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理论在网络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h888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外汉语教学不应只是单纯地帮助学生学习汉语,而应借助网络这个便捷的平台,加强文化的沟通和比较,帮助学习者感知中国文化,加深对汉语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诸多理论对网络汉语教学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网络汉语教学 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跨文化交际,是发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吴进业指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学科,除研究文化、交际的定义、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外,还着重研究干扰交际的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会准则、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等;其基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跨文化交际的适应能力和技能。概括地说,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
  what: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行为上所存在的差异;
  why: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how:存在差异时,怎样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对上述核心问题的研究作用在于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时,可以提醒我们交际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引导顺利交际。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网络对外汉语教学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来辅助汉语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网络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知识的教学当中, 使汉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的网络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法是以介绍课文语言项目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为主,课文的情景说明中设计的文化背景为辅。根据语言学家弗里斯的理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因而,在网络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所欠缺也应着重构建的是一个“体验式”的汉语文化教学模式。这个模式主要依靠以下三方面跨文化交际理论来构拟。
  1 价值观对比理论与网络汉语教学
  价值观对比理论由荷兰心理学家Hofstede提出。Hofstede 认为人们的行为与价值观密切相关,要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行为差异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差异。他总结出价值观念对比的四个文化尺度: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避免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Avoidance);阳性特质和阴性特质(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这四个尺度为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途径。
  将价值观对比理论联系到对外汉语教学上来,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所遇到的困难,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而价值观又恰好是文化的核心。因而,要让外国学生掌握好汉语,仅仅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达不到目的,我们必须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的阶段时就重视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母语文化与汉语文化进行对比, 在对比中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而具体到网络汉语教学中,通过文化对比,展示同一情境下不同的交际情况或同一交际话语所指代的不同涵义,从而突出汉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特质。我们在安排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贯彻技术性原则,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穿插一些图片或是flash短片来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突出文化差异。这样,文化差异随着学习的深入,日积月累,便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渐趋完整的“中国风土人情图”。学生有了这种意识能力之后,在接受汉语课文、阅读汉语作品时就能理解其中的情趣,进一步说,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也就不会轻易受到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影响而产生失误了。
  2 焦虑与不确定管理理论(Anxiety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Theory)与网络汉语教学
  Gudykunst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与陌生人交际时,彼此都会有很高的不确定和焦虑,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彼此的焦虑,减少相互的不确定因素,那么有效的交际便成为可能。诚然,当人进入一种新文化时,犹如进入了一个他不熟悉的群体 ,常常由于对该群体的身份等方面没有掌握到准确的信息,而使得他对该群体的行为有忧虑,不能有把握地去行动,这时候便往往感到焦虑。焦虑与不确定管理理论强调减少交际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有助于解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面对面的交际所带来的焦虑和紧张,使得交际可能在相对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在网络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强课件的人性化设计,如设置“那就让我们开始学汉语吧!”等富有交流性质的提示语来创造一种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的求知欲。
  一般认为,学习者的学习途径分为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对网络汉语教学来说,有意识的学习就是对具体语言知识(包括一些文化知识)的学习,无意识则是指在融入学习当中学习者所能获得的文化教育。基于此,网络汉语教学便不能仅仅是对语言知识资源的一个堆砌,而要在部署语言知识的同时积极创设交际情景,在潜移默化中传授文化知识。只有在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这两种途径下都能接触或感受到中国文化,才能逐渐消除学习者的不确定和焦虑,从而方便较为准确地对汉语群体的信息做出一个有效的判断,使学习者能够有自信、有把握地主动进行交际行动。
  通过网络汉语学习,学习者可以从中获取大量地道的汉语材料,标准的语音语调以及各种现场真实的语言场景等等。提供这些材料能够帮助学习者在接触语言时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为学习创建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便于学习者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这样一个主动的选择过程也是学习者融入学习和消除不确定焦虑的过程,汉语语言及文化便在语言与文化交织的情境中深入人心。
  3 交际与跨文化适应整合理论(Communication and 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 : An Integrative Theory) 与网络汉语教学
  Y.Y.Kim结合自己的美国侨居体验,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交际与跨文化适应整合理论。他认为人是通过交际来适应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被描述为“紧张——适应——进展”( stress —adaptation —growth) 过程。Kim还提出了一个以交际为基础的,多层面的、综合性的适应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适应者处于不同文化的交际能力,也就是适应能力,面对跨文化交际的具体情况灵活而恰当地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适应”分为新奇、困惑、挫折、调整和适应五个阶段。
  交际与跨文化适应整合理论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汉语教学时,要明确学习者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灵活便捷的优势,结合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来安排学习内容;同时,对不同学习者的语言文化学习需求也要有相应的了解,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资料以辅助教学。一旦学生在网络课堂上的学习意识被唤起,便马上开展体验式训练。只有通过有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融入式学习,才能进一步固定和强化他们注意到或是感兴趣的知识。
  比如初学者中的大多数在刚开始接触汉语时,往往会紧张焦虑。设计初学者的网络学习内容时就应避免在他们的学习材料中涉及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误解、冲突的敏感问题,并且需要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动画或直接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来展示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习者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从而培养起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学习兴趣。 “紧张”阶段之后的“适应”阶段,就应设计一些相对较长的交际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知识元素进行融入情境式的练习。
  在网络汉语教学中,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所学知识特点进行安排。比如在笔画、笔顺的教学课件中,借用动画,使汉字笔画笔顺书写方式动态展示,但仅仅展示还是不够的,应该确定一套标准字体,并在书写每一笔画时都读出该笔画的名称、用上标的形式标出该笔画在字里的顺序,书写完整个字之后,再真人发音,读出该字。这个过程反复播放,帮助巩固记忆。另外,两种文化内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种是与语义相关的文化内容;另一种是与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这两方面的文化内容在网络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需要能够体现出各自的特点。比如在安排词汇教学时,对比的方法仍然百试不爽,汉语当中有许多无论是词汇意义还是语法意义都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在安排这一部分教学时,对比是首要选择,遇到抽象词汇和文化现象时,可以采用短小的动画故事展示,或借助学习者母语的相关词汇引导学习者自主联想和引申。
  与语用相关的文化,是指语言使用的文化规约,也就是交际的文化规则。这些文化规约是处于汉民族文化深层的重要文化知识亮点。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就是招呼、致谢、自谦和表达委婉等的方式。因此,在设置文化学习策略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非定势文化的因素,绝不能忽视具体的与社会环境、场合、情景相关的群体文化的学习。
  事实上,对于网络外语教学来说, 社会环境的作用是副面的。学习者缺少学习和训练的真实环境, 一离开网络课堂就回到了母语环境, 外语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淡漠了。因此,在安排与语用相关的文化教学时,在基本的有关会话之后,应设置智能网络链接,让学习者在学习完相关语用文化后有“用武之地”。这些自动链接可以是进入到汉语丰富的语料库当中;也可以是模拟情境,让学习者在其中充当不同角色,将所知的语言和文化信息都表演出来;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其他仿真技术创设“类现实空间”,将学习者所熟悉的场所例如公寓等装饰为中国风格, 让学习者尝试参与一些“虚拟中国”的活动,真切感受中国的浓厚的语言文化氛围。
  除上述三种理论外,跨文化交际理论还有很多,以网络形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新的应用领域。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和完善,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对基于网络的汉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将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吴进业.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对科技界和工、农业产业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信息服务体制与信息保障体系研究,已成为
【分类号】G633.3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从传统教学中,我們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是死水一潭,学生是昏昏欲睡,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一切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又较抽象、枯燥。说
摘要审计学具有综合性与边缘性并重、理论性与实务性并重、经验性和发展性并重的特点。针对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拓展高校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实施案例教学、建设并完善审计模拟实验室、实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完善教学考试考核体系等措施,以提高审计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审计学 教学 模拟实验室 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1 审计学特点
【分类号】G623.5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高效课堂给农村教育指引了方向,提供了教学方法,它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高效课堂优势多多,但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上实施高效课堂仍然
10月16日,中国北方地区开始进入供暖季.一般而言,所谓供暖就是大型燃煤电厂正式启动燃煤锅炉,并将作业产生的多余热量依次泵入普通居民和企业单位的热力管道之中.而在今年的
期刊
目的:采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急性腹泻患者分离的非伤寒沙门氏菌(NTS)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特点,探讨感染人体的NTS菌株血清型、分子分型、耐药表型与毒力基因携带
摘要高职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工学结合”。基于职业情景和工作过程,这些改革急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导入。《饭店服务礼仪》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以及教学方法上的使用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施,有了一些总结与体会。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服务礼仪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基于职业情景,工作过程,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急需行动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走出去,寄情于山水间”作为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项目,这也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旅游业的盲目扩大也滋生出了许多问题,旅游逐渐演变成了利益获取的重要手段,而旅游真正所要体现的本质渐渐迷失。要做到以旅游为载体来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教学实际去捕捉学生的心灵,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来洗涤学生的心灵,为旅游的未来发展奠定重
摘要笔者通过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梳理,并通过对我们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与哈佛法学院的相关情况作比较,对在法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路径做了系统剖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运用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我国教师和学生不平等的历史传统,高度集权的文化特征,造成了我国教学方法重灌输轻启发、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就思维的全面发展看,有相当的局限性,最
摘 要: 当前的农村小学生,多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抚养”。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父母教育意识更强的以及成绩表现突出的,又有不少进城学习。多方面原因导致了现在的农村小学生不仅生源减少,而且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差。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农村小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呢。本文以一个在农村小学教学三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总结教学经验,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