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统计法及走访询问等方法,对谢坝乡的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很不乐观,影响因素包括学校设施不完善,家庭体育锻炼教育观念不够,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经费短缺等。作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出了一些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课余体育 锻炼现状 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及自我监护的,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孩子。我国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达到4378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的主体,占全部留守儿童总人数的91.7%。而学龄留守儿童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占57.9%,规模达2535万人。江西、重庆、安徽的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中所占比例超过了30%。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健康第一”思想在学校体育的进一步落实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阳光体育》在学校的开展,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的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
  正安县谢坝乡中小学留守儿童。
  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为本调查问卷、走访提纲制作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等为本论文撰写奠定现实基础,就问卷内容、信效度及如何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向专家咨询,为本论文撰写的科学性提供了保障。
  三、正安县谢坝乡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在谢坝乡中心学校、上关小学等几所学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小学生有效问卷有100份,中学生有效问卷90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小学生父母务工情况,父母均外出务工的有51份,占51%;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的有49份,占49%;中学生父母务工情况,父母均外出务工的有53份,占55.78%;父母一方外出务工的有37份,占41.11%;调查中有120人不是独生子女,占总调查的61.53%。他们的家庭年收入水平10000元以下有将近一半,年收入上万元的大多是父母均外出务工的。
  (二)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如表1所示,学生每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次数情况: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次数留守学生要少于普通学生,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次数要少于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参加的次数。每周一次都没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留守学生比例要远高于普通学生,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学生比例又要高于父母只有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
  表2所示,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情况:留守学生的每次锻炼时间大多集中低于30分钟或30分钟到60分钟。而每次锻炼时间低于30分钟的比例大一些,留守学生的每次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短,要低于普通学生。
  农村学校及街道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缺乏、活动内容单调。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男生主要为球类、奔跑游戏、打弹珠等,女生活动项目主要为跳皮筋、抓石子、踢毽子等。
  调查显示:多数留守儿童选择与同学或者伙伴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在没有学校或伙伴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一般不会自己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在周末看电视、做作业、做家务基本上取代了课余活动,其中尤其是女孩做家务的比例更高。这样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存在着时间少、活动项目少的特点。
  四、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学校体育设施及学校师资、领导重视与课程开设情况等与学校中小学儿童课余锻炼情况息息相关,学校场地设施、学校师资、课程设置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直接影响着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规模,学校师资与课程建设影响着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整个锻炼氛围,这些都与学校课余体育锻炼开展情况有着重要的联系。
  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经济条件差导致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体育器材缺乏。现有的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农村学校大多数田径场跑道是碳渣,在教学中不方便使用,如灰尘大、下雨后基本不能使用。课程内容项目少,大多数项目为田径、球类、跳绳、徒手操;课程内容单一。由于场地器材缺乏,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足,留守儿童接触体育教师的时间少,只有广播操或体育课时才能见到。班主任因为学生成绩和升学来评优等会把学生的课余时间用来补文化成绩,占用了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农村体育教师现在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专职教师,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教授体育知识,因为他没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导致农村体育课教学存在传统“放羊式”教学,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数专业的体育教师都要兼其他学科。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锻炼没有重视,学校没有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好的氛围。学校周末对外没有开放,这也影响了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体育锻炼习惯也不例外。家庭体育环境对儿童的课余体育锻炼有很大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教育孩子一般教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监护人,由于代沟和亲情上的亲疏,文化水平、体育观念差异,监护人大多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地等待父母的回来就完成任务了,这样的思想就限制了孩子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产生了消极影响。加上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做农活就是在进行体育锻炼,观念上的错误导致了没有好的家庭体育锻炼环境。由此可知,家庭因素是影响留守儿童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根本原因所在,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监护人的文化水平等对儿童习惯的养成有直接的影响。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才使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的主要负担来自老人和孩子的开支,以前全家靠务农的收入无法满足开支。父母外出务工后家庭经济情况有改善,但不宽裕,没有条件给孩子买较好体育用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监护人教育,因此代沟和亲情上的亲疏,文化水平、体育观念淡薄,他们和孩子的认识有差异。监护人由于经常忙于农活和家务,没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就更不会教育和引导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家庭基本上没有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很少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家庭周围也很少人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三)社会因素
  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及儿童。他们的体育锻炼观念淡薄,没有城市老年人的晨练等,他们认为农活就是体育锻炼了。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在田径场跑跑跳跳,基本没有课余体育锻炼的概念,村、镇、县每年举行的体育活动少,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也很少。
  五、结语
  (一)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课及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不乐观,基本上学生不参加除体育课以外的课余体育锻炼。农村学校和家庭周围体育设施缺乏、活动内容单调;学校没有加强对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班主任的管理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很大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的体育环境差,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了惰性,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够,学校没有形成课余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体育锻炼教育观念也有很大影响,家庭体育环境和监护人的体育意识对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父母的影响较小,监护人重养不重教育,体育认识程度和体育价值观念不同,常阻止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周围很少居民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组织体育活动少,活动参与的人群少,关爱留守儿童的体育活动基本没有。
  (二)建议
  加大对农村学校及社区周围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增加活动项目,解决内容单一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多组织集体的体育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他们心里所想,让代管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情感,减少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的问题。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或留守儿童学校,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学校与家庭一起教育孩子,可以开家长培训课,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体育锻炼与体力劳动的区别,知道体育的功能,支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班主任要给时间让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自己也要参加班级体育活动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体育教师要认真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开展新颖的体育活动项目,增强课余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学校要安排专业教师对课余体育锻炼进行指导。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活动,支持体育活动的开展。社会多组织体育活动,定期举行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体育活动。外出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联系,关心孩子最近的生活、学习及情感等。家庭可以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增进感情,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引导他们发展体育爱好。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30.
  [2]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22.
  [3]易小红.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科教视野,2007,(23),326.
  [4]孟筱,张铁军.农村留守儿童情绪特点及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理论建设,2010,(3).
  [5]胡昆,丁海燕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VOL18,(8):994-996.
  [6]万俊.试论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搏击·体育论坛,VOL2,(7):20-22.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制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每位教师的法定责任,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大部分责任就落在教师的肩上,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完成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为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凭借学科特点,深挖教材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法制观念,
摘要: 19世纪中叶以前,中俄茶叶贸易较为平稳地发展,中俄两国的茶叶贸易对当时的贸易双方产生了较大而深远的影响,茶叶之路见证了这段关系的演变。如今,这条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绵延万里的国际商道淡出人们的视线,被历史遗忘。但是茶叶之路的历史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它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茶叶之路 恰克图 中俄茶叶贸易  茶叶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
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综合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在人才层次、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职业取向等培养目标上的定位,提出了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南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以对综合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 目标定位 教学改革 综合院校  21世纪生物产业成为继信息产业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服务于企业生产、管理等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本文介绍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并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引入ESP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此外,本文基于常州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和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化工专业ESP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实施ESP教学的可行性。 
摘要: 本文初步探索了“作业纸”教学方法在复习过程中的应用,尤其关注“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改变过去复习课沉闷的现状,为学生给予了一定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社会复习课作业纸课堂效率问题设计    复习课一向以不易把握、难度较大、效率较低而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痛,复习课应该怎样设计?这是困扰很多老师的一大难题。在平时的复习课中,有时
摘 要: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现有的课堂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在政治理论课中引进实践环节,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高校政治理论课 实践环节 基地建设 教学质量  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立志、树德、做人,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现有的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问题颇多,集中表现为大学生以理想化
回首教学生涯,翻看这些年的教学成绩,我问心无愧。不管运用什么教学策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硬道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只要是适合的而不必是最好的。这里根据我从教经历从两个方面列举三个测评手段和大家分享。  一、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让教学取得最大实效  策略一:课堂分层教学,分层提问测评,实名记分制——巧用竞争燃激情,妙施分层保自信。  年轻的心怀揣希望步
摘 要: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多重因素对民族文化形成冲击,对其传承和转变产生巨大影响。有些民族文化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然而摩梭文化在现今仍然屹立不倒,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终于在现代找到一块新的生存土壤。本文从现代摩梭文化形成的原因、特点与习俗,以及影响摩梭文化传承与转变的因素等方面分析现代化背景下摩梭文化的变化。  关键词: 摩梭文化 现代化转变 传承与转变  在中国云南
摘要:本文从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出发重新审视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价值,深入探讨了物理科学方法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中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个统一”原则:方法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过程”的统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价值;教学建议  1.引言  21世纪是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寄也,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语言或故事。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就是用故事来说道理。寓言最早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初始于民间,后由文人整理并创作。其特点是:故事是虚构的,是为了讲道理而编造的;因为故事是编造的,所以表现手法喜剧性极强,通常用夸张、象征、比喻等手法;多为讥讽,目的在于教育人;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基于寓言这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