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方法 培养物理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面对21世纪的新课改中,应注重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研究。本文主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探索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注重学习物理动机培养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最后提出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培养物理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动机 方法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物理学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恐怕难以估计。然而在现今中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因为其在中考中相对分值的减少,而在人们心目中对它形成了一种中学物理是“小科”的认识,使本来认为物理这门课程难学好的境况雪上加霜了。我们应该注重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研究。
  一、注重学生物理动机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残与知识缺陷时,学习动机的有无与强弱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大。大量的研究发现,物理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物理行为和学业成就。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几种常见措施有:
  1、运用电化教学培养学习动机
  教学上适当运用电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培养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电流的定义”,即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一节,由于“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单凭教师讲,学生想象,概念就难以建立。但如果利用电化教学,开始就可以介绍“人流”、“车流”、“水流”的形成,为学生提供一幅幅的感性画面后,屏幕上则出现一个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接成的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灯亮了。灯为什么会亮?自然会想到“电流”,然后屏幕上就出现一个模拟电路,电路上的电荷一个个定向从电源正极出发流向电源负极。这样看不见到“看见”电流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动机
  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一阶段,它是教学的重点。为了使学习化难为易,必须精心设计一系列“高而可攀问题”如在教学“机械效率”一节时:①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间关系怎样?②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数值有什么特点,它有没有单位,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独立思考,想一想,议一议。学生出于对问题好奇,发生疑问,总想得知而后快,因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
  3、开展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在课堂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良好的作用。把一个班同学分成几组,每次提问都由学生抢答,答对了就给该组同学加分,答错了就扣分,给每一组表现踊跃的同学加分。这样学生获得成就和荣誉的动机表现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上课专心听讲,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
  1、设疑激趣,趣生趣
  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设疑的艺术不仅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把握问题思路,在学生思维的平静水面,激起一片片思维的涟漪。
  2、情感激趣
  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开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欲望,基于这一点,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如何设法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与追求的热情呢?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
  3、利用迁移,培养学习物理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将他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使其产生学习的需要。学生都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兴趣发展的基础。
  三、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培养物理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励,通过学生的合作和体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来提高学生物理能力。我们不妨从下面几点作一些尝试: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用来丰富学生感情,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增强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比如,在教学运动、静止、参照物等抽象的概念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先向学生展示一幅城市风光图,然后提问。
  2、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方法,是人们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控制模拟物理现象,排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实验课上,学生要大胆设想,大胆实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实事求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习题教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来探索问题的结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应用物理规律处理物理习题时,可以根据内容选择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07.
  [2]魏微,骆书红.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55.
  [3]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04.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4.
  [5]陶学忠.创新能力培养育[M].海潮出版社,2003,0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的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师应转变理念,采用精妙设计的教学措施,有效合理地进行词汇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词汇,运用各种各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词汇学习既生动又有趣,从而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地学习词汇和运用所学词汇,这样才能使词汇教学富有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词汇  一、初中英
摘要:高中政治课程作为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而且也是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政治知识。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政治老师是身兼重任的。笔者在总结其他高中政治教学文献的基础上,联系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高中政治课高效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政治 高效教学 实现方法  虽然我国
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课堂教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跳跃。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
摘要:作者针对如何使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幸福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育中幸福失落现状,并对回归幸福的幼儿教育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幼儿教育 儿童幸福  人类对幸福的探索与人类历史一样悠长。幸福是人类自身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及其所带来的快乐的心理体验。儿童幸福与成人幸福并无质的差异,但由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儿童幸福也有自身的特质。教育作为影响人身心的活动,与人类的幸福具有天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社会、时代需要创新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创新教育,通常的理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实质是要进行思维活动的训练。其中,教师自身勇于创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是创新教育的重点。  一、教师要认真探索创新真实内涵  创新需要分析、推理、归纳形式的、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逻辑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要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生活去体验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小天地,生活才是大课堂,在这有限的三尺讲台上,只有以语文生活化为途径,用心地引领学生放飞思想的羽翼,放牧心灵的歌声,才能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才能让语文课堂鲜活而有效,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融人生活,而语文也真正体现了自己价值和归宿。  一、“放大”生活
摘要: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语文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应该注重作业的设计,从作业的形式、内容等方面下功夫,设计出适宜于各种层次的学生的有意义的作业。  关键词:多层次 开放 自主 个性差异  语文教学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只靠课堂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大量的知识和各种能力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学习和培养。平时布置的课外作业是一条有
新课程小学语文将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体现出语文能力综合性的课程价值目标,也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话题和交流平台。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口语交际教学,既涵盖了听话、说话的所有教学要求和目的,又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既然口语交际有别于听话、说话,那么口语交际教学显然为广大教师
摘要:依据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状况处于“青春期”,生命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的特殊时期,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心理的不够沟通、教法的不够得当、教材的不够合理、学生心理矛盾复杂、生理变化巨大、学习方法断层、学习习惯不良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与学 衔接  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测试中成绩一落千丈,暴露出了种种问题。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件令小巴迪得意的事是什么?  得意的是小巴迪写的一首诗。  师:什么时候写的?  生:在小巴迪7、8岁的时候。  师:说完整  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上节课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