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煮三国”看企业管理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ore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说诸葛亮之败。看了《水煮三国》有关“管理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的论述,似乎蜀之不能成功完全应该归咎于诸葛亮。但本人认为,这一论点有待探讨!
  诸葛亮是一个悲情人物,他一出场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其悲剧就在于其选择的行业不对。
  他未出草庐已谋三分天下,何以不说一统,就在于他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不能再复!他本不欲出山,实乃情不得已。所以出者,原因有二。一者,他面子薄,受了刘备三顾之礼,又被刘备一拜一哭,别不过面子,只得接受。这也是当时知识界普遍认同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所然!二者,孔明自负,自认为才比管、乐,敢于逆天而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是悲剧之源。现在计算器几个数字一点,就可以计算出准确结果,并且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几位均可。但如果仍死抱住珠算以为瑰宝,非要去搞一个珠算培训班,请问能有几人响应?再举一个行业问题,现在生产家电已经明显挣钱不多、利润不大,如果我们一定要将长虹与微软比,结果会怎样呢?微软潜在多少用户,多少人需要电脑!而长虹呢?即使长虹把其它公司全部打垮,也没法与微软比!要挣钱可以,但要想挣大钱,就必须选定潜在用户多且处于开始或上升期的行业。而以当时汉朝情况来说,老百姓多半已对大汉失去信心。张松献川图,首选对象是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有老人自发给曹操献酒。所以,当时已是民心已失,再挂大汉旗号,安得不败?所以,诸人俱骂诸葛亮不识天时,诸葛亮也多次自承逆天而行!他烧不死司马氏也无足为奇,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尽在理中!所以,他也只能自担悲情的苦角!就如长虹老倪复出,又岂能有所作为?所以,择业问题必须成为从业者的首要问题!
  诸葛亮未能成功,汉朝气数是一个方面。另外,以川中为根据地,毕竟基础有限,岂能与全中国抗衡!但他出山之时,也只能如此。所以,关键还是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选择!就企业投资而言,犹如以二百万之资本投资一个夕阳行业,却定下集团上市的目标,安能成功?
  作为投资者,只要赚钱,只要行业目前流行即可。如要赚取大钱,为长久计,就必须慎选行业!
  再说管理。诸葛亮的管理,重在执行。战略是上层人物处理的事情,作为执行者能教则教之,不能教者只须说明职责分工即可。凡事清楚,如失衔亭,明白告知马谡当道扎营,但马谡偏偏不听,这又岂是他能控制?而他斩马谡、斩陈式,都是为了制度之执行。所以说,他是在真正地以制度管理。正是由于他的制度化建设,即使他死后,蜀兵由姜维所领,魏人仍不敢小觑。再说曹操,在火烧赤壁的前夕,他喝酒赋诗,又醉酒杀人,结果如何,还不是大败而归!三国鼎立,曹操几次亲征都以失败告终。占尽天时地利,曹操始终未能一统天下,又岂有管理之功?反过来说,也就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公司,投资一个新兴行业公司,和一个夕阳行业且底子很薄的小工厂相比,也没多挣钱,管理谈得得上吗?
  当然,不是说企业文化不重要,但任何企业文化失去执行的根本,都是无用之物!
  再看管人。曹操梦中杀人,以及杨修之死,都极能说明问题。庞德临行,先授先锋而后取回先锋印,逼得庞德抬棺以战,实则逼其死耳,此皆曹操疑人之故。魏灭谁手,非对手也,乃曹睿托孤大臣耳!曹睿之所以疑司马,乃曹操早有言防司马,是其管理的延续!整日防人,防来防去,还不免为其所算矣!司马懿本无叛逆之心,乃逼出来的效果啊!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是其使用卑鄙手段之故!反观诸葛,除了一见面便欲杀之的魏延,荐庞统、收姜维,此等人均为蜀尽职尽忠,鞠躬尽瘁,且都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勋!魏延为马岱所斩,马岱亦为降将,为何能承担其责?这都是孔明真正关心下属,以心待人,从而使这些人均怀感激,誓报孔明。诸葛死后尚能令人佩服,不惟手下,敌人也都佩服!而曹操呢,司马篡权,还有其手下多少大将之助啊!可见两者管理之功,一个管理了人,一个管理了心!谁说诸葛不如曹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方能收取管理之效!
  再说诸葛之事必躬亲,作为一个重于执行之管理者,大都有此共性!不如此不足以带动士气,不如此不足以达成效果。以历代帝王观之,但有成就者,无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明君雍正每天也不过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皇帝尚且如此,诸葛又何能免!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勤劳,自言“受先帝托孤之重,敢不夙夜尽心”。以刘禅的素质,岂能成事,手下将领当然俱知。所以,诸葛亮打出刘备这张牌来,要大家感念刘备的好处,齐心协力完成一统大业,并且时时以身示范,惟恐人心早散也!这才是赢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既如此,劳累又何能免?
  创业成功者必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也必须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
  一家之言,重在抛砖引玉,请大家共评之。
其他文献
当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时,泉州人仿佛又获得了某种最亲密的记忆。那是一千年前“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情景,多让泉州人动情感慨!对于泉州人而言,恐怕再也难以寻回那份缺乏本土化观念的以泉州为中心的全球化的情怀。但现在,泉州人又的确非常渴望重新回到那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泉州全球化的热情已重新燃起。在整个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中,或许泉州少有再度格外显眼的机会,但这又有何妨?  本土化与全球化概
期刊
在加入WTO的宏观背景之下,中国企业怎样在众多强手面前保持不败?大量实践告诉我们,倾力打造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关键。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学习力是企业发展之源,创新力是企业成长之基,竞争力是企业制胜之本。现代企业竞争实质上就是这三种“力”的较量,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领先优势,并长期保持下去。    学
期刊
◆省悟阶段  ◆实践阶段   ◆系统阶段   ◆片面阶段  ◆混乱阶段  企业文化目前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是建立优秀文化的第一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认知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混乱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可能从来没有接受过企业文化的理论,
期刊
最近,美国著名职业专业网站Career Know-How针对好上司和坏上司的特征做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排名前十位的特征分别如下:    好上司十项全能  1.对员工的努力表示感谢,包括口头上、书面上、金钱上。  2.对员工、对未来有切合实际的期望,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述出来。  3.对员工和蔼、仁慈,但保持一段职业距离。  4.不会仅仅因为不喜欢某项工作就把它大量堆积。  5.当一项工作做得不错时与
期刊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IBM公司为激励员工的创新欲望、加快创新成功的进程,在公司内部设立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激励创新人员的制度。该制度规定:对有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其“IBM会员资格”,而且给予5年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IBM的这种非同一般的激励制度,对于那些优秀的创新者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报酬,也是强有力的促进剂,更是一种最经济的创新投资手段。它最大的目
期刊
中国古代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说法。现代社会的消费者为了规避直接体验产品产生的体验成本、降低购买行为带来的风险,往往倾向于通过向周围人而不是推销员以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此外,每天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噪音,消费者也希望通过口碑来减少信息噪音的干扰。  星巴克,自1971年第一家咖啡店在美国西雅图开业以来,目前已发展为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1998年进入中
期刊
对中国企业领导者来说,他们必须认识到公司采取的不少管理工具维持效用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比如,全面质量管理工具可能热了10年,而流程再造只流行了5年,电子商务引起人们注意的时间只有3年。现在,很多管理理念停留在企业层面上的时间更短。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是:他们必须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实施符合企业目标和现状的战略、管理工具,从而使企业向高绩效组织的转变真正成为现实。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
期刊
陈鲁豫:霍先生,您好!我想请问您,您每天工作那么繁忙,时间上是怎样分配的呢?哪一方面工作占了您最多的时间?  霍英东:我从学校出来一直到现在,每天都想着工作,从来没放过一天假。说到工作的支配,我有自己的事业,特别对祖国的改革开放,我是尽量多做一点努力。所以,工作方面整天都觉得时间不够。  陈鲁豫:看来,现在您可能在做生意上花的时间不是太多。我看香港报纸上说,霍英东先生现在在香港的生意是“只守不攻”
期刊
多少年来,我对希尔弗斯坦很有一点入迷。当年见过一两本原文版,以后又买了台湾的中文版。但是说起来寒碜,我并不很懂这些画,乃至可以说,我这人压根儿就不懂艺术。我之所以对这些书入迷,主要不在于欣赏画,而是喜欢此公特异的观念,以及他的引人入胜的手法。   我特别喜欢那张《阁楼上的光》的图和它的说明,这里有点故事,得从我的生活经验说起。   我们上海的穷孩子,居住条件当然差。“阁楼”是我从小羡慕的住处。我当
期刊
一方面,企业的领导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地寻找企业所需要的“千里马”。  另一方面,优秀的企业经理人却感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离开原来的企业而纷纷跳槽。  企业的发展到底是留住人才重要,还是培育人才重要?这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领导也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人才问题上,大多数企业领导仍然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