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复杂性,倘若无法丰富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便很难创设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展开了科学探讨,对完善教学效果,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学,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学校,难以长远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亏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低、创新意识差。目前在我们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维持,轻创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思维方式,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敢想更不敢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创新教育薄弱导致创新素质差。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国家振兴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二、要创新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现用的中职教材并不是一本就完全适用于中职生,中职的学生,一般其文化课基础本身就比较差,而进入中职所学的专业课都是些以前完全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一方面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线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电子线路时必须从分立电路开始,建立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就要重视集成电路这一先进产物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性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列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学生易学易懂,教师便于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训练学生实用技能。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学没学会,会不会做,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性。目前电子技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知识更新迅猛,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同一教学媒体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使用其效果也是不同的。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增大课堂容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要取长补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合教学媒体,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创新教学理念出发,我们对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创新教学还有一些方面我们还没有涉及到,通过教学创新如何来解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际相脱节,创新教学手段的网络课程的开发等问题,我们也未涉及到。我们力争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片面的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教学方法陈旧,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电子技术》课程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不利因素转换为有利因素,培养出“会做、善说、能写”的中职毕业生,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兴.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浅谈[J].大观周刊,2012,(29):191.
[2]高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76-77.
[3]陈仇艳.浅谈中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J].科协论坛,2011,(9):176-177.
[4]吴传茂.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1):89.
[5]宋代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情调研报告[J].科学咨询,2014,(35):42-43.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实施创新教学,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学校,难以长远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亏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人员素质低、创新意识差。目前在我们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维持,轻创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旧思维方式,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敢想更不敢为,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创新教育薄弱导致创新素质差。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民族进步的需要,是国家振兴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二、要创新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它要求受教育者最终应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现用的中职教材并不是一本就完全适用于中职生,中职的学生,一般其文化课基础本身就比较差,而进入中职所学的专业课都是些以前完全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一方面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线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电子线路时必须从分立电路开始,建立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就要重视集成电路这一先进产物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性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列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使学生易学易懂,教师便于组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训练学生实用技能。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模式,突出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教师关心的是学生学没学会,会不会做,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汲取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创造性。目前电子技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知识更新迅猛,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多提问,以利于开动学生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并能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
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其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同一教学媒体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使用其效果也是不同的。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增大课堂容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要取长补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合教学媒体,找准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创新教学理念出发,我们对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探索和尝试是初步的,创新教学还有一些方面我们还没有涉及到,通过教学创新如何来解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际相脱节,创新教学手段的网络课程的开发等问题,我们也未涉及到。我们力争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五、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片面的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教学方法陈旧,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电子技术》课程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不利因素转换为有利因素,培养出“会做、善说、能写”的中职毕业生,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兴.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浅谈[J].大观周刊,2012,(29):191.
[2]高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76-77.
[3]陈仇艳.浅谈中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J].科协论坛,2011,(9):176-177.
[4]吴传茂.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1):89.
[5]宋代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情调研报告[J].科学咨询,2014,(3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