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儿童过一种幸福的阅读生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成长就是发展。儿童要健康良性地发展,需要良好的成长文化,需要教育对童年进行理想的文化设计。这是确保童年良好生态的需要,也是教育之必然。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可分为“天生的”与“文化的”。所谓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文化经验的掌握,也是文化行为的形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这种文化的推理方式”。“文化的发展有助于透视使用符号去解决问题,解释读写能力的学习与发展。也就是说,经过使用更抽象表征的语言与活动,让儿童学会读、写、说。”依据维果茨基的观点,儿童的发展需要教育为之塑造良好的阅读文化。
  阅读文化是一种新型的阅读理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阅读的是文化;另一方面指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很大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同时,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阅读是活性的文化,因为阅读是人思维活跃的一种文化,是第二次创作,如果没有阅读,那些文字只是文字,它是冰凉的,没有温度的,因为阅读才使它有了温度;阅读是个性的文化,阅读是个人的,每个人的阅读都有不同的文化视野,同时也都有不同的价值倾向;阅读是诗性的文化,阅读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阅读文化重视在阅读中注入一种积极的精神生命,高度重视价值引领、信念(仰)认同、终极关怀和智慧追求。培养儿童阅读文化素养,真正培养读书人,既需要我们在全学科注重阅读培养,更需要我们纳入课程设置进行精心组织、悉心培养。
  一、阅读文化圈: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我们构建了以学科文化阅读、主题文化阅读、经典文化阅读为主要领域,以课堂阅读、班级阅读、网络阅读、亲子阅读、自主阅读等为主要形式,以丰富多样的阅读指导和推广策略以及充满激励和促进功能的阅读评价机制为支撑的阅读文化圈。
  1.选择精致的文化“点心”
  面对琳琅满目的课外读物,为了避免鱼目混珠,让精致的文化“点心”进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我们遴选了许多富有时代性、趣味性、可读性、拓展性的读物。读物的筛选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选择面广。我们以儿童文学作品为核心,兼选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其他优秀读物,如《吹小号的天鹅》《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二是更新经典。经典的作品只有贴近时代才更有生命力,如我们特别选择了安徒生文学奖作者的作品《长袜子皮皮》《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三是指导分层。考虑到读物的可读性,我们又把图书根据内容按阅读年龄(阅读年龄不等同于孩子的生理年龄,因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些爱看图画书,有些爱啃大部头)进行横向分层。同时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作了纵向分层,即把学生应该读的书目作为核心层读物,也就是精读书目,每月一本,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还有的拓展读的书目作为松散层读物。每学期,我们都会向全校学生推荐完善的书目。
  2.创建缤纷的阅读乐园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努力创建缤纷阅读乐园。教室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就是教室,各班建立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架,新报架,学生人均拥有书5本以上。每个班级通过成立书友队、班级读书会、亲子分享会、诗文诵读、师生共读、创编故事绘本等活动引领学生徜徉书海。
  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一届“阅读文化节”,每一届阅读文化节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亲近母语·传承文化·爱我中华”“文学,让儿童的心灵柔软起来”“聆听自然的声音”等。在阅读文化节活动中,我们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如把“书”的各种字体做成展示牌,挂在树上;每学期都会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来校,开展作家面对面活动。金波、曹文轩、黄蓓佳、高洪波等著名学者、教授、作家都曾来校访问、讲学,与学生一起畅游书的海洋。我们还有班级读书会展示、“童手写童心”、“我为名著写书评”、课本剧表演、诗词诵读会等精彩纷呈而又实实在在的系列读书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激发了师生阅读的原动力,推动了阅读文化建设。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为了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将读书活动进行到底,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主要有:
  (1)“你讲我听”活动。学校要求老师坚持利用校本阅读课、午读时间等为学生大声朗读课外书。一部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在教师的朗读中传递给了学生。
  (2)“持续默读”活动。学校要求中午半小时,由教师带领,静静地和学生共读书,共交流。在师生共读的氛围下,各班涌现出了许多“小书迷”。
  (3)班级读书会活动。各班组建班级读书会,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活动。如让学生做小画家,为自己喜爱的一本书画几幅精美的插图;当播音员,朗诵自己最喜爱的优美片段;过作家瘾,把读书之后的感受记录下来等。
  (4)创办班报活动。老师们组织学生办好班报、读书小报,班报成为学生倾诉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5)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倡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为此,学校发了《为孩子的诗意阅读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同时各班还组织了“亲子读书乐”活动,组织家长学习学校制定的《家长指导孩子阅读手册》,开展“亲子阅读沙龙”活动,组织“亲子阅读”征文评比。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
  (6)主题阅读活动。配合学校的文化节,如游戏文化节、生态文化节等,列出系列阅读书目,组织各班购买相应书籍,推动主题阅读,为学校文化节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学科阅读活动。我们一直认为:儿童阅读不应局限于文学阅读,只有将阅读全面渗透到所有学科中,真正的书香校园才能形成。实验中,我们大力倡导推行学科文化阅读,文学阅读、科学文化阅读、数学文化阅读、历史文化阅读、英语文化阅读等应时而生,逐步壮大,成为学校一道迷人的风景。   二、文化读本:带领儿童走进崭新的阅读天地
  文化是一种积淀,一种濡染。我们树立了凡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都是教材的思想,充分利用汉语的文化禀性,借助开拓阅读的疆域,来开拓文化视野,让学生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阅读神奇的科学、绵延的历史,充满人文情致的民歌、对联、成语、农谚、童谣等。改变过去平面式的只阅读一本语文课本,而语文课本大多以单篇美文为主要阅读材料的阅读课程体系,将中华经典诵读、主题美文的赏读、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指引结合起来,尝试建立独具个性的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阅读文化课程体系。
  再如让课外阅读与大单元主题活动结合,开发编写文化读本。我们通过大单元主题活动引领儿童畅游书的海洋。如二年级开展了“安徒生童话周”的大单元主题活动,在“童话周”活动中,孩子们读安徒生童话、听安徒生童话、画安徒生童话、演安徒生童话,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走进了安徒生童话王国,和“海的女儿”说话,跟“卖火柴的小女孩”交朋友。他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赏读安徒生诗一般的语言,尽情抒发内心深处的感受。在每一个大单元主题活动中,我们都对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统整与优化,为学生精选读本,如“母亲节”大单元主题活动,我们开发了《母亲节文化读本》,还开发过《中秋文化读本》《游戏文化读本》《海洋文化读本》……文化读本从母语所涉及的汉语言、自然、人文、历史、社会、家庭、传统等多元文化视角中,特别是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世界中确立某一文化主题。围绕这个文化主题,精选古诗文、名家名篇、现代时文、科普小品等。文章的选择力求文质兼美:内容上有情趣,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文字有张力、有质感;语言上有韵味,规范、生动、优美;文章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文化读本的开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博大圆融的文化背景,在情韵丰满、意象深远、充满情趣的补充文本中亲近母语,使儿童的个体生命成长具有鲜明的书香之气。用文化读本带领儿童走进一个崭新的阅读天地,使他们“对美丽的中文存敬爱之心”,更加感受到母语的亲和、温馨,更加自由舒畅地吮吸到丰足的滋养,以此来成就每个个体对于自己民族的母语情结。
  三、阅读手册:指引儿童走向文本深处
  《阅读手册》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为范本,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现代的阅读观念,全方位挖掘文本的语言、人文、美学等价值,设计配套的形式灵活的阅读指导和训练的练习,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从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入手,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既便于课堂师生互动,进行高效优质的阅读指导和讨论,又便于深入理解名著。
  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上百篇必读书目,既有名著经典,又有现代时文。教师每人重点研读一部优秀作品,力争成为该部作品的专家,通过对一部作品的理解促进对儿童文学整体的理解,并从儿童的视角把它作为教材来开发。教师边读书边设计,在每一堂课,每一次教育活动中都有意识地去整合、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特别是书籍中最丰富的文本资源。老师们共同研读《青铜葵花》《根鸟》《安徒生童话》《西游记》等近百本儿童文学作品,并从字、词、句、篇章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逐步建构起以名著为精读范本的阅读课程新体系,编制了一本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手册,设计了一系列的阅读指导和训练的练习,这些练习包括讨论、争议、剧本创作、想象、动手做,甚至游戏等,把读书与听、说、议、讲、编、写、画、演、做、想象相结合。如中年级的阅读手册《夏洛的网》,里面有人物点击的游戏,有分享感人片段、探究话题、仿写摇篮曲、写给主人公威尔伯的一封信、与好朋友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我们充分利用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一起分享、探讨、思考、感悟,使师生一起步入美化的阅读境域,在广泛的阅读中,启智怡神,将文化的积淀融入一个个生命个体中。在这些创造过程中,老师们重新感受了课程的意义与内涵。
  四、文化研修:让教师成为文化阅读的领路人
  随着阅读文化活动的不断推进,我们意识到:教师的文化阅读视野是决定学生阅读品质的重要前提,阅读文化的关键在老师。大量的文学作品蕴含着高品位的文化。文化启迪的作用是导师不是技师,文化育人是一种濡染和积淀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文化意识,缺乏文化底蕴,就悟不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教育教学中也就不可能实施文化渗透。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一种更宏观、更广阔的视野和思想文化背景,追寻最有价值的文化引领,教师得先种文化的大树。我们组建教师文化团队,在文化阅读、文化沙龙、文化欣赏、文化讲坛等多种活动中培植教师自己的文化大树,让教师成为文化阅读的领路人。
  1.文化阅读
  我们开始了艰辛而又甜蜜的“文化之旅”,成立了读书俱乐部,读书内容丰富,有文化类经典书籍,如《论语》《教师人文读本》等;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如《情境教育的诗篇》《文学的故事》;有儿童文学,如《青铜葵花》《小王子》等;有提高文化品位的书籍,如《美学散步》《智慧之旅》等。
  2.文化沙龙
  我们就《情境教育的诗篇》展开了课堂情境有效性的话题研讨,就《百万宝贝》进行了生命与信念、成功与代价的人生哲思的探讨,就《澳洲课程故事》进行了域外教育本土化的实践探索汇报……沙龙过程,开启了一扇扇智慧的门,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填平了学科间的鸿沟,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老师们都立体地成长着。
  3.文化讲坛
  文化讲坛,坛坛都是“好酒”。我们邀请专家、教授等在文化讲坛上作报告,让老师走上讲坛,演绎自己精彩的教育思想、课程故事。精彩纷呈的报告讲座,自由开放的座谈对话,令教师们情思激越,悟性顿开。在专家学者睿智的思辨中,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老师们梳理着自己教育人生的枝节蔓叶,默默构建着自己的教育哲学。在一次次的对悟交流中,老师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拔节。
其他文献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一道习题的错误率之高,引起了我对图式应用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深入分析,从“①看图说话,意在读懂图意;②观察对比,灵活选择算法;③循序渐进,加深对部分的认识;④学会检查,回忆思考过程”等四方面,提出了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方式,使我们树立有错必析、有问必究的意识,让教学更有效。  一、问题呈现——到底求什么  学生在学完图式应用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向含有字母的式子的一个过渡,是学生首次正式学习用符号语言来进行表达、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更是认知过程的一次飞跃。就整个学的过程来讲,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用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由日常语言表示数量关系到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3~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让学生在研究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并有机渗透极限、对应等数学思想,促进思维发展。  3.通过学习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数学思想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指引学生如何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方法去看待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如何有意识地优化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图式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优化数学思想。  现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江西师大附小邱艳萍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邱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法有机结合,创设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情景,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她做到了“两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在把握“两能”和“四基”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注重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  片段一:重叠比较,直观解决问题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倍的认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教材首先呈现了经过加工的生活场景,图中三个小朋友围着一个花坛数其中各种花的朵数,并根据每种花的数量进行比较,由此引出“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
一节好的数学课并不是偶然出现的,有人说“好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上课的技巧和手段”,笔者认为只有技巧与手段的数学课只能是一个花架子、空瓶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那么,备课的起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合纵连横式地学习与研究,即教师对教学内容背景的准确理解,知识点前后联系的准确把握。  一、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背景  教学内容的背景包括知识体系背景和学生认知背景,只有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
叶 柱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人教版课改实验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分会学术委员,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绍兴市名师培养工程导师、学科带头人、十佳青年教师标兵、教科研先进个人。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潜心课堂,钟情教研。曾获浙江省第十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届小学数学优
比较指的是通过对比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比较有时是在同一类事物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有时是在不同事物之间进行比较,寻求事物间的联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比较的方法,只要能正确地使用,它会给课堂带来精彩,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山重水复:在比较中建立概念  在《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丁老师首先给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些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材料进行适当分组
策划人语: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思维能力产生于实践,随实践的发展而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小学各科基本上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