心翼翼
  用爪子去摸,仿佛
  那么近,却总够不着
  那么远,好像两个世界
  总是说不清
  中间隔着一点点什么
  这时变暖的杨柳
  和这个岸边的,春日
  多了一面远方……
其他文献
“求新求变”符合艺术的秉性。  创新,也是相对于一个旧的抑或既定的范式而言的。这范式,可以是文学传统给出的,也可以是当下的文学现实给出的。  创新性的写作必然伴随着创造性。如若不然,便是个人才能的缺陷。  某种程度上,“出格”也是必要的。因为写作所呈示的不仅是人和生活庸常的一面,还有种种极端处境,边缘的、零余的状态。与此相伴,便有了艺术形式上的调整和改变。  带有探险性质的写作,无疑是有代价的。但
期刊
一  三十岁生日那天,春山收到了娜娜精心准备的礼物。与其说是礼物,不如说是最后的通牒。那是一条冷冰冰的信息,上面写道——我走了,不要再找我。春山放下手中的稿子,立即給她回了微信,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随后又拨打她的手机号码。不出所料,这一次,她又把他全方位拉黑了。  “这一次,又是什么幺蛾子?”春山嘀咕道。随后,又看了看表,还有两个小时才能下班。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三次了,春山有点麻木,
期刊
俯瞰陕南大地,在秦岭巴山群峰环绕之中,有一处浩渺的汉江,清秀的月河缓缓流过,在月河蜿蜒流过的地方环绕着大片大片的平川,仿佛是鑲嵌在群山之中的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的南边的竣山犹如凤凰展翅,正欲向苍穹飞去;北边的低岭宛如一条巨龙,屈曲盘旋,安静的守护着这块福地。在这里生活着一群勤劳善良奋进而幸福的人,这就是我的家乡——汉阴!  她从远古走来。远到鸿蒙初判,人猿相揖别,留下新旧石器的遗迹;远到三皇五帝,
期刊
张 军  80后,生于陕西蓝田,现居铜川。中国科普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届高研班学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理事,中国少儿科幻探秘小说领军人物,“小高鬼读书团”创始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動摇。”  课文中的白杨树,既高大又挺秀,他们阻隔风沙,固守家园,被比喻为驻守边疆的战士。生活
期刊
程江在渡江津下方汇入滔滔梅江。从渡江津逆流而上,沿着梅州城区往广州的205国道走到一个叫锭子桥的地方,穿过夹在田垄间的小路,便是被稻田和水圳包围着的幽静校园。  这是我40年前的母校——梅州师范学校,一段芳华岁月永远定格的地方。  有一个话题在长达40年间会不经意重提:为什么要报考中等师范?话题应从1980年的春夏之间说起。那时已恢复高考3年,各地均高度重视教育。同时,却发现乡村小学师资极为匮乏。
期刊
我十几岁时,就是个书迷,那时看连环画,上边的字都认不全,通过上边文字,再结合画面,也能知道大部分意思。读完小学四年级,教我语文的张庆奎老师送我一本新字典,不认识的字,我便查字典,居然能看长篇小说了。  我们村有个“青年突击队”,在初级社里主要担负重要的劳动任务,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时,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青年队长是我的堂姐丁月华,“青年突击队”在当地出了名,县、市奖励赠送了一部分图书,这就给我看
期刊
一场雨淋湿了昨夜  老宅檐头  一只鸟儿的翅膀  如浸润了墨色的笔头  把故里渲染成山水册页  庭前的栀子花  随细雨飘香了旧街  远处小桥上  不见隔壁牧归的老爹  一袭蓑衣挂在檐下歪斜  一池荷塘秀色  叶掌上滚动的灵动和热切  向往着风雨里的自由奔放  而后滴落成千万双妩媚的眼  故乡,一个多情的季节  雨丝如弦阵列  花瓣轻抚奏响的音节  和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都是同一種方言  同一样生命
期刊
抵达武汉高铁站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半。由于中餐没有在列车上将就,我早已饥肠辘辘。一下车,赶紧寻找蔡林记面馆,吃上一碗热干面。  高铁站旁边有两三家蔡林记,即便没到饭点,生意也不差。好在热干面不用等,随手烫面随手就捞起来,撒上芝麻酱、豆角和香油。我端着碗,正一门心思搅拌芝麻酱,有人凑到我跟前来,打了一声招呼。我抬头一看,是一名中年男子。他穿着夹克衫,戴着一顶黑色的贝雷帽,胡子有些凌乱。看他的样子有
期刊
一  “你知道‘花雕’吗?”  阿陈长久躺在病床上,脸有些浮肿。该是太久没咽下什么东西,她的声音漂浮,有气无力。  我实在不忍心见这样的她,便收回目光盯着最近的床单看,腾出一只手来帮她掖好被角,“阿陈,你只管好好休息,别想太多。”  二  虽只是初夏,空气中的热气却横冲直撞,伴着没完没了的蝉鸣,使人烦躁。我找到陈伯的时候,他正在他家后山上掘土,掘得认真,没有发现身后的我。我望着陈伯的背影,佝偻的他
期刊
清明节已至,来自大山深处的明前新茶已被我用沸腾的山泉煮于晶灵剔透的玻璃杯中,嫩芽翩跹,芳香四溢,瞬时,欢腾的开水将卷缩的茶叶徐徐舒展开来,扑鼻沁心的茶香长驱直入,心与自然顿时交融,季节的味道就这样不经意间熏醉了我。闭目凝神,凡尘尽去,每一根细胞激活张扬,每一个毛孔款款扩张,每一缕神经兴奋激荡,于是,咂上一口刚沏的浓浓茶汁,就有了飘然若仙、心旷神怡的感觉。再也按捺不住禁足數月的脚步,踏青赏景,寻觅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