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0年4月初,西南五省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旱灾影响到6130万人,造成1807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503万公顷,绝收11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7亿元。
  
  1 水是什么
  
  在文明的早期,人们试着将各种事物进行分类,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中国的五行中水代表了所有具有流动、润湿、阴柔性质的事物。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于水兼有养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产生了又爱又怕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通过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龙王就是对水的神格化。
  直到1784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证明水不是元素,是由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产物。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测定,1体积氧和2体积氢化合,生成2体积水蒸汽。后来的科学家便定出了水的分子式:H2O。
  
  如果全年的降雨都不流失亦不渗透的话,人们就要在平均近1米深的水中行走。
  如果天不下雨,地球上可用淡水仅够人类用四年多。
  如果南极的冰川都化成水,地球上的海水将上升60米,许多城市将被淹没。
  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入海最深的地方,山顶峰距海面还差2公里。
  如果把世界上海水均分,那么你可以得到长500米、宽75米的大水池共4500池。
  
  2 男儿也是水做的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其实男儿也是水做的。人体的2/3是水。血液中83%,肌肉中76%,肺、心脏的80%,肾脏的83%,肝脏的68%,脑的75%是水,就连骨骼也含水22%。生命活动以水为中心而进行,一旦缺水,生命必然结束。
  人体日均需水量若以公式计算,每公斤(Kg)体重约需水31毫升。
  例如你体重70公斤,那么你每天该补充70×31毫升=2170毫升的水。
  
  3 水短缺
  地球上水的确挺多,但饮用水少之又少,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几十亿人的饮用水短缺问题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凸现。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帕特丽夏·罗摩洛·兰考说:全球变暖很快将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贫穷的地方受到的影响会更大。斯坦福大学的特里·鲁特(Terry Root)说:“我们已经处在灭绝的边缘。”
  有报告指出,全球变暖会带来如下后果:
  几亿非洲居民和几千万拉美居民将在不到20年内饮用水出现短缺。
  到2050年超过十亿的亚洲居民将面临水源短缺。
  根据汽车和工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多少,到2080年水源短缺将威胁11亿到32亿人。
  到2030年,由于全球变暖所造成的穷人死亡率将升高。疟疾和登革热以及食用污染海产品所造成的疾病的发生率上升。
  到2050年,欧洲的小冰川将会消失,陆地大冰川将会显著缩小。到2100年欧洲超过一半的植物物种将会濒临灭亡。
  到2080年,由于全球变暖而遭受饥荒的人数将在2~6亿。
  到2080年,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每年遭洪灾的人数约有1亿。
  
  4 十年九旱
  华北大旱葬送了清王朝
  光绪初年,华北大旱。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1000万人左右;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新中国的苦痛记忆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以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旱灾,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20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那一代人都有抹不去的饥饿记忆。
  
  中国曾发生旱灾1056次
  旱灾在世界范围内有普遍性。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旱灾,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周围—些国家发生的大旱。中国旱灾频繁,旱灾记载见于各类文物史料中。公元前206年~1949年,中国曾发生旱灾1056次。
  旱灾在中国分布区域广,旱情类型多,以至于人们一说起自然灾难,就会想到“十年九旱”。中国的天灾之多,可称世界之最。我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灾害之间的间隔期,利用无灾的时段,储存食物和其他物质,以备凶年。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其他文献
一方面,企业的领导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地寻找企业所需要的“千里马”。  另一方面,优秀的企业经理人却感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离开原来的企业而纷纷跳槽。  企业的发展到底是留住人才重要,还是培育人才重要?这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领导也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人才问题上,大多数企业领导仍然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期刊
先说诸葛亮之败。看了《水煮三国》有关“管理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的论述,似乎蜀之不能成功完全应该归咎于诸葛亮。但本人认为,这一论点有待探讨!  诸葛亮是一个悲情人物,他一出场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其悲剧就在于其选择的行业不对。  他未出草庐已谋三分天下,何以不说一统,就在于他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不能再复!他本不欲出山,实乃情不得已。所以出者,原因有二。一者,他面子薄,受了刘备三顾之礼,又被刘备一拜一哭,别
期刊
企业文化作为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被我国的经济界、管理界的专家企业所重视,纷纷导入实践。在对传统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逐步构建起符合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不仅成为我们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一个支撑点,而且成为创名牌战略的必由之路,在现代化经济大潮中显示了独特的风采和管理魅力。企业文化的构建带来了企业在观念、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使企业在强手如林、瞬息万变
期刊
又一个企业家过早地陨落了。据报道,陕西省金花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酒店上吊自杀。婚姻失败,由此引起情绪波动,被认为是其自杀的主要原因。  近20多年来,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已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然而,耀眼的光环却遮盖不住深藏其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他们中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闷者有之……《经理人》杂志曾对经理人生
期刊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当今许多企业都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有很多人感到学习型企业很难懂,不知从何处着手;有些人又觉得很简单,认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建立图书馆,组织员工看看报、读读书就行了。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误区问题。    误区之一:神秘化思想    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首先提出来的,目前国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都借鉴了彼得·圣吉的基本理论。许多
期刊
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心胸宽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企业兴则国家旺,国家旺则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容乃大不仅是历代明君的治国策略,也是成功领导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样,这种美德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也显得越发重要,更是成功的现代
期刊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华北物探公司紧紧围绕“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队伍建设目标、“国内管理、技术、效益领先经理部”发展目标,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力度和实施效果。经过多年的培训工作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  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促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    每年年底根据本年度施工运作的情况,人力资源部下发给各部室、各二级单位和地震队培训
期刊
从历史学家易中天到历史老师袁腾飞,再到业余说史人当年明月,我们看到的是全民读史时代的兴起。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靠近历史、研读历史,并且为我们讲述历史呢?历史的有趣之处在哪里?    当年明月,1980年出生,本名石悦,湖北武汉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青年历史学者,著有畅销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1-7》。    Q: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特别可怜,我大概就属于这种人
期刊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在某种程度上支配自己的时间。你做事的先后顺序,对你能从生活中获益多少,有着深远的影响。成功人士往往能妥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从而使工作格外有效,休闲时光更加充实。以下的100个简明的小诀窍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指导,可帮助你更为有效地支配时间。    一、了解时间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我们就能掌握适于工作场所内外的最为有效的时间使用方法。 
期刊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课堂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纽约,纽约被视为西方世界的中心。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在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呵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人,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听得无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镜头拉近。台湾来的男孩叫李开复,此君并非厌学,而是对政治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