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靠课堂40来分钟,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有限的。
关键词:导入;兴趣;能力
英语老师如何抓住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教学设备还较为落后的城镇中学尤为重要。
一、抓好英语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对整节课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大有裨益。上新课时,我采用“兴趣导入法”。例如:开始时,师生一起唱1~2首英语歌曲,师生、生生进行“Free talk”,创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有趣的情景和语境,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保持注意力集中。 另外,我还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直观”导入法,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投影片等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种方法清晰、简单、明了、有效。②“以旧带新”导入法,通过有机地选择与新知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按“温故而知新”的原则,进行对比或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自然地引入和理解新知识。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英语教师和学生知、情、意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愉快、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用热情、诚恳的语言获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希望,让爱的情感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架起桥梁,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机能的可塑性比较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也比较强,容易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掌握英语,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多利用图片、直观教具、实物创造语言环境,并尽量通过手势、表情、语言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在课前画一些相关的图片,拿到课堂上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在教学“My family”时,我让学生找来自己的全家福,在班级里谈谈自己的家庭成员。在教学相关职业时,我让学生找来一些职业服装和衣帽,让学生上来扮演角色,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三、要以实践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些观点是探究发现法的思想基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主要培养学习者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带着问题去研究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提到:“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标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脱离探究、实践的英语教学不能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设问置疑、实际观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产生探究的动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创设新奇的、有艺术性和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讨论、合作、竞赛、操作、论述等活动,采取pair-work,team-work,group-work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这里,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态度,要使学生渴望对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愿意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探究学习能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学习方式和机会,能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把语言知识和技能主动转化为交际能力。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组织教学的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四、要让创新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拥有的知识的量,还在于他的学术能力、事业心和开拓创新技能(创造力)。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给学生思维活动留下空间和时间,彻底改变那种封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先从培养学生创新愿望入手,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创新空间。只有在全身心都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和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蕴涵的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巧设目标,可以设计四种教学目标:基本目标、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层层达标,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Never giveup!”“keepupyourcourage!”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入;兴趣;能力
英语老师如何抓住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教学设备还较为落后的城镇中学尤为重要。
一、抓好英语课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对整节课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大有裨益。上新课时,我采用“兴趣导入法”。例如:开始时,师生一起唱1~2首英语歌曲,师生、生生进行“Free talk”,创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气氛,有趣的情景和语境,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保持注意力集中。 另外,我还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直观”导入法,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投影片等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种方法清晰、简单、明了、有效。②“以旧带新”导入法,通过有机地选择与新知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按“温故而知新”的原则,进行对比或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学过知识的回忆,自然地引入和理解新知识。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英语教师和学生知、情、意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愉快、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用热情、诚恳的语言获得学生的信任,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希望,让爱的情感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架起桥梁,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机能的可塑性比较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也比较强,容易通过感性----直观的方式掌握英语,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多利用图片、直观教具、实物创造语言环境,并尽量通过手势、表情、语言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在课前画一些相关的图片,拿到课堂上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在教学“My family”时,我让学生找来自己的全家福,在班级里谈谈自己的家庭成员。在教学相关职业时,我让学生找来一些职业服装和衣帽,让学生上来扮演角色,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三、要以实践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些观点是探究发现法的思想基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主要培养学习者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带着问题去研究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提到:“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标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脱离探究、实践的英语教学不能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设问置疑、实际观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产生探究的动机。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创设新奇的、有艺术性和一定难度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讨论、合作、竞赛、操作、论述等活动,采取pair-work,team-work,group-work等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这里,最主要的是学生的态度,要使学生渴望对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愿意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合作学习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探究学习能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学习方式和机会,能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把语言知识和技能主动转化为交际能力。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组织教学的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四、要让创新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拥有的知识的量,还在于他的学术能力、事业心和开拓创新技能(创造力)。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给学生思维活动留下空间和时间,彻底改变那种封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先从培养学生创新愿望入手,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创新空间。只有在全身心都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和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蕴涵的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巧设目标,可以设计四种教学目标:基本目标、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层层达标,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激情;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要经常对学生讲“Trust yourself!”“Never giveup!”“keepupyourcourage!”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