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慧心的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6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J小学“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具体从研学项目课程建设的背景、课程理念、建设与实施、展示与评价、课程亮点等方面展开阐述,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学课程、未来的教育等方面理论梳理了研究及实施经验。
  【关键词】研学课程;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文章《知识生长过程的本质:小立课程》中提到:“大力压缩授予性或接受性的课程,腾出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投入到对他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去,即所谓‘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方向,让学生在项目式的学习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其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我校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开发了“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现就该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探索介绍如下。
  一、“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建设的背景
  1.课程层面
  国家对研学课程重视,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以教基一〔2016〕8号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以“研学课程”进行设计,积极响应国家对研学旅行的号召,利用这一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灵活地把校内外教育、线上线下教育衔接整合起来,促进联动发展。
  2.育人目标
  ①着眼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发的“六个走进”研學课程,特别是在“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培养上,有了育人方式的变革和尝试。
  ②着眼于我校的办学理念体系
  我校以“慧心教育”为办学特色,有着自成体系的“慧心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培育大爱情怀、奠基智慧人生”,以培养“博爱、乐学、健康、实践”的“慧心儿童”为育人目标,校训是“博趣明慧、雅行育心”,营造“爱己爱人爱自然、乐思乐学乐实践”的良好校风。着眼于这样的办学理念体系,我校“慧心文化”中重视“博趣、乐学、实践”等元素融汇进“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的开发。
  二、“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的理念
  1.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智慧的人
  我校课程体系的冠名:慧心课程,即旨在让孩子成为具有求善求美的价值智慧、求知求真的理性智慧与求实践行的实践智慧的人的课程体系的总称;它的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是以培育孩子求善求美的价值智慧为首要任务;二是关注孩子价值智慧、理性智慧与实践智慧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全智慧的人。因而在“六个走进”研学课程设计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2.我校“‘六个走进’的研学课程”的内容与目标
  (1)什么是“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
  经过对专家的请教,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调查,我们在南沙本土和广州各大学习基地中遴选确定了以下几个地方:自然景点百万葵园和南沙湿地公园,工业文明参观基地丰田汽车城,承载海神文化的南沙天后宫、作为岭南文化大观园的广东省博物馆、展现现代科技的广州科学中心。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分年级开展,分别是:一年级走进百万葵园、二年级走进湿地公园、三年级走进丰田汽车城、四年级走进南沙天后宫、五年级走进广东省博物馆、六年级走进广州科学中心。每个活动持续一个月左右甚至是一个学期,包括“导研”“走研”和“展研”三个流程,分别是对学生开展研学前的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和研究方案正式进行研学,在研学结束后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整理、展示和交流。
  (2)“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的理念
  “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理念先行,在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施。
  ①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在“六个走进”研学课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信息素养”、学会学习的方法、团队之间进行合作的方式方法、开展研究的步骤及方法等。
  ②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我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到更加广阔的社会实践和生活中。把生活中、社会上的资源转换成教育资源,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更直接而深刻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③主动实践、开放生成。在“六个走进”研学课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分小组开展研究,每个学生都有研究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实践。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选题进行分组,在研究过程中生成多样的研究成果。因而学习伙伴是开放生成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也是开放生成的。
  (3)项目类别目标
  “六个走进”研学课程是分年级分项目实行的。在不同的子项目中,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处在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我们根据从易到难进行设计。项目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学生在我校完成了六年的小学学习历程,就会把这六个地方全部走遍,完成六个研学子项目,从动植物的认识,环保教育,到工业文明、岭南文化,再到科技文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学、解读人文、回归生活、体验社会,综合素质将会得到全面发展。
  三、“六个走进”研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以四年级“走进南沙天后宫”为例)
  1.导研前考察:找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一個研学子课程的开始,都是由导研前的考察拉开序幕的。在活动之初,由学校课程开发小组的组长设计好该子课程的“考察表”,组织人员到要走进的地点进行导研前的考察。这些人员一般由以下角色构成:课程开发小组组长、该级级长、本课任课老师2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2位。选择这样的人员构成,可以从多个角度搜集问题,特别是带上学生,可以更好地做到以生为本,找到更多能引起学生兴趣,适合学生研究问题。大家在出发之前,先查阅相关资料,对要走进的地方的历史及基本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带着“考察表”到该地点, 一路进行考察,每人记录下至少5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考察回来后,任课老师组成备课组,基于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导研课的教学设计。由于来自真实的问题,导研课会更加扎实有效。更由于有了导研前的考察,老师们更加熟悉走进的地方,熟悉了研学路线,更有利于导研课的开展,也利于研学活动的组织。
  以四年级“走进南沙天后宫”为例,以下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分别收集到的问题:
  2.导研
  在导研课上,师生有着明确的上课目标。在前期做好相关信息和资料的学习之后,教师在导研课上的任务便是引导学生形成研究小方案;学生的任务便是,通过上导研课之后,知道自己承担什么研究任务,通过什么途径完成任务,并形成怎样的学习成果。
  在导研课的教学探索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五步走课堂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此外,我们还确立了“五定”的导研课上课路径:定主题——定方向——定途径——定成果——定人员。上完导研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可以带问题、带任务、带方法,去开展研学。
  学生在导研课上,以任务为驱动,以思维导图作为整理辅助工具,最后每个小组形成小方案。
  以下两份思维导图呈现的分别是做“妈祖的神力”“天后宫的对联”相关研究的研究路径。
  在导研课的最后,每个研究小组形成研究小方案。该研究方案中涵盖了:研究的问题、小组成员及其分工、研学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研究的方法、汇报成果,以及在安全方面、文明礼仪方面、环保方面、研学当天需要携带的东西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研学活动成果展示方式、展示内容和展示活动时的分工。
  3.走研
  学生带着研究小方案,到相应地点开展研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依照方案上的计划开展活动。学生可以携带相机、录音笔、纸笔等进行即时的记录。此外,也可以现场派发问卷,现场采访相关人员,进行相关考察和测量等,收集第一手资料。
  4.展研
  在展研课前,学生利用大约两周的时间进行学习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和提炼,制作展示课件,根据事前的计划完成创意物化成果的制作或者编排相关小剧目等。展研课上,以学生为主体,各个小组上台向同学们展示每个小组的成果,交流收获。在导研课上,我们也探索出了以下教学模式:每个展示小组应该展示的内容及流程:
  四、“六个走进”研学课程的展示与评价
  在每个年级完成子课程活动之后,我校将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和学生发展中心进行策划,将学生的研学过程和研学成果进行展示。
  1.研学成果的类别
  在展研课后,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研学成果。通过分析,这些研学成果一般由以下类别:
  2.展示的方式
  学校开辟一定区域,设计出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合的创意展板。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老师对各板块进行设计安排,师生将物化作品布置在展板上,形成一个独特的展览。同时该展板又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能成为一道人文景观。以下为六年级“走进广东科学中心”特色展板:
  五、“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的亮点
  “六个走进”研学项目课程是我校慧心特色校本课程,覆盖面广,凝聚着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的探究兴趣。回顾整个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亮点:
  1.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
  从导研前教师和学生现场考察寻找问题,到以问题为蓝本进行教学设计,到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贯穿于整个研学过程的都是基于真实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能真正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探索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以兴趣分组,以生为本,并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学习社群
  每个研究小组以兴趣为出发点,研究本小组共同关切的问题。以小组长为整体统筹,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达到“人人有事做,事是有人做”。研究小组一旦形成,便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开展研究,有线上线下的方式。本小组的成员、成员们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是其他外援人员,都可以建立线上微信群或者QQ群及时进行交流,这就形成了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学习社群,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3.探索出教与学的模式,形成清晰的任务驱动型课堂
  “六个走进”研学课程的落地,离不开师生积极的参与,更加离不开教学研究精神。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模式,不断总结和反思经验,归纳出“导研课五步走教学模式”“导研课‘五定’教学路径”,探讨出展研课小组展示流程,形成清晰的任务驱动型课堂。
  4.跨学科的学习,体现开放性、综合性
  每个小组在开展研究时,潜移默化之中实现的是跨学科的学习。比如研究“天后宫的门票”这一小组:在搜集和处理资料,进行线上交流和展研课的展示时,涉及到信息技术学科;在阅读归纳资料时,涉及到语文学科;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时,涉及到数学;在涉及门票样式时,涉及到美术......对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也进一步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得到发展,体现了开放性和综合性。
  5.物化展示与校园文化创新融合,在展示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生的研学成果在校园创意展板中进行展示,这就和校园文化创新融合,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展示方式,可以供师生观赏,也可以向外来人员进行展示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激励着学生们一步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知识过程的生长本质_小立课程的关键[J].课程·教材·教法,2004(1):3-9.
  [2]王伟.芬兰现象教学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8(376):3-7.
  [3]马骏.当教育走进完整真实的世界[J].人民教育,2018(1).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本身带有很多趣味性和娱乐性,利用好体育教育的方法和教学过程,将能很好的结合其它教育,这里主要讲渗透德育。首先我们要明白体育和德育的正确关系,德育才可能融合于体育之中。因此,把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就能让体育工作和德育教育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结合我二十多年的体育教育工作,我总结出了如下五点有利于德育和体育工作开展的方法:  一、要有爱心  爱,就是体育老师要热爱本质工作、热爱学生,作为
初一的新生以新奇和自信,新的学习任务和新的人际关系以及青少年成长进入中学,心理会产生了微妙而复杂的变化。作为初一年级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注意新生的心理变化,正确引导,甚至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学生能及时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并在中学里踏上快乐的学习旅程。  我所教的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不同教育水平的家庭。为了调查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学生被要求写一篇题为《我升入初中后》的作文,并
【摘要】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理想、尊严、自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积极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打造小数数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方法策略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
【摘要】针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理想、尊严、自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积极探索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打造小数数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方法策略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間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  2.教学难点:能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三、教学准备  自制钟面、时针、分针、数字 教具钟面 自制课件 学生学习纸  四、教学过程  本课
【摘要】为实现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根据控制论通过探索及实验,促成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高效、稳定的调控。通过对照班与实验班,约一年时间的实验对比,实验数据证明了实施教学调控系统的班级效果显著。从控制系统的建立到正确的处理系统,实验总结了系统的操作程式,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优化了教学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调控;控制论;优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最直接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三观,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知法懂法还能够用法。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理論知识为主,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接受知识,不考虑学生的想法。因此,如何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该课程发挥其教学意义,是现在教师面临的巨大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道德
“爱是一个人的天性,是一切生灵的专利。”中国人都爱自己的国更爱自己的家,中国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学生,但中国人对爱的表达是含蓄的,这导致中国教师对学生的爱多半表现在行动上,很少会用言语直白地告诉学生“我爱你”。这就使学生理解不了老师的爱,导致学生不信任老师,不愿与老师做朋友,从而不能达成“亲其师、信其道”,加大了班级工作开展的难度。老师想让学生亲近自己,就要让学生明确感受到我们对他们无私的爱。想要学生
【摘要】培养语感不但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所在。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语感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以阅读教学促进语感提升,以语感的提升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品词嚼句、激发想象、感情朗读等方法,有效地把作者表达的表象文字转化为读者的感悟得到的语境。  【关键词】培养语感;品词嚼句;激发想象;指导朗读  “课程标准”对“语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课堂要与时俱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要跟上改革的步伐。要让数学走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步伐,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源于生活实际和实践经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活动中得到培养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