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0年4月初,西南五省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旱灾影响到6130万人,造成1807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503万公顷,绝收11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7亿元。
1 水是什么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试着将各种事物进行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中国的五行中水代表了所有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通过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汽。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如果全年的降雨都不流失亦不渗透的话,人们就要在平均近1米深的水中行走。
如果天不下雨,地球上可用淡水仅够人类用四年多。
如果南极的冰川都化成水,地球上的海水将上升60米,许多城市将被淹没。
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入海最深的地方,山顶峰距海面还差2公里。
如果把世界上海水均分,那么你可以得到长500米、宽75米的大水池共4500池。
2 男儿也是水做的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其实男儿也是水做的。人体的2/3是水。血液中83%,肌肉中76%,肺、心脏的80%,肾脏的83%,肝脏的68%,脑的75%是水,就连骨骼也含水22%。生命活动以水为中心而进行,一旦缺水,生命必然结束。
人体日均需水量若以公式计算,每公斤(Kg)体重约需水31毫升。
例如你体重70公斤,那么你每天该补充70×31毫升=2170毫升的水。
3 水短缺
地球上水的确挺多,但饮用水少之又少,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几十亿人的饮用水短缺问题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凸现。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帕特丽夏·罗摩洛·兰考说:全球变暖很快将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贫穷的地方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斯坦福大学的特里·鲁特(Terry Root)说:“我们已经处在灭绝的边缘。”
有报告指出,全球变暖会带来如下后果:
几亿非洲居民和几千万拉美居民将在不到20年内饮用水出现短缺。
到2050年超过十亿的亚洲居民将面临水源短缺。
根据汽车和工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多少,到2080年水源短缺将威胁11亿到32亿人。
到2030年,由于全球变暖所造成的穷人死亡率将升高。疟疾和登革热以及食用污染海产品所造成的疾病的发生率上升。
到2050年,欧洲的小冰川将会消失,陆地大冰川将会显著缩小。到2100年欧洲超过一半的植物物种将会濒临灭亡。
到2080年,由于全球变暖而遭受饥荒的人数将在2~6亿。
到2080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每年遭洪灾的人数约有1亿。
4 十年九旱
华北大旱葬送了清王朝
光绪初年,华北大旱。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1000万人左右;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新中国的苦痛记忆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以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旱灾,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20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那一代人都有抹不去的饥饿记忆。
中国曾发生旱灾1056次
旱灾在世界范围内有普遍性。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旱灾,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围—些国家发生的大旱。中国旱灾频繁,旱灾记载见于各类文物史料中。公元前206年~1949年,中国曾发生旱灾1056次。
旱灾在中国分布区域广,旱情类型多,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自然灾难,就会想到“十年九旱”。中国的天灾之多,可称世界之最。我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灾害之间的间隔期,利用无灾的时段,储存食物和其他物质,以备凶年。
(图片来自互联网)
1 水是什么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试着将各种事物进行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中国的五行中水代表了所有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通过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汽。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如果全年的降雨都不流失亦不渗透的话,人们就要在平均近1米深的水中行走。
如果天不下雨,地球上可用淡水仅够人类用四年多。
如果南极的冰川都化成水,地球上的海水将上升60米,许多城市将被淹没。
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入海最深的地方,山顶峰距海面还差2公里。
如果把世界上海水均分,那么你可以得到长500米、宽75米的大水池共4500池。
2 男儿也是水做的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其实男儿也是水做的。人体的2/3是水。血液中83%,肌肉中76%,肺、心脏的80%,肾脏的83%,肝脏的68%,脑的75%是水,就连骨骼也含水22%。生命活动以水为中心而进行,一旦缺水,生命必然结束。
人体日均需水量若以公式计算,每公斤(Kg)体重约需水31毫升。
例如你体重70公斤,那么你每天该补充70×31毫升=2170毫升的水。
3 水短缺
地球上水的确挺多,但饮用水少之又少,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几十亿人的饮用水短缺问题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凸现。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帕特丽夏·罗摩洛·兰考说:全球变暖很快将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贫穷的地方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斯坦福大学的特里·鲁特(Terry Root)说:“我们已经处在灭绝的边缘。”
有报告指出,全球变暖会带来如下后果:
几亿非洲居民和几千万拉美居民将在不到20年内饮用水出现短缺。
到2050年超过十亿的亚洲居民将面临水源短缺。
根据汽车和工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多少,到2080年水源短缺将威胁11亿到32亿人。
到2030年,由于全球变暖所造成的穷人死亡率将升高。疟疾和登革热以及食用污染海产品所造成的疾病的发生率上升。
到2050年,欧洲的小冰川将会消失,陆地大冰川将会显著缩小。到2100年欧洲超过一半的植物物种将会濒临灭亡。
到2080年,由于全球变暖而遭受饥荒的人数将在2~6亿。
到2080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每年遭洪灾的人数约有1亿。
4 十年九旱
华北大旱葬送了清王朝
光绪初年,华北大旱。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1000万人左右;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新中国的苦痛记忆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以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旱灾,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20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那一代人都有抹不去的饥饿记忆。
中国曾发生旱灾1056次
旱灾在世界范围内有普遍性。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旱灾,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围—些国家发生的大旱。中国旱灾频繁,旱灾记载见于各类文物史料中。公元前206年~1949年,中国曾发生旱灾1056次。
旱灾在中国分布区域广,旱情类型多,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自然灾难,就会想到“十年九旱”。中国的天灾之多,可称世界之最。我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灾害之间的间隔期,利用无灾的时段,储存食物和其他物质,以备凶年。
(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