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既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又是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不仅要重视智力活动,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的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这个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传递,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是师生双向交流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处处留情,处处有情”。本文就课堂教学中“情”的孕育的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情境情绪情味 情操
  一、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呢?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当的对象活动“情境”,抛锚问题,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激发学生追求问题解决的信心和思维的积极性,形成“愤悱”态势。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在上新课前,给学生抛锚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我是某一电脑公司人事部经理,现在欲招聘数名营销人员,应聘者须做一道实践性题目,即“把木梳卖给和尚”,现在你们每位同学都是应聘者,谁愿意尝试一下。这个问题情景抛出之后,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发,通过几分钟的思维活动,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做法。一个班级54名学生,居然有35名学生想出了35种不同的方法,我们姑且不管其是否可行,这一思考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趁热打铁导入新课。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对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要点的把握非常到位。
  问题情境创设可根据教学具体内容而定,但是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要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表面解决问题,更不能故弄悬虚,哗众取宠;2、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3、设计的问题要有挑战性和针对性,所谓挑战性,是指问题的提出要能够引起學生的兴趣,学生愿意“跳起来摘桃子”,所谓针对性是指针对一些重点、难点、热点或盲点等知识要点,创设问题“情境”,即“情境”的创设要选择好着眼点;4、“情境”创设过程中要尽量借助一些电教媒体,增强效果,如录像、录音、幻灯投影、小品等多种媒体;5、问题解决后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或者认识不足。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既要考虑适时性,又要考虑针对性、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并适时启发、点拨,使问题在情景中得以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益,从而使学生分析、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调整“情绪”
  情绪,既指一种心情、心境,又指人从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可从愉快——不愉快——紧张——放松和激动——平静五方面作出描绘,对客观事物持肯定态度时就会感到愉快,满意等;持否定态度时,就会感到憎恨、悲哀等,当情绪发生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双向互动过程,反馈与调控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根本途径。学生听课的表情、神态就象“晴雨表”很直观地反映出来,即所谓的“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的情绪如果一直处于某种状态,这并非是好现象,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容易产生波动,这是正常的,关键是怎样调整情绪,使学生的情绪尽量处于积极健康状态。作为教师,应注意“察其颜、听其言、观其行”达到“洞其心”的目的。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会联系一些热点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拓宽思路,这种时候,学生的情绪往往会产生波动,有时处于激动状态,有时处于愤怒状态。如:谈到腐败问题时,学生们义愤填膺,对成克杰、慕隋新等人恨之入骨,学生的情绪通过表情、言行反映出来,班级出现一种近乎“混乱”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及时地稳定学生的情绪,我趁着学生情绪激昂,及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运用所学哲学常识对腐败问题加以分析。”很短的时间,学生的情绪平静了下来,转移到了所学过的哲学知识中来,经过学生的思考及教师的启发,能从现象与本质、矛盾的主次方面、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对腐败问题作出理性思考。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就在这个反馈与调控的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腐败问题的认识,又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同时又进行很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笔者看来,一堂好课绝不意味着毫无波澜,而应当是跌宕起伏,有张有弛。当然,作为教师必须有稳定学生情绪的教学机智。应该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切不可对学生的情绪变化无动于衷。
  三、饱含“情味”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我们施教的对象,不是工厂里等待处理的原料,而是生动活泼的青年学生,他们渴望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渲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饱含“情味”,这种“情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学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对上好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基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共鸣,这样的课堂便如白开水,淡而无味,教学效果也不会显著。因此要求教学语言要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如:抑扬顿挫、扣人心弦、幽默风趣等。2、这种“情味”还突出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情味”,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要教学民主,态度和蔼,以情动人,据一项调查表明,80%以上的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平易近人;其次,教师要多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做到师生同甘共苦,同乐同忧,使师生情孕育于共同活动中。去年秋天,我校组织高二全体师生赴附近某农场进行为期一周的学农活动,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就在共同劳动中,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培养“情操”
  所谓“情操”是指对客观事物稳定的持续的情感倾向和坚定而持久的行为方式的综合,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和科学人生观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崇高的情操,切不可重“智”而轻“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参考文献:
  1、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3、袁金华,《课堂教学论》
其他文献
据《日本电子工程》(JEE)79年4月号报导,三洋电气公司(Sanyo Electric)用新材料制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无接触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在20Hz时的电压灵敏度为30μV/℃。每个元
【内容摘要】“生态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在教学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在课堂上实现和谐、融通、动态平衡的对话过程。“生态课堂”要求教师的提问讲究策略和方法,要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自由思维空间,尽量让他们自己去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真正地把课本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而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坚决杜绝一言堂。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面向学生的一切,一切面向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可见,文章与生活的关系是何等密切。因此,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将作文教学融于生活,是很重要的。   一、教师是学生发现生活的启蒙。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
有很多事,是不能说的,比如阿谣得了喉癌。村里人得了绝症,像是一种耻辱,身体突然有了让人耻笑的缺陷,受人白眼,被人诟病。即使病人外出治病,也秘密去,像去探访一个从不往来的亲戚。瑞炎得了皮肤癌,一年后邻居才知道。  瑞炎是一个老油漆匠,外出生活三十多年了,前年突然回到了村子里,和八十多岁的父母住在一起。  “瑞炎,今年没外出做油漆了?在家陪陪父母也好。”邻居问他。  “不外出了,过了六十岁,不想那么辛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求,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倡导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方式,创设多彩的有利于母语学习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蕴藏 人文 载体 资源 母语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
保护环境是人类当前最大的课题,它的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因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校以环保为突破口,在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一、利用语文教材,扣开学生心扉的环保之门。  二、小学语文义务教材中拥有众多的环保内容,据粗略统计有50多篇之多。我校语文老师充分利用教材,去扣开学生心扉的环保之门。  《桂林山水》、《林海》、《草原》等描写景物的文章,老师指导学生从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 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
乍看题目,学员们会纳闷:靶子──模特──练笔,风马牛不相及,彼此没有必然联系,硬把它们扯到一块,是不是故弄玄虚?当然不是。这个题目的由头是这么来的:10届函授学员黄石明,年初寄来一
敞开式的山,峰峦像一顶顶斗笠。山坡缓缓而下,如一道道梯级的瀑布。阳光从坡顶流泻下来,有向日葵的光泽度。杉林墨绿似海,苍鹰在盘旋。杉林,在静默的群山之中,成为天空的倒影。  在南方,没有比杉树更庞大的植物了。在菜地边,在荒坡上,在坟地里,在延绵的山梁上,乡人都会种上杉树。我在浦城山区,认识一个种树人,六十多岁,整个春季,天天背一个背篓,种杉树。有一次,我散步至浦溪边一个山坳,他正在种树。山坳有一大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