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地理生长课堂的构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有幸参加第九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活动并执教了人教版教材《长江的开发》一课。通过本次活动,笔者一直在反思:什么叫生长课堂?生长课堂应该怎样来构建?现以《长江的开发》为例,谈谈自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一、生长课堂应该是新颖而又有意义的
  “新颖”“独具匠心”是公开课特别要关注的问题,这是无可厚非的。公开课不同于家常课,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课堂知识更加生动,其用意就是把“冰冷”的知识变成“火热”的思考,使学生更加热情更能主动地参与进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的地理课堂导入,应该是一种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文化性于一体的享受美的过程。巧妙地使用好开课三分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都是大有益处的。
  上课伊始,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与教学内容看似无关的漫画和对联:潘长江夸张的漫画;对联的上联是阎锡山来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下联是潘长江去天长游长江长江天长,横批是长江的开发。看后不少学生均开怀大笑。仔细想想,笔者的确不是为了搞笑而设置上述漫画和对联的。这次公开课活动在无锡举办,讲授的又是长江,漫画中的对联多次出现无锡的锡山,还有长江,显然是教师经过全盘考虑和周密安排的,而不是随心所欲而为之。这样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在认知情感上产生冲突,打破和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生长课堂应该是清晰而又有条理的
  美的课堂要有合理的结构和清晰的思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要有一个树干,就如同一个人要有一副骨架一样,一节地理课也应该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形成一条贯穿始终的骨架脉络,通过对情境材料的分析从而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利用大脑中原有的旧知识对新知的自我建构自我内化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和发展认知结构,备课时就要把地理教材内容整理成点、线、面、体这样的网络结构体系,课堂上按顺序、分批次展开知识结构体系,以使教学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可以将 “长江开发”设计成五大模块。第一模块:欣赏长江——感受长江。第二模块:长江概况——认知长江。第三模块:长江奉献——歌颂长江。第四模块:长江开发——探究长江。第五模块:长江忧患——治理长江。
  三、生长课堂应该是充实而又有生成的
  生长课堂光设计新颖新奇、巧妙的结构还是不够的,也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新奇而失去地理课堂的原汁原味。有些教师为了达到课堂的完美而会绞尽脑汁,甚至花费大量的心血去设计每个环节,连每个细小的问题及答案都预想好、设计好,生怕课堂上“节外生枝”。其实,这些“节外生枝”、非预设的回答正是真实的自然的课堂的体现。如果讲课教师能有智慧地向外延伸拓展,灵活地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地给以评判,这堂原生态的地理课会远比设想的地理课要美得多、好得多。比如,“探究长江开发”活动:第一步是让两位学生摆V和W造型,表示人造长江;第二步是用不干胶在“人造长江”贴上三峡、唐古拉山、湖口、宜昌、东海,叫做定位长江;第三步是用不干胶在“人造长江”贴上北岸支流即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支流即乌江、湘江、赣江,叫做长江漂流。活动还没开始,很多学生便蜂拥而上,那种生动的场面,真的会让学生一生难忘。学生在地理课上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合作、如何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四、生长课堂应该是和谐而又有欢乐的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要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情绪的调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彼此交流自己的情感,营造出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本节课以师生共同朗读以下诗歌的形式结束了新课学习,形式新颖而又充满欢乐:
  长江六千三,世界居第三;
  源于唐古拉山,沪入东海面;
  上中下游分,宜昌湖口断;
  长江水资源,大都上游占;
  十一政区穿,青藏川滇渝;
  中游鄂湘赣,下游苏沪皖;
  自古航运繁,黄金水道赞。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壹  章媛只怪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光,不是早了就是晚了,反正不是好光景。年轻时话剧市场不景气,大批演员没戏可演,人荒得像野草,渐渐从野草被晾成干草,可是城市冬季不需要干草喂养牛羊,连干草也成了弃物。山不转水转,谁也没想到话剧神奇般满血复活,而且复活得很疯狂,近乎打了鸡血。尤其小剧场话剧盛况空前,一张票几十块钱算便宜的,有时打破脑袋也买不到票,养肥了城市黄牛。这种黄牛不吃干草,嚼钞票。  年轻时章媛有“
[摘 要] 现阶段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难以让学习者真正做到与英语国家的人群进行跨文化交流,而英文电影欣赏社团的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这是因为:其一,英文电影通过艺术手段如实地展示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资源;其二,英文电影欣赏社团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团队,是学生自己活跃身心的平台,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受到
老师给李华和张强布置了一个任务:统计好全班同学的生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可遇到班长,他俩就没辙了。因为班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生日的日期,而是给了他们10个可能的日期。  生日是下列中的一天:  5月15日 5月16日 5月19日  6月17日 6月18日  7月14日 7月16日  8月14日 8月15日 8月17日  然后,班长把月份告诉了李华,把日期告诉了张强。班长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天
[摘 要] 在高中政治课的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如果能善用思维冲突设置问题,巧设递进式问题、对比式问题和分角色问题,不仅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充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品位。  [关键词] 问题 生活与哲学 思维冲突 递进式 对比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67  生活与哲学模块围绕“什
一、社会活动课题的背景  地理必修2课本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授课结束后,我为了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布置了一道社会实践活动题:调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二、社会活动课题的实施过程  1.课题情景创设阶段  为学生展示我县地理概况,让学生知道我县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从而激发学生踊跃探究我县农业
一讲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语文课堂总会提到田园、南山、隐士,尤其是对《归园田居》的讲解,每位教师几乎都在围绕陶公的归隐大做文章。但由于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参过多地依赖,忽视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使得语文课堂中的陶渊明逐渐远离了灵动的生活,转而成为一个“与世俗决裂之心异常坚定的隐士”。殊不知,在这看似华丽的转身之后,那个诗歌中总有飞鸟相伴的自由诗人已褪尽了他真实的色彩。  引发笔者思考的机缘来自之前
[摘 要]当今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是高耗低效的,比如有些教师沿用几十年的标准去要求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学生;教学常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在课堂上没有重点地信马由缰;教法单调枯燥导致学生沉闷厌烦;课堂阅读效率低下,学生收获甚微。语文教学的弊端那么多,确实需要一套新的教学思路。结合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的两种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路 突出主线法 立体发散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
出题人:江小白  难度:★☆  答题人:众小编  猜画  美术课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画的照片,并告诉他们这幅画可能是唐代的,也可能是宋代的。于是,同学们说出了各自的想法。小红说:“这幅画可能是唐代的。”小明说:“这幅画一定是宋代的。”小丽说:“這幅画不是清代的。” 其中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你能指出来吗?
摘要:信息传播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应对、处置中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决定着事件的最终走向,而政府传播能力的提升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环境群体性事件既有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博弈的结构性根源,又有社会转型期利益冲突的社会根源,妥善预防和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是对政府应对能力、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为此各级政府应该注重从传者、受者以及传
[摘 要] 柳树中学实施的“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其目的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学设计是按照“四步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的。  [关键词] “四步导学” 英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4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grow up, com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