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说诸葛亮之败。看了《水煮三国》有关“管理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的论述,似乎蜀之不能成功完全应该归咎于诸葛亮。但本人认为,这一论点有待探讨!
诸葛亮是一个悲情人物,他一出场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其悲剧就在于其选择的行业不对。
他未出草庐已谋三分天下,何以不说一统,就在于他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不能再复!他本不欲出山,实乃情不得已。所以出者,原因有二。一者,他面子薄,受了刘备三顾之礼,又被刘备一拜一哭,别不过面子,只得接受。这也是当时知识界普遍认同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所然!二者,孔明自负,自认为才比管、乐,敢于逆天而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是悲剧之源。现在计算器几个数字一点,就可以计算出准确结果,并且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几位均可。但如果仍死抱住珠算以为瑰宝,非要去搞一个珠算培训班,请问能有几人响应?再举一个行业问题,现在生产家电已经明显挣钱不多、利润不大,如果我们一定要将长虹与微软比,结果会怎样呢?微软潜在多少用户,多少人需要电脑!而长虹呢?即使长虹把其它公司全部打垮,也没法与微软比!要挣钱可以,但要想挣大钱,就必须选定潜在用户多且处于开始或上升期的行业。而以当时汉朝情况来说,老百姓多半已对大汉失去信心。张松献川图,首选对象是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有老人自发给曹操献酒。所以,当时已是民心已失,再挂大汉旗号,安得不败?所以,诸人俱骂诸葛亮不识天时,诸葛亮也多次自承逆天而行!他烧不死司马氏也无足为奇,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尽在理中!所以,他也只能自担悲情的苦角!就如长虹老倪复出,又岂能有所作为?所以,择业问题必须成为从业者的首要问题!
诸葛亮未能成功,汉朝气数是一个方面。另外,以川中为根据地,毕竟基础有限,岂能与全中国抗衡!但他出山之时,也只能如此。所以,关键还是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选择!就企业投资而言,犹如以二百万之资本投资一个夕阳行业,却定下集团上市的目标,安能成功?
作为投资者,只要赚钱,只要行业目前流行即可。如要赚取大钱,为长久计,就必须慎选行业!
再说管理。诸葛亮的管理,重在执行。战略是上层人物处理的事情,作为执行者能教则教之,不能教者只须说明职责分工即可。凡事清楚,如失衔亭,明白告知马谡当道扎营,但马谡偏偏不听,这又岂是他能控制?而他斩马谡、斩陈式,都是为了制度之执行。所以说,他是在真正地以制度管理。正是由于他的制度化建设,即使他死后,蜀兵由姜维所领,魏人仍不敢小觑。再说曹操,在火烧赤壁的前夕,他喝酒赋诗,又醉酒杀人,结果如何,还不是大败而归!三国鼎立,曹操几次亲征都以失败告终。占尽天时地利,曹操始终未能一统天下,又岂有管理之功?反过来说,也就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公司,投资一个新兴行业公司,和一个夕阳行业且底子很薄的小工厂相比,也没多挣钱,管理谈得得上吗?
当然,不是说企业文化不重要,但任何企业文化失去执行的根本,都是无用之物!
再看管人。曹操梦中杀人,以及杨修之死,都极能说明问题。庞德临行,先授先锋而后取回先锋印,逼得庞德抬棺以战,实则逼其死耳,此皆曹操疑人之故。魏灭谁手,非对手也,乃曹睿托孤大臣耳!曹睿之所以疑司马,乃曹操早有言防司马,是其管理的延续!整日防人,防来防去,还不免为其所算矣!司马懿本无叛逆之心,乃逼出来的效果啊!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是其使用卑鄙手段之故!反观诸葛,除了一见面便欲杀之的魏延,荐庞统、收姜维,此等人均为蜀尽职尽忠,鞠躬尽瘁,且都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勋!魏延为马岱所斩,马岱亦为降将,为何能承担其责?这都是孔明真正关心下属,以心待人,从而使这些人均怀感激,誓报孔明。诸葛死后尚能令人佩服,不惟手下,敌人也都佩服!而曹操呢,司马篡权,还有其手下多少大将之助啊!可见两者管理之功,一个管理了人,一个管理了心!谁说诸葛不如曹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方能收取管理之效!
再说诸葛之事必躬亲,作为一个重于执行之管理者,大都有此共性!不如此不足以带动士气,不如此不足以达成效果。以历代帝王观之,但有成就者,无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明君雍正每天也不过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皇帝尚且如此,诸葛又何能免!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勤劳,自言“受先帝托孤之重,敢不夙夜尽心”。以刘禅的素质,岂能成事,手下将领当然俱知。所以,诸葛亮打出刘备这张牌来,要大家感念刘备的好处,齐心协力完成一统大业,并且时时以身示范,惟恐人心早散也!这才是赢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既如此,劳累又何能免?
创业成功者必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也必须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
一家之言,重在抛砖引玉,请大家共评之。
诸葛亮是一个悲情人物,他一出场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其悲剧就在于其选择的行业不对。
他未出草庐已谋三分天下,何以不说一统,就在于他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不能再复!他本不欲出山,实乃情不得已。所以出者,原因有二。一者,他面子薄,受了刘备三顾之礼,又被刘备一拜一哭,别不过面子,只得接受。这也是当时知识界普遍认同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所然!二者,孔明自负,自认为才比管、乐,敢于逆天而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是悲剧之源。现在计算器几个数字一点,就可以计算出准确结果,并且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几位均可。但如果仍死抱住珠算以为瑰宝,非要去搞一个珠算培训班,请问能有几人响应?再举一个行业问题,现在生产家电已经明显挣钱不多、利润不大,如果我们一定要将长虹与微软比,结果会怎样呢?微软潜在多少用户,多少人需要电脑!而长虹呢?即使长虹把其它公司全部打垮,也没法与微软比!要挣钱可以,但要想挣大钱,就必须选定潜在用户多且处于开始或上升期的行业。而以当时汉朝情况来说,老百姓多半已对大汉失去信心。张松献川图,首选对象是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有老人自发给曹操献酒。所以,当时已是民心已失,再挂大汉旗号,安得不败?所以,诸人俱骂诸葛亮不识天时,诸葛亮也多次自承逆天而行!他烧不死司马氏也无足为奇,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尽在理中!所以,他也只能自担悲情的苦角!就如长虹老倪复出,又岂能有所作为?所以,择业问题必须成为从业者的首要问题!
诸葛亮未能成功,汉朝气数是一个方面。另外,以川中为根据地,毕竟基础有限,岂能与全中国抗衡!但他出山之时,也只能如此。所以,关键还是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选择!就企业投资而言,犹如以二百万之资本投资一个夕阳行业,却定下集团上市的目标,安能成功?
作为投资者,只要赚钱,只要行业目前流行即可。如要赚取大钱,为长久计,就必须慎选行业!
再说管理。诸葛亮的管理,重在执行。战略是上层人物处理的事情,作为执行者能教则教之,不能教者只须说明职责分工即可。凡事清楚,如失衔亭,明白告知马谡当道扎营,但马谡偏偏不听,这又岂是他能控制?而他斩马谡、斩陈式,都是为了制度之执行。所以说,他是在真正地以制度管理。正是由于他的制度化建设,即使他死后,蜀兵由姜维所领,魏人仍不敢小觑。再说曹操,在火烧赤壁的前夕,他喝酒赋诗,又醉酒杀人,结果如何,还不是大败而归!三国鼎立,曹操几次亲征都以失败告终。占尽天时地利,曹操始终未能一统天下,又岂有管理之功?反过来说,也就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公司,投资一个新兴行业公司,和一个夕阳行业且底子很薄的小工厂相比,也没多挣钱,管理谈得得上吗?
当然,不是说企业文化不重要,但任何企业文化失去执行的根本,都是无用之物!
再看管人。曹操梦中杀人,以及杨修之死,都极能说明问题。庞德临行,先授先锋而后取回先锋印,逼得庞德抬棺以战,实则逼其死耳,此皆曹操疑人之故。魏灭谁手,非对手也,乃曹睿托孤大臣耳!曹睿之所以疑司马,乃曹操早有言防司马,是其管理的延续!整日防人,防来防去,还不免为其所算矣!司马懿本无叛逆之心,乃逼出来的效果啊!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是其使用卑鄙手段之故!反观诸葛,除了一见面便欲杀之的魏延,荐庞统、收姜维,此等人均为蜀尽职尽忠,鞠躬尽瘁,且都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勋!魏延为马岱所斩,马岱亦为降将,为何能承担其责?这都是孔明真正关心下属,以心待人,从而使这些人均怀感激,誓报孔明。诸葛死后尚能令人佩服,不惟手下,敌人也都佩服!而曹操呢,司马篡权,还有其手下多少大将之助啊!可见两者管理之功,一个管理了人,一个管理了心!谁说诸葛不如曹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方能收取管理之效!
再说诸葛之事必躬亲,作为一个重于执行之管理者,大都有此共性!不如此不足以带动士气,不如此不足以达成效果。以历代帝王观之,但有成就者,无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明君雍正每天也不过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皇帝尚且如此,诸葛又何能免!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勤劳,自言“受先帝托孤之重,敢不夙夜尽心”。以刘禅的素质,岂能成事,手下将领当然俱知。所以,诸葛亮打出刘备这张牌来,要大家感念刘备的好处,齐心协力完成一统大业,并且时时以身示范,惟恐人心早散也!这才是赢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既如此,劳累又何能免?
创业成功者必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也必须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
一家之言,重在抛砖引玉,请大家共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