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英语副词教学有效性的三个步骤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词是词汇中最难使用教具或表演等方法来进行直观教学的,传统的副词教学过多地强调模仿、过度死记硬背或机械操练,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4 An Englishfriend Part B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1 对自述体习作的认识:自述体习作的重要特点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法,即由自述主体直接“站”出来叙述。这种方式便于直抒胸臆,真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同时自述体作文也强化了对生活的透视力度,它让美好的思想、事物作自我展现,让丑陋的事物作自我表演,这就必然强化了穿透力。自述体作文的另一要点是,叙述之中的“口吻”要尽量切合自述主体的身份、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心理活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由地转换角色
[摘 要] 核心素养是指向学生的,是体现“以生为本”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培育核心素养,需要真正以生为本. 而真正的以生为本,需要建立正确的“教学之‘法’”的理念,认识到教学之法贵在面向学生,贵在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贵在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之法;以生为本;核心素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笔者刚走上讲台时就耳熟能详的一句教诲,这些年来,尽管经历了
2009年11月初,我和过建春先生在昆山举行的首届安博教育高端论坛上不期而遇,他发表了题为《“校长办学自主权”——一个被时代追问的话题》的演讲,敏锐的洞察、深邃的思考、严密的推理、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分析的判断,使他的发言成为本次论坛最受欢迎的演讲之一,新浪网也在专门的栏目里延续十天时间全文转载了他的发言。我又一次被他的激情与睿气所折服。  过先生在南菁教语文二十多年,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
[摘 要] 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真正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概念或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寻找生活素材并形成数学学习情境,有效地利用自身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进而教师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进行点拨与引导,就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充分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并保证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认知基础  纵观近年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发现前些时候热烈讨论的高效课堂,与当
现在老师们都比较关注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课堂上不少老师都能注重引导学生去“说”,“你说……你说……”常常萦绕于耳畔。但笔者以为。“你说……你说……”还只是陆陆续续地、零星地、没有条理地说。如果在“你说……你说……”后引导学生再次完整地说一说,那么才能真正实现说得充分而到位。这样的“再次说”,被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沈重予形象地称为“二说”。“二说”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容易被老师们忽视,很难见到。然而。笔者在镇
今天上午两个学生喝冷水生病了,我临时决定把班里的数学课改上生理卫生课,教给学生一此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的方法。临下课时,我再次叮嘱孩子们渴了要喝热水,并把饮水机的插头插到了墙上的插座里,摁下机子开关?  也许是好久不用电线老化了,也许是插头沾上了水,刚接通电源,插座处“哧哧”直冒火花,顿时焦味出来了。我一惊,本能地跳起来,女孩子“啊”“啊”尖叫,全体学生跟着慌了手脚。有的躲,有的藏,理智些
游戏联想体验:构筑生活与艺术的桥梁。让技能训练不再机械刻板    拉根线条去散步——我们找到了含金的矿脉  苏教版第二册美术教材中编排了两个课时的《水墨游戏》,并借用了画家克利的一句话:“画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起先。我让学生在宣纸上用中锋和侧锋线条自由挥洒,中间不要频繁蘸墨,于是,那些时粗时细的线条随着水墨的流失逐渐消失殆尽,孩子们惊喜交加的眼神张扬着内心求知的热忱。接着。我引导他们在行笔过程
“劳动”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的话题主要界定在中小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  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义务教育阶段把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程的一个学习模块,目的在于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劳动而劳动或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劳动知识的教育状况。高中阶段,把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
以学为主线是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削减琐碎环节,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放给学生。形成以学生学与练为教学设计轴心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由自学、自教(互教)、归纳三个中心环节构成:即由学生围绕教材的个人自学到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进行自教(互教),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提炼升华。由于最大化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大主体对文本的体验空间,
新教材安排了许多“认识课”,如认数、认图形等,这些数学知识常常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且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知识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认识要求。由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有较强的认识需求和求知欲望,而此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又常常处于认识表层。而且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时而会呈现出认识上的迷惘、缺口、疑惑等状态,这些认识状态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认识习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