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地理:方法是关键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7824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才能轻松学好地理。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只要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联系实际就会感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为了培养兴趣,可以把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挂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地图的每一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刻入脑中。一段时间后,还可换上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等比较重要的地图。平时做练习时,不要急于做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可选择一些基础练习,从而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当然,在课堂上还要认真听课,紧跟老师节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文理方法,灵活运用
  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理知识交融。既有理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又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地理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或文或理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内容,涉及到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应该采用理科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应用为目的,结合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多思索、多比较,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人文地理属文科内容,偏重于文科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更重要。另外,学习时要多看教材,掌握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多思多想多总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
  三、读图用图,养成习惯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特色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用图是地理学习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离不开地图,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每一条经纬线上著名的城市、山脉、河流来记忆这条经纬线,从而达到区域定位之目的。因此,平时需要养成看地图的习惯,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中。解答地理问题时,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洋流流向分布图”、“铁路干线分布图” 等。于是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所需信息,然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学习更需要这种能力。从历年高考试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运用地图获取信息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思路之一,值得高度重视。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只有落实到地图上的知识,印象才最深刻,经久难忘。地图使地理变得易懂易学,好记好学,一定要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
  四、学会整合,举一反三
  面对高考,许多学生做了大量练习,整天埋在题海中。其实题不在多,而在于精,题目永远是做不完的。有的同学做过很多题,但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常犯一些相同的错误,题做得越多,犯同样错误的机会越多,成绩却没有多大起色。应该学会总结,每一次训练题做完后,都应该认真总结对与错,并把不会的知识点在教材上及时找到并弄懂,以便做到“错过的题不再错,做过的题要会做”。多做一些经典试题,特别是高考原题,然后从这些题中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在最后阶段,可以通过多做题来强化知识,查缺补差,但要注意在做题与通读教材之间找到平衡,决不可偏颇。
  五、关注热点,实践应用
  高考关注热点,也不回避热点。尽管平时学习很忙,但也需要对当前时事政治、科技动态、工程建设等给予关注与思考。热点知识的获取,可以有多种途径:一是从课堂上获取;二是从考试中获取;三是从新闻媒体中获取;四是从时政资料中获取。运用热点问题,可有效检测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面对高考,不能只顾埋头看书,不闻不问天下事。
  作者简介:安徽省安庆市望江中学201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吉林省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高考总分548分,文综成绩218分。
其他文献
罗布泊科考六大发现    罗布泊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史书中称其为盐泽、蒲昌海等。据载,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目前,参加“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的队员们,在经过29天、6 500千米的科考行程后,收获6项新发现。  古湖泊面积超1万千米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千米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这次
地理学是门有用的学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理学联系紧密。因此,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难点,而地理课离不开地图。地理教科书上的书插地图、地理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挂图等都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图。经常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  《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设计、编制的,它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课书为依据,编
一、构建“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是地理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和构建者,而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体现了学生主体观,也遵从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思维并与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互相吻合一致。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
作为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地铁,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地铁交通将不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则证明了中国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其中,2012年2月,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武汉
一、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1.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选择和运用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能很好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运动”一节一直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运用“讲授法”讲解这一内容,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概念还是很难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授时,配合黄赤交角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如flash动画,直观展示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经脉,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高安市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区面貌日新月异,道路交通明显改观。但日益改善的交通条件,并未能解决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市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简要分析。  一、高安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安市交通条件相当优越,新建的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赣铁路和京九铁路支线连接
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可以直观体现多种地理知识,活用巧用地图可以使初中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强化读图意识,做到“眼可识图”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数量大幅增加,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地图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例如,通过地球公转图,引导学生找到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以及昼夜变化和南北半球的区别。同时,培养学生读图例以及注记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而图例则是地图的语言,通过图
2013年3月18日,“渝(重庆)新(新疆)欧(欧洲)”国际铁路首趟回程货列,顺利抵达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不仅标志着“渝新欧”站上了常态化、成熟化运行的新起点,更为改变“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对外开放格局埋下伏笔。看中国地图,重庆地处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距离出海口2 000多千米。然而,打开世界地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寻找重庆的方位:向西,从重庆到欧洲,不是比从沿海更近吗?这不就是扩大开放的“新通
“合理的假设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问题解决找到一条思路。”因此,教学中有预设背景的合理角色定位可以为地理课堂开辟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学生在发散性的思维活动中有话可讲、有点可论、有例可引。  一、精心分析教材,联系实际准定位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对农业是陌生的,对于生活在我国东部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为主要发展特点的苏州学生而言,农业这一节的学习更多是停留在了解
一、引言  传统理论认为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向上传输到茎、叶,以保证植物生长。然而,植物直接从大气中吸收水分的相关研究已有过两个世纪的不懈探索,实证了植物地上部分尤其是叶具有直接吸收利用大气水汽的能力,并逆向传输到根部和根际土壤,一些学者称之为“负蒸腾”。该方面工作极少研究植物大气水汽利用的生态水文过程、生理生态机制和水汽利用的定量评估,植物(尤其荒漠植物)对非饱和大气水汽利用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