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力:让思维在文本读写中漫溯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力是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策略、评价、鉴赏以及运用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是高阶的思维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力,主要基于教材,关联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保证阅读的“量”,并通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学习方式与练习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提取、意义理解、观点阐释、形成观点、表达创新等能力,达成阅读的“质”。在此过程中,教材是重要的“孵化器”。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既是学生阅读感悟的对象,也是其语言学习的凭借。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提供一些铺垫性资料,助推他们去学习、掌握、运用阅读策略,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正确方式,也是发展学生阅读力的正确途径。
  一、厘清:教学内容与文本内容的辩证关系
  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强调它“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还应着力让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教材为阅读教学提供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沟通能力的系列文字范式,承载着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用好教材,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而更需要我们智慧地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文本内容的辩证关系,让阅读教学更为丰满,更有价值。
  1.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
  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一篇篇按照一定主题进行组合的课文,恰是中外文化经典的荟萃,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化内涵、思想认知,都堪称学生学习的典范。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离开教材这个阅读实践的平台,而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借口,在对文本内容稍稍疏通后就恣意发挥,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文本的文化内涵、思想熏陶等诸多有价值的隐性资源白白流失。如《海伦·凯勒》一文,要让学生通过对小海伦失明失聪语句的学习感受她的绝望,通过她感受水的清凉和对应的单词学习体悟她从未有过的喜悦,通过不停地拼写单词且努力学习的句段发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刻苦精神。重视这些文本资源的发掘,可以培养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激起思维的涌动,从内心去敬佩海伦·凯勒,从而有表达的冲动。如匆忙撇开课文,恣意引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课外阅读的快餐式点评,不断给海伦·凯勒贴上种种标签,或者大谈特谈还有哪些跟海伦·凯勒相似的名人,以概念式的宣讲代替学生的阅读自悟,长此以往,将会熄灭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
  2.课堂教学是对文本内容的“文质”开掘
  裴娣娜教授说:“现代教学,必须以文化的主体形态进入教学过程,即作为一种建构性与生成性的文化,承担起培养学生的生成与建构意识、能力及文化主体身份的使命。”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在教材语言文字平台上起舞,挖掘出“文质”兼备的言语材料,但又不唯教材是上,努力实现源于课文而高于课文、学习熏陶与个体感悟并重的阅读追求。根据学段要求对文本内容进行有选择的运用,促进学生去深度阅读、个性阅读,积淀文化基因,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厚、深刻、精彩。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以高度概括而又平实生动的语言,科普了克隆的相关知识,但详细地了解克隆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并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借助课文材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习文本深入浅出地介绍某一科技的方法,并通过想象练笔“假如我会克隆,我最想……”,树立学生服务人类、造福人类的意识和愿望。这样的语文课堂,文质兼备,才有浓浓的语文味,也才能切实地促进学生阅读力的发展。
  二、追寻:阅读力基于阅读活动的形成机制
  听、说、读、写是阅读教学最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与活动形式。听和读是学习者学习时摄入信息的过程,好比是一个输入信息的过程,说和写则是经过学习者大脑中枢对摄入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判断推理等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后而作出的语言表达形式,好比是一个输出过程。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现:
  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处理好学习者听、说、读、写诸因素关系与组织好听、说、读、写的操练形式,对学生阅读力的形成很有意义。
  1.听、说、读、写的差异影响阅读力形成的深度
  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往往关注于文本的情节内容,而对于阅读中碰到的生僻字词都会采用跳读的方式模糊掠过,更不会纠结于文本的表达特色。阅读教学的展开,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差异出发,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找到自身阅读的生长点,这样的教学“多了几分融通和圆润,少了几分生硬和机械”,很好地呵护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成全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如课文《二泉映月》,带给我们的有“二泉映月”这一景点的美,《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美,以及瞎子阿炳命运坎坷之凄美,景色与命运催生优美旋律的原因,这首曲子在国内、国际的影响,等等。然而,读着课文,学生的感受会停留在对阿炳的深深同情上,而后会随着作者的结尾内容心生赞叹。这些都是粗浅的感受,我们要将学生引入课文意境,就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如,为让学生感受到月光下二泉的景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提取关键词逐个品悟的方法来阅读感悟,既积累了语言又活化了词语;旋律的跌宕起伏,则通过倾听和运用课文中语言适时评价的方式将语言学活,阿炳的坎坷命运,通过情境想象说话的方式去描摹(阿炳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你看: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他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传承迫在眉睫。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中传统节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也是重
王俊/图  我的成长日记  妈妈生下蛋后,爸爸把蛋放在它的脚蹼上,用体温孵化。孵化的时候,爸爸不能工作,妈妈又回到海中补充生产时消耗的营养。  我刚孵化出来的时候,长着一身蓬松的绒毛,是灰色或淡灰褐色的。此后的3-5周内,我大部分时间是在父母脚背上度过的。要吃东西的时候,就把嘴巴伸进爸爸妈妈的嘴里去寻找。  我吃得很多,长得很快。一旦褪去了刚刚出生时的绒毛,就能到海里游泳了。  想了解我吗?  遇
“视觉化策略”是指读者根据文字讲述的动作、人物、场景等信息,在脑中描绘出形象可感的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本文通过对绘本《一条大鱼向东游》中“视觉化策略”的运用加以分析,试图在绘本阅读教学方面给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绘本教学”是阅读教学炙手可热之“物”,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大放异彩,引得不少小语界名流为之“倾心”。同时,有关儿童阅读的探究也为当今小语人另辟蹊径,绘本逐渐成为许多教师开辟“战场”的
“讲故事”是统编本教材的重要语文要素,特别是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师要善用讲故事这种方式。通过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讲故事,促进学生理解语文。讲故事不仅是学生的话语方式,更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生活方式。  “讲故事”作为语文要素,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思路不清晰、故事讲述不完整、故事讲解无趣味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讲故事的支架,构筑“故事
【教学意图】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统编本编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第一学段中采用对韵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识字。笔者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古对今》的教学设计,让学生
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为了儿童的学习,还为了儿童能主动地学习;教育不仅为了儿童学习知识,还为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不仅为了儿童明天的发展,还要为他们的童年获得最初的人生幸福。  情境教育就是为儿童创设主动学习,使儿童享受人生幸福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儿童的思维罩上情感的色彩,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潜在智慧就在情感的触动下生发出来。捕捉教学情境亦然,就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生本教育理念越发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线语文教师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探寻实现“生本课堂”的途径。以下是笔者的探索和思考。  一、立足“学”之本,构建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使他们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得到发展。实现生本课堂,我觉得首先要从学生的“学”入手,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基础的有效 “先学” 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应当在学
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与其他的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单独针对具体的文本展开教学,就会切断原本联系紧密的文本类群。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选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由于篇幅相对短小、内容相对浅显,又被称为小古文。由于当前都以白话文的阅读为主,学生对于小古文的解读和认知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就决定了在教学小古文时,教师先要以白话文作为前奏,为学生搭建走进小古文的阶梯。鉴于此,笔者以为强化小古
统编本教材提出的“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即语言训练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这些“语文要素”都有机地分布在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中,让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抓手。那么,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让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呢?  下面,我结合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这两课的实际教学过程,来谈谈怎样聚焦语文要素,使得教学目标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想象的契机,使学生乐于动口,勤于动笔,有效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插图的空白点入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相互呼应,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课文插图经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