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效课堂的生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要认识历史,只能通过前人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反映和记录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丰富史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历史教材就是他们间接学习、了解历史最主要的方式了。能否为学生在一个有限的课堂内创设一个无限的思维空间,在检查考试中融会贯通、灵活应对,笔者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师应该追求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那究竟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笔者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可培养学生在自学中的独立思维能力,能增强求知欲望,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就能启动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果缺了这个环节,就容易导致听课被动,“只有招架之功”学起来就会较吃力。如川教版历史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附有一些思考的问题,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就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了。
  2.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无数事半功倍的事例都说明,抓住课堂45分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笔者在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耳听一方,心往一处”,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下积极地思维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记录新知识的要点,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会听、会想、会说、会记”的好习惯。
  3.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是一种与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步的学习,指导学生复习时让学生知道笔记是复习中非常宝贵的资料。整理笔记复习时把教师讲课的内容回想一遍,就可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在一般情况下笔者的课堂前十分钟都是作“朝花夕拾”之用,即对上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本节课由师生共同回顾,再选择与新授内容有联系的部分作为过渡和衔接。历史本身的一个特点就是纵横交错联系在一起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内容纷繁复杂,掌握了前一段的历史,就奠定了学好下一段历史的基础。如此层层巩固、循序渐进,才会促使知识的掌握向着深度和广度拓展。
  二、教师在历史课堂中需扮演好几种角色
  正所谓思想支配行动,在现代社会,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新型的教师不应再是“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单一不变的角色了。历史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整个课堂。
  1.设计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生成,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顺序、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与创新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设计上。如学习世界史《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主要考点是明治维新的内容和作用,难点是明治维新的背景及成功原因的分析。笔者为实现这样的教学要求,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并在“教”的环节中采用比较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明治维新与大化革新、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做比对,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从时间、性质、结果、意义等方面进一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此应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
  2.引领者。成功的课堂应是绽放思想火花,充满思维生命力的。教师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下引领学生一步步展开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由于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他们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往往会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如笔者曾在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时,遇到一位学生不能理解孝文帝迁都洛阳之举。诘问孝文帝迁都为什么要丢下百姓?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列举了由古至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并不存在他所认为的“矛盾”。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能以辩证的思维引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
  3.组织者。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会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中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引发讨论的互动学习更能让学生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需组织控制好课堂,做到收放有度,牢牢驾驭课堂,避免导致课堂失控的“放羊式”教学。
  4.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教师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总之,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舞台,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师生有很好的教学互动,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要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包括习惯、思维、质疑等要素;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几种课堂角色,并充分发挥好自己的角色作用,只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教师丰富的角色作用发挥相得益彰,才能真正让每节课都演绎得高效精彩。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思接千载,岁月悠悠,视通万里,任重道远。纵观世界各国,徐图自立,繁荣鼎盛,令人鼓舞,但一个个盛极一时的王国由腐败而沉沦,如古罗马、埃及、拜占庭等,曾使多少政治家为之扼腕
《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各学校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各校教改的实质发展不够平衡,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学生学习方法欠妥,成绩难以提高。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针对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要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学习环境诸方面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抓好基础教学
将经济系统中的一类多参数混沌模型,在参数控制法的基础上,对延迟反馈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预测的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解决了控制局部稳定性的条件问题,并对稳定性
作为金融体系中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A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A农村商业银行所
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以电路课程为例,融入课程思政环节,可以更好地实现全程育人.加强大学生德育,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引导作用,将教书与育人更好地结合,可以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的大幅增长,资源浪费情况时有发生,资产超标配置、闲置报废、低价变卖情况比比皆是。这首先是受到长期以来“重预算、轻管理”的思路影响,其次就是
利用瞬变电磁(TEM)和地面电磁(GEM)方法,本文研究了埃及Hawara遗址区的地下水对遗址的影响.这个遗址包括Hawara金字塔、北区墓地、以及被称作“迷宫”的南区墓葬场所.现今Haw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教学必然需要承担起人文教育的目的。但现今的历史教学却往往淡化了文明史观,忽视了历史所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人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它是人类(审
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的职责。为了适用英语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我承担了学校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任务。为了取得英语会话实效,我在教学中增加课前五分钟英语会话这个新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开始是师生之间交谈,然后过渡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谈,再到定标题一个人谈。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学英语不久,我就让学生说一些比较简
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各种交际,何况受社会的迅猛发展所推动,人类的交际显得越来越频繁且日益重要。这也体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实际上是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具体运用英语的过程。因此,我们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境进行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那么,如何创设特定的语境,使英语教学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呢?  一、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利用、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