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李开复,上课打瞌睡?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zhongcan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不很久的以前,也就在1979年到1980年,课堂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在纽约,纽约被视为西方世界的中心。两个政治科学系大一的新生,在课堂上总是没精打采。一个是来自夏威夷的黑人,惯于占据教室右后方的角落,戴一顶足以遮住脸部的阔帽,常常呵欠连天,伏案寻梦;另一个是来自台湾的华人,喜欢窝在教室左后方的一隅,听得无趣,也索性呼呼大睡。
  镜头拉近。台湾来的男孩叫李开复,此君并非厌学,而是对政治科学越来越隔膜,如是蹉跎到大二,终于快刀斩乱麻,转系,改学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
  兴趣是什么?美式的教育认为,兴趣就意味着天赋。李开复在计算机系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两年后毕业,成绩居于全系之冠。
  这样的学生用不着按部就班,在教授的推荐下,李开复进入在计算机领域独领风骚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直接攻读博士。计算机学院的院长找他谈话,劈头就问:“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这很简单,”李开复说,“就是在某一领域做出重大成果呗。”“不光是这样。”院长告诉他,“读博士,是挑一个狭窄而又重要的领域作深入研究,毕业的时候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论文,成为这个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任何人提到这门学问,都会想起你的名字。”
  取法乎上,要做就做得最好!李开复的血开始加速,从动脉到静脉注满活力。院长看在眼里,又问:“你弄懂了吗?”李开复大声答:“懂了,我从大学带走的将是一篇改变世界的、顶尖的博士论文。”院长予以纠正,说:“你从这儿带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篇论文,而是你分析、思考的能力,研究、发现真理的经验,以及科学家的胸怀。这样,即便你有一天幡然改向,依然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领域出类拔萃。”
  李开复选定语音识别为博士专攻,这是导师的课题,美国国防部已经立项,经费已经到位,技术途径确定为专家系统。经过一年热恋,他发现专家系统其冷如冰,远不如统计学有情有义。李开复决心移情别恋,他担心导师发怒,谁知得到的回答竟是:“开复,你对专家系统和统计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但我可以支持你用统计的方法去做,因为我相信科学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都是平等的。而且,我更相信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事搁在台湾,绝对不可想象。李开复从导师的大度悟到科学真谛,他全力以赴,放手一搏。攻关者是疯狂的,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蓬头垢面,双目喷火,健步如飞,是题中应有之义。三年过去,不,三年还要搭上180日,难关突破,大功告竣,李开复的研究成果兼博士论文,引发了那年语音世界最大的冲击波。
  26岁的李开复功成名就,当上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天之骄子,有尊严,有地位,有课题,有经费,出任大公司顾问,飞赴各地讲学,包括他的祖籍之邦、魂之所系的祖国大陆。春风得意马蹄疾,借助现代化的钢铁骏马,一日看尽的岂止西方世界长安花!
  人心难测,科学家的心更难测。1990年,苹果公司的一个邀请电话让李开复反躬自省。那电话说:“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要来真正地改变世界?”
  “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这是李开复埋在心头多年的梦想,如今,被苹果公司的召唤嗤啦一下点燃了。李开复旋即作出回应,走出象牙之塔,加盟“改变世界”的大军。
  苹果岁月,李开复领受从纸上谈兵转入实战的无穷乐趣。在市场的硝烟炮火中,他精神的大纛逆风飞,想象力和爆发力发挥到极致,地位也相应得到大幅度擢升,1995年,33岁的李开复出任苹果公司的副总裁。
  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依然要跳槽,因为硅谷的另一家公司SGI发出了更有蛊惑力的邀请。对方说:“我们现在正在扩张和改组整个公司,公司有很多新的计划,我们的项目有互动电视、3D动画和网络服务器。你过来看看吧,我们目前想收购一些公司,你可以告诉我你想做什么,然后我们根据你的兴趣对公司进行改组。”
  不是他们缺什么人才,让你去填补,而是诚恳询问你需要什么平台,以便为你量身搭建。这样的机遇,李开复岂能错过!他垂青互联网,SGI一口应承,双方一拍即合,1996年7月,李开复从这山跳去了那山。
  实践检验真理,SGI让李开复“自己设计自己”,奈何它是一家硬件公司,开复的长处却在软件,这就等于在篮球场上跑马,任是赤兔、骅骝,也撒不开四蹄。日甚一日,李开复萌生了去意。对于下一个选择,他立下两条标准:一是做软件,二是去中国。
  机会来了。机会其实是无处不在,就看你有没有做好准备。这时,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王国要把触角伸向中国,李开复成为它的不二人选。时间:1998年金秋;职务: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
  李开复在微软中国的开拓,值得用一部大书来描述,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创新理念、绝对领先的科学技术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微软只是启用了一个人,就旁若无世界地开进了中国。李开复只是“追随我心”,就一跃成为微软王国的副总裁。
  在你我想来,这该是李开复的最后一站。在微软占据高位,与比尔·盖茨亲密共事,坐拥财富和风光,“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李开复不是这么想,他向前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后来他又在Google供职,直到2009年离开Google在上海创办“创新工场”,和中国青年一起打造新的技术奇迹。
  ……
  李开复的速写到此为止,回头再说哥大课堂上另一个爱打瞌睡的同学,就是那个喜欢戴一顶大帽子的黑人,此君后来的成就,比李开复更显赫。他是谁?说出来可能让你意外,他就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当年为什么爱躲在教室的角落睡觉?事必有因,本文不作探讨。笔者倒因此想起老祖宗的一个典故:两千多年前,宰予白天睡觉,他的老师孔子看到了,责骂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翻译成白话,就是“该死该死”,简直要把宰予生吞下肚。所幸美国老师搬用的不是孔子的公式,他们没有把昼寝者从课堂拎出去,甚而开除学籍——如是乎,才有了今日的李开复,才有了今日的奥巴马。
  幽云摘自《文汇报》 编辑/阿明
其他文献
多少年来,我对希尔弗斯坦很有一点入迷。当年见过一两本原文版,以后又买了台湾的中文版。但是说起来寒碜,我并不很懂这些画,乃至可以说,我这人压根儿就不懂艺术。我之所以对这些书入迷,主要不在于欣赏画,而是喜欢此公特异的观念,以及他的引人入胜的手法。   我特别喜欢那张《阁楼上的光》的图和它的说明,这里有点故事,得从我的生活经验说起。   我们上海的穷孩子,居住条件当然差。“阁楼”是我从小羡慕的住处。我当
期刊
一方面,企业的领导挖空心思、费尽心机地寻找企业所需要的“千里马”。  另一方面,优秀的企业经理人却感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离开原来的企业而纷纷跳槽。  企业的发展到底是留住人才重要,还是培育人才重要?这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领导也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人才问题上,大多数企业领导仍然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期刊
先说诸葛亮之败。看了《水煮三国》有关“管理学曹操还是学诸葛亮”的论述,似乎蜀之不能成功完全应该归咎于诸葛亮。但本人认为,这一论点有待探讨!  诸葛亮是一个悲情人物,他一出场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其悲剧就在于其选择的行业不对。  他未出草庐已谋三分天下,何以不说一统,就在于他知道汉朝气数已尽,不能再复!他本不欲出山,实乃情不得已。所以出者,原因有二。一者,他面子薄,受了刘备三顾之礼,又被刘备一拜一哭,别
期刊
企业文化作为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被我国的经济界、管理界的专家企业所重视,纷纷导入实践。在对传统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同时,逐步构建起符合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不仅成为我们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一个支撑点,而且成为创名牌战略的必由之路,在现代化经济大潮中显示了独特的风采和管理魅力。企业文化的构建带来了企业在观念、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使企业在强手如林、瞬息万变
期刊
又一个企业家过早地陨落了。据报道,陕西省金花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酒店上吊自杀。婚姻失败,由此引起情绪波动,被认为是其自杀的主要原因。  近20多年来,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已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然而,耀眼的光环却遮盖不住深藏其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他们中自杀者有之,杀人者有之,发疯者有之,逃遁者有之,犯罪者有之,郁闷者有之……《经理人》杂志曾对经理人生
期刊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当今许多企业都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有很多人感到学习型企业很难懂,不知从何处着手;有些人又觉得很简单,认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建立图书馆,组织员工看看报、读读书就行了。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误区问题。    误区之一:神秘化思想    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首先提出来的,目前国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都借鉴了彼得·圣吉的基本理论。许多
期刊
心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企业强,这是企业制胜的基本之道,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心胸宽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企业兴则国家旺,国家旺则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容乃大不仅是历代明君的治国策略,也是成功领导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样,这种美德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也显得越发重要,更是成功的现代
期刊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培训是获得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华北物探公司紧紧围绕“思想、技术、作风三过硬”队伍建设目标、“国内管理、技术、效益领先经理部”发展目标,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力度和实施效果。经过多年的培训工作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  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促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    每年年底根据本年度施工运作的情况,人力资源部下发给各部室、各二级单位和地震队培训
期刊
从历史学家易中天到历史老师袁腾飞,再到业余说史人当年明月,我们看到的是全民读史时代的兴起。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靠近历史、研读历史,并且为我们讲述历史呢?历史的有趣之处在哪里?    当年明月,1980年出生,本名石悦,湖北武汉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青年历史学者,著有畅销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1-7》。    Q: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特别可怜,我大概就属于这种人
期刊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在某种程度上支配自己的时间。你做事的先后顺序,对你能从生活中获益多少,有着深远的影响。成功人士往往能妥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从而使工作格外有效,休闲时光更加充实。以下的100个简明的小诀窍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指导,可帮助你更为有效地支配时间。    一、了解时间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我们就能掌握适于工作场所内外的最为有效的时间使用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