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要有新意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iz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选材很关键。没有好的材料做支撑而想写成出彩的文章,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选择好材料是有方法与技巧的,“新”就是方法之一。
  选不合常规的材料
  人们习惯于采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但这样思考出的结果往往与他人雷同。选择作文材料时,有意打破惯性思维方式,而采用破常规的方式进行思考,材料就会与众不同。
  在《我的理想》(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理想。有的学生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警察,有的说想当老板,有的说想当大官,等等。这些理想即便是学生的真实想法,也过于世俗与泛化,远离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就在教师略感失望之际,一名学生犹豫不决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理想是做一条狗。”“什么?想做狗!”几名调皮的学生大声叫嚷,随即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教师对这个回答也很诧异,但从学生平静的脸上,感觉他并不是恶作剧。略一思忖,教师问:“大家为什么发笑呢?”“当什么不好,当一条狗,真没志气!”“这不是贬低自己的身份吗?人怎么可以去当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嚷。听着同学们的话,这名学生显得手足无措起来,似乎为自己刚才的发言而不安。教师连忙制止了大家,走到这名学生跟前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呢?能告诉大家吗?”“因为……因为……”他结结巴巴地张开口,但很快话就连贯起来,“爸爸前几年不幸走了。妈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妈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条狗。这样,妈妈和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教室里显得异常平静,尤其是刚才带头起哄的几名学生把头埋到了课桌下面,唯恐看见大家的目光。“同学们还觉得XXX的理想可笑嗎?一定不会了吧!”教师顿了顿,缓缓地说:“透过XXX的理想,我们看到了他家遭遇的不幸,他对于妈妈的爱,以及作为一个小男子汉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样的理想是真实的、可贵的、感人的。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理想,这些理想的背后一定都会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请用笔把你的理想和故事讲述给大家吧!”
  这次作文,班上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学生笔下的理想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或是无病呻吟的口号,而变成了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故事。
  选不太光彩的材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生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作文只能写“高大上”的事。受这种思想影响,学生选材时都尽力去找惊天动地的事,从而造成了当前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尴尬局面。其实,平常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高大上”。品读名家名作,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多不是惊天动地的事,而是生活中的平常小事。然而,因为作者抒写的情感是真实感人的,或者体悟出的道理是发人深省、引人共鸣的,所以文章越读越有味道。
  这给我们指导学生选材以有益的启发——选材不要只盯着“高大上”的事儿,不光彩的事也可以是很好的作文材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口语交际·习作一”要求学生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为了引起学生回忆,教材罗列出了很多“第一次”,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养小动物,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表演,第一次学骑车……这些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如果学生顺着这个思路选材,文章很难写出新意。
  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教师提示他们:其实,很多“第一次”是不光彩的,如第一次拿家长的钱,第一次跟老师顶撞,第一次受老师批评,第一次跟同桌吵架……即使是不光彩的,也是人生真实的一面。请大家想一想,自己的生活中发生过哪些“不光彩”的事?这样一提示,学生的思维放开了。一名学生以《第一次“偷嘴”》为题,讲述了自己因为没吃午饭饥饿难耐而偷吃了同桌一袋方便面的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肚子‘咕咕咕’地叫着,胃不停地蠕动,仿佛有一双小手在挠,酸水不断地从喉咙中往上冒。——这才上完第一节课呢!离放学还远呢!今天的时间怎么这么慢啊!我胡思乱想着,忽然一抬头,发现同桌的抽屉里有一包方便面。顾不上想什么,我迅速撕开袋子,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面,然后把塑料袋扔进了垃圾箱。……事后,每次看见她,我心里总有一种不安。这种不安一直伴随我到今天。它时时提醒我,要自律,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整篇作文,小作者没有刻意使用修辞手法,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但文中自然流露出的真情却足以感染每一位读者。从另一个方面讲,对于这件始终折磨着小作者的事,因为以前没有倾诉渠道,它一直是作者心中的阴影。如今通过作文倾诉出来了,作者内心的愧疚感就会减轻一些,这对于减轻她的心理压力无疑是有益的。
  选大胆想象的材料
  想象是使材料新颖的另一种方法。尤其是一些常规的作文题,按正常思维很难写出新意,如果加入想象成分,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上文提到的《我的理想》就是这样的作文题。按照教材提示,作文可以写三部分: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我准备怎样实现理想?很多学生作文时就套用这种思路,写自己想当科学家、警察、教师等,致使文章千篇一律,枯燥乏味。
  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作后指导,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10年或者20年以后,你参加了工作并取得了成就,从而实现了你儿时的理想”。要求一改,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了。一名学生想象20年后自己成了仿生学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对壁虎再生能力的研究,发明了一种促使人肢体再生的药水,让在车祸中失去右腿的表弟恢复了健康。文章对药物研发过程及表弟右腿生长过程的想象十分丰富,表达出的情感真实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单位:襄阳市谷城县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作文教学其本质是儿童思维的外化。處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经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关注思维本身理应立足于儿童的日常口语交际,语言与言语不是两个截然割裂的部分,具体到儿童的语言教学,令其广泛地浸润于文学性或类文学性文字,渐渐地习得文字的规范话语体系,从而自觉地从事文字书写活动。  一直以来的作文课程形态,基本上是以“文章中心”的写作,注重主题、内容、结构、语言、体裁等文章知
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和解决办法,是预设教学资源的扩展和延伸。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呢?  捕捉瞬间“火花”,为我所用。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能敏锐捕捉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并能牵引学生去思考,将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为我所用。  笔者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时,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微课与思维导图结合起来运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思维导图笔记提高微课预习效果。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背景下,微课充分发挥了其进步性,所以许多教师将微课放置于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前微课预习。微课学习以知识为主,虽然可以反复观看,但很多学生头一天预习观看,第二天进入课堂后,预习时所学的知识只剩下一些零碎的记忆了。如果学生边预习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鸡
起始课往往位于每个教学单元之首,后继知识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延伸而构成新的内容。起始课是引领学生走进单元新知识学习的抓手。一、巧用单元主题图,展示单元学习蓝图起始课
阅读教学中,个别教师喜欢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过多、过细、过滥的提问要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要么教师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聚焦基本问题。教师应充分备课,把握文章主旨,精心设计问题。如《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鸟和青蛙对“天有多大”各自是怎样的看法?它们会有这种看法的根本原因是什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然而这条路并不平坦,尽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非常艰难。怎样让自主之花常开不败?这两年多来推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生本课堂建设给了我答案。  一、训练小组合作交流技能,给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爱表现其
在黄冈市召开的“湖北好课堂”小学数学展示活动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主题。几节课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数学语言的表达对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引领性与指导性。  一、教学设计突出探究主线  教学设计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六节课都体现出了学生活动的主线,即立足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探究性学习任务。  1.内容上由已知向未知的探究主线  不把课堂
黑米虽以其特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倍受人们青睐,但由于黑米外皮较硬,用普通烹调方法难以蒸煮糊化,且食用时有粗糙感,不易消化吸收,以至目前有关黑米的开发利用很少,仅限于
日前人工斑竹制品极为畅销,如桌、椅、沙发、床等。人工斑竹制地板,可用于高档住宅、舞厅洒吧等地面拼装,也可用于餐厅及家庭的墙面、地面装修,显得古色古香,受人青睐。所以
自动铅笔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因此目前应用极为普遍,特别是中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支。可是,由于自动铅笔笔芯非常细,很容易折断,往往给使用带来一些不快和烦恼。 这里介绍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