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学家易中天到历史老师袁腾飞,再到业余说史人当年明月,我们看到的是全民读史时代的兴起。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靠近历史、研读历史,并且为我们讲述历史呢?历史的有趣之处在哪里?
当年明月,1980年出生,本名石悦,湖北武汉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青年历史学者,著有畅销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1-7》。
Q: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特别可怜,我大概就属于这种人。别人给我总结说应该懂的你完全不懂,不该懂的你懂很多。
Q: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的呢?
当年明月:大概一两年前吧。原来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觉得别人都是很奇怪的,后来我发现是自己比较奇怪。
Q:比如说?
当年明月:上大学第一次去洗衣服,这事比较丢人。我把洗衣粉倒在洗衣盆里了,然后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问了旁边一个洗衣服的人。他看了我很长时间,说用手搓啊。他还挺善良,可能觉得自己说话的语气太生硬,他马上又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件事情后来我想想,还挺幽默的。原来都是自己住,后来去大学住集体宿舍,有一次,我晚上出去洗脸,回来的时候发现门关了,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呢,敲门对吧?我没有敲门,我在门外等了三个钟头。
Q:你等什么呢?
当年明月:等到有人出来我再进去。为什么不敲门你知道吗,我不爱给人添麻烦,我极厌恶给人添麻烦。这种行为是很不可思议的,很多时候,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我都要学习。
Q:所有的人都是这么长大的吧?每个人可能在一方面取得成功,就要以另外一方面的不成功做代价。
当年明月:但是我不同,因为我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我觉得我对这个很没有悟性,生活不在我的掌控之内,我的想法、思想,很像老年人。
Q:这么喜欢历史,那你上学时的历史成绩一定不错吧?
当年明月:没有。因为我的看法常常和历史老师的不一样。我可能受到很多作家的影响,我最喜欢的是余华和钱钟书。
Q: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历史呢?
当年明月:具体事件发生在我四岁或者五岁的时候,我爸说要给我买《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媒体说,我特喜欢历史书,特别想要。不是的。我未必想要,很简单,他给你东西,你不要吗?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基本上是比较懒,他们不用带我去公园玩,一星期可能去一次。上班时间把我关家里,关久了我就不太想出去了。
Q:把你关起来,你做什么呢?那个时候对历史有感觉了吗?
当年明月:看书啊。没感觉,觉得是个故事,看吧。我为什么对历史感兴趣,我告诉你的是,我初中开始看《二十四史》,是出于虚荣心。
Q:为什么?
当年明月:别人看不懂。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娱乐,滚铁环、打陀螺,我都不会。很自卑啊,但是有一点值得骄傲,就是我看的你们看不懂。
Q:可是你看得懂看不懂?
当年明月:我也一定要先看《古文观止》才来看这个,所以我付出的努力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Q:对于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来说,你从《二十四史》中读到的乐趣和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年明月:没有乐趣或者困难这一说,我只感觉我能看明白历史。故事太简单了,会写故事的人一大把,但是能懂历史的人很少。
Q:历史和故事的区别是什么?在你眼里。
当年明月:很多很多,这要感受,我觉得历史很狡猾。这个我是后来到初中看书才明白。记录这件事的史官有很多话要讲,然而他不告诉你。就像鲁迅说的,你字里看出字来。我只有一样本领,就是我的感同身受。
Q:从《明朝那些事儿》中感觉到你的涉猎广泛,其中引用的名言名句出自经济、哲学等各种领域的专业书籍,当然也有不少来自你的老本行法律。你在大学的专业是法律,那你的阅读是怎么分配的呢?
当年明月:那我再跟你说个轰动性的事,其实我上大学看得最多的是量子物理,还有精神病学。我看书延续一个准则,就是前进。经常上晚自习到11点多,自习完了的时候路上都没有人了,只能听到我自己的脚步声。那个时候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喜悦,我感到我在不断地前进。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利益,就是钱,超越钱的是名望、权力,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大学里你知道,基本上是自学,其实没有什么人学习。我大学那几年,在外面吃饭,能数得出来次数。每次他们出去玩,说老好玩,我真不觉得。我是一个被排斥的人,但我不觉得孤独。
Q:因为你有书?
当年明月:因为我知道我懂的越来越多。智慧,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感觉,强大到你不会再畏惧任何人。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开名车还是住好房子,经常夸耀这些的人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并不弱小。但这是虚的,只有智慧和知识的内在强大,让你对这个世界有充分的了解,你就不会有委屈了。
Q:你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为什么要加上后面这句话?
当年明月:因为我觉得很多人都觉得历史特枯燥。你觉得我写得很幽默,我告诉你,其实很残酷。明史和明史料上留下来的那些人,都是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历史中的精英。但他们留下的也只有一篇传记或者一句话,这个人就消失了,这是很残酷的。我为什么要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去写历史?因为这样写历史才有人看。我自己去承担这些沉重感。
Q:看你的书有一种嬉笑怒骂的感觉,像说到徐阶、夏言这样大首辅的时候,你都用“徐阶同志”“夏言同志”。
当年明月:因为戏谑,才能让人把历史从神台上请下来拉近了看,这是技术。没有这个技术,人家就不觉得这是好看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很悲哀,历史从来就不受欢迎,大家喜欢看的是故事,是你讲故事的方式。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看我书中的另外一层东西。一本书凭技术是可以受欢迎的,但是它要受到尊敬,就必须有灵魂。
Q:你觉得你写的书里面有没有灵魂?
当年明月:人性是有的,那么多书,其实我只想表现一句话:历史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有人性的。
Q:你现在是畅销书作家,为什么不把工作辞了,干脆就当纯粹的作家呢?
当年明月: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无论你出多大名,无论你怎么样都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Q:工作不影响你的写作和你的兴趣吗?
当年明月:对,工作是让我觉得自己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的一件事。
Q:你每天写几个小时?
当年明月:四到六个钟头吧,差不多。
Q:我特别想提一下网络。如果要是以前的话,我们只有机会看到像易中天那样的学者出书做演讲,当年明月是谁啊?不知道。真的要感谢网络,现在我们知道了。不过网络上也有让人不舒服的现象,比如“明月门”事件。你的第一个帖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突破了百万点击率,这样的结果很快地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谩骂,你生气吗?
当年明月:怎么说呢,开始是生气吧,不过后来有一个客观原因,就使得我不能再生气了。那天晚上我郁闷到10点多钟,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今天还没写!那你不写不行,不写可能被网友拍的,而且拍我的人更多。
Q:嗯,如果最开始你喜欢写是出于兴趣,那么现在就几乎是出于一种责任了,为了广大的明矾,对吧?但是有这么多人在期待着你,那你生活中压力得多大啊?
当年明月:压力是有的。有时候烦到什么程度呢,深夜,我打开电视机,我不看,只因为我希望房间里有一点人的声音。经常九、十点钟写完后,或者中途,我要去趟超市,去人多的地方,看一圈热闹回来,接着写。已经到这个程度了。
Q:既然带给你的压力这么大,那为什么还坚持呢?
当年明月:我为什么会坚持下去呢,其实我自己还有一个原因。我是个很软弱的人,我做事情从来没有倾尽全力过,为什么?因为我害怕失败。我不倾尽全力去做,我就有理由为我的失败辩解。在我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比如高考、报志愿、找工作时,我就是喜欢玩这种惊险动作。为什么玩惊险动作?我说我自负,我不需要尽全力就可以做到。其实我那是骗人的,我害怕失败。我知道,我付出全力之后我还失败,到时候就没有办法为自己辩解。我的老师曾经有一次跟我说,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不能全心全意做的人,是弱者。虽然他不一定是指我,但是对这句话我的印象很深。所以我决定做一件事情,证明我自己是可以把它做到底的。我也没有更多的想法,我只是希望当我把这段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写完的时候,我可以跟自己说,我终于做完了一件事情,我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哪怕这个文章只是我一个人看,它永远不出书,我还可以把它打印出来,二十年后给我儿子看,然后告诉他,你的父亲是一个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摘编自《面对面》(采访:董倩)《戈辉梦工场》(采访:戈辉)
编辑/静眉
当年明月,1980年出生,本名石悦,湖北武汉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青年历史学者,著有畅销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1-7》。
Q: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特别可怜,我大概就属于这种人。别人给我总结说应该懂的你完全不懂,不该懂的你懂很多。
Q: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的呢?
当年明月:大概一两年前吧。原来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觉得别人都是很奇怪的,后来我发现是自己比较奇怪。
Q:比如说?
当年明月:上大学第一次去洗衣服,这事比较丢人。我把洗衣粉倒在洗衣盆里了,然后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问了旁边一个洗衣服的人。他看了我很长时间,说用手搓啊。他还挺善良,可能觉得自己说话的语气太生硬,他马上又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件事情后来我想想,还挺幽默的。原来都是自己住,后来去大学住集体宿舍,有一次,我晚上出去洗脸,回来的时候发现门关了,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呢,敲门对吧?我没有敲门,我在门外等了三个钟头。
Q:你等什么呢?
当年明月:等到有人出来我再进去。为什么不敲门你知道吗,我不爱给人添麻烦,我极厌恶给人添麻烦。这种行为是很不可思议的,很多时候,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我都要学习。
Q:所有的人都是这么长大的吧?每个人可能在一方面取得成功,就要以另外一方面的不成功做代价。
当年明月:但是我不同,因为我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了。我觉得我对这个很没有悟性,生活不在我的掌控之内,我的想法、思想,很像老年人。
Q:这么喜欢历史,那你上学时的历史成绩一定不错吧?
当年明月:没有。因为我的看法常常和历史老师的不一样。我可能受到很多作家的影响,我最喜欢的是余华和钱钟书。
Q: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历史呢?
当年明月:具体事件发生在我四岁或者五岁的时候,我爸说要给我买《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媒体说,我特喜欢历史书,特别想要。不是的。我未必想要,很简单,他给你东西,你不要吗?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基本上是比较懒,他们不用带我去公园玩,一星期可能去一次。上班时间把我关家里,关久了我就不太想出去了。
Q:把你关起来,你做什么呢?那个时候对历史有感觉了吗?
当年明月:看书啊。没感觉,觉得是个故事,看吧。我为什么对历史感兴趣,我告诉你的是,我初中开始看《二十四史》,是出于虚荣心。
Q:为什么?
当年明月:别人看不懂。我记得当时有很多娱乐,滚铁环、打陀螺,我都不会。很自卑啊,但是有一点值得骄傲,就是我看的你们看不懂。
Q:可是你看得懂看不懂?
当年明月:我也一定要先看《古文观止》才来看这个,所以我付出的努力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Q:对于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来说,你从《二十四史》中读到的乐趣和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年明月:没有乐趣或者困难这一说,我只感觉我能看明白历史。故事太简单了,会写故事的人一大把,但是能懂历史的人很少。
Q:历史和故事的区别是什么?在你眼里。
当年明月:很多很多,这要感受,我觉得历史很狡猾。这个我是后来到初中看书才明白。记录这件事的史官有很多话要讲,然而他不告诉你。就像鲁迅说的,你字里看出字来。我只有一样本领,就是我的感同身受。
Q:从《明朝那些事儿》中感觉到你的涉猎广泛,其中引用的名言名句出自经济、哲学等各种领域的专业书籍,当然也有不少来自你的老本行法律。你在大学的专业是法律,那你的阅读是怎么分配的呢?
当年明月:那我再跟你说个轰动性的事,其实我上大学看得最多的是量子物理,还有精神病学。我看书延续一个准则,就是前进。经常上晚自习到11点多,自习完了的时候路上都没有人了,只能听到我自己的脚步声。那个时候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喜悦,我感到我在不断地前进。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然后是利益,就是钱,超越钱的是名望、权力,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大学里你知道,基本上是自学,其实没有什么人学习。我大学那几年,在外面吃饭,能数得出来次数。每次他们出去玩,说老好玩,我真不觉得。我是一个被排斥的人,但我不觉得孤独。
Q:因为你有书?
当年明月:因为我知道我懂的越来越多。智慧,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感觉,强大到你不会再畏惧任何人。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开名车还是住好房子,经常夸耀这些的人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并不弱小。但这是虚的,只有智慧和知识的内在强大,让你对这个世界有充分的了解,你就不会有委屈了。
Q:你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为什么要加上后面这句话?
当年明月:因为我觉得很多人都觉得历史特枯燥。你觉得我写得很幽默,我告诉你,其实很残酷。明史和明史料上留下来的那些人,都是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历史中的精英。但他们留下的也只有一篇传记或者一句话,这个人就消失了,这是很残酷的。我为什么要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去写历史?因为这样写历史才有人看。我自己去承担这些沉重感。
Q:看你的书有一种嬉笑怒骂的感觉,像说到徐阶、夏言这样大首辅的时候,你都用“徐阶同志”“夏言同志”。
当年明月:因为戏谑,才能让人把历史从神台上请下来拉近了看,这是技术。没有这个技术,人家就不觉得这是好看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很悲哀,历史从来就不受欢迎,大家喜欢看的是故事,是你讲故事的方式。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看我书中的另外一层东西。一本书凭技术是可以受欢迎的,但是它要受到尊敬,就必须有灵魂。
Q:你觉得你写的书里面有没有灵魂?
当年明月:人性是有的,那么多书,其实我只想表现一句话:历史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有人性的。
Q:你现在是畅销书作家,为什么不把工作辞了,干脆就当纯粹的作家呢?
当年明月: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无论你出多大名,无论你怎么样都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Q:工作不影响你的写作和你的兴趣吗?
当年明月:对,工作是让我觉得自己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的一件事。
Q:你每天写几个小时?
当年明月:四到六个钟头吧,差不多。
Q:我特别想提一下网络。如果要是以前的话,我们只有机会看到像易中天那样的学者出书做演讲,当年明月是谁啊?不知道。真的要感谢网络,现在我们知道了。不过网络上也有让人不舒服的现象,比如“明月门”事件。你的第一个帖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突破了百万点击率,这样的结果很快地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谩骂,你生气吗?
当年明月:怎么说呢,开始是生气吧,不过后来有一个客观原因,就使得我不能再生气了。那天晚上我郁闷到10点多钟,正准备上床睡觉,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今天还没写!那你不写不行,不写可能被网友拍的,而且拍我的人更多。
Q:嗯,如果最开始你喜欢写是出于兴趣,那么现在就几乎是出于一种责任了,为了广大的明矾,对吧?但是有这么多人在期待着你,那你生活中压力得多大啊?
当年明月:压力是有的。有时候烦到什么程度呢,深夜,我打开电视机,我不看,只因为我希望房间里有一点人的声音。经常九、十点钟写完后,或者中途,我要去趟超市,去人多的地方,看一圈热闹回来,接着写。已经到这个程度了。
Q:既然带给你的压力这么大,那为什么还坚持呢?
当年明月:我为什么会坚持下去呢,其实我自己还有一个原因。我是个很软弱的人,我做事情从来没有倾尽全力过,为什么?因为我害怕失败。我不倾尽全力去做,我就有理由为我的失败辩解。在我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比如高考、报志愿、找工作时,我就是喜欢玩这种惊险动作。为什么玩惊险动作?我说我自负,我不需要尽全力就可以做到。其实我那是骗人的,我害怕失败。我知道,我付出全力之后我还失败,到时候就没有办法为自己辩解。我的老师曾经有一次跟我说,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不能全心全意做的人,是弱者。虽然他不一定是指我,但是对这句话我的印象很深。所以我决定做一件事情,证明我自己是可以把它做到底的。我也没有更多的想法,我只是希望当我把这段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写完的时候,我可以跟自己说,我终于做完了一件事情,我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哪怕这个文章只是我一个人看,它永远不出书,我还可以把它打印出来,二十年后给我儿子看,然后告诉他,你的父亲是一个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摘编自《面对面》(采访:董倩)《戈辉梦工场》(采访:戈辉)
编辑/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