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期间,他们曾这样走过——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2042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教师“温馨提示”暖人肺腑
  绍兴市四越城区社区(村)90岁的退休教师,天蒙蒙亮就起床用毛笔在红纸上书写标语,创作“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的文字跃然纸上。
  续说:90岁老人正是在“返老还童”,这里的“童”,指的是返归童真、简单、质朴。
  “模拟型”女孩创造买菜利器
  济南市某小区里的“模型控”女孩突发奇想,将几千元的遥控车加装了4G模块和话筒,在家中即可遥控该车前往超市采购,成为网友口中的买菜利器。网上更是以她的事件为背景改编成一个以“我是这条街最亮的仔”为背景音乐的短视频,让人印象深刻。
  续说:创造改变未来。“模拟型”女孩为你点赞,期待你更多的发明。
  89岁新西兰老奶奶创作
  奥克兰少女合唱团在24年前由获得新西兰功勋勋章的Leonie Lawson建立。Leonie Lawson现年89岁,已经从事音乐特别是合唱团事业40余年。
  这首名为《心手相连》的歌曲便是由奧克兰少女合唱团创始人Leonie Lawson创作,有着明快的节奏和鼓舞人心的歌词。Leonie Lawson说,明亮的曲调能够给人以力量,她希望为武汉加油。
  Leonie Lawson将这首歌称为充满爱心、鼓舞人心、传递友谊的歌曲,在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录制,传达了爱与希望的信息,并表达了奥克兰和武汉人民之间的团结。
  续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可谓这位新西兰老奶奶的心声。
  青年心态值得关注
  战“疫”中,青年群体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少青年选择奔赴“抗疫”一线,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青年群体所表现出的复杂社会心态,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对发生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90后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并没有多少深刻的经历与体会,缺少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储备。而且青年群体接触疫情防控的信息渠道更多也更多元,比如对微博的使用频率就明显高于其他代际。在面对众多信息时,如果只是无差别地吸收各种资讯且无法辨别真假,那么困惑、疑虑、焦虑、不安、担心等负面情绪就会产生,并且互相叠加、放大,因此青年群体在疫情防控阶段相对更容易陷入恐慌状态。
  续说:关注一群青年人,就是在关注国家的未来。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跟帖式练笔是山西省实验中学段海霞老师首倡的理念。其特点是引导学生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始,审视校园、家庭、成长等生活问题,语文即生活。其形式为有人发帖,有人跟帖,互动互写,激发写作的活性。师生、生生、师师间展开竞写。写作有情境,写出来的片段(或文章)鲜活,有针对性。  本期我们以新冠疫情为主贴话题。疫情期间,全民关注,信息井喷,各种话题都屡见不鲜,读者甚至会产生视读疲劳。跟帖式练笔旨在“
期刊
【原题呈现】  日本人在给湖北的捐赠物资上写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很多人看了之后惭愧地说,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懂修辞,更懂文化,不像我们都是粗浅的口号。但也有人说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的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脱口而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刊
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即为芒种。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同时,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为“忙种”。当然,芒种之后最惊心动魄的风景,即麦收了。  麦收之序曲:时刻准备着  旧时,临近麦收,男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麦场了。不管是老场、新场,都要先用锄或耙耪一遍,除去丛生的
期刊
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容易听到见到的。人们为什么不能不肯说实话呢?归根结底,关键是在利害的冲突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容易制自己。就是不然,让别人知道底细,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在这个分配不公平的世界上,生活好像战争,往往是有你无我,因此各人都得藏着点儿自己,让人莫名其妙。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著。向来有句老话,“知人知面不
期刊
他们负责!那些一手握啤酒,一手拎蝙蝠肉,躺在椅子上的食客;那些在華南海鲜市场兜售叫卖的店主。时值新春佳节,各家张灯结彩,红火的灯光掩盖了可怕的病魔。它们肆无忌惮,游走于大街小巷,瞅瞅这家,探探那户,看着人类的毫不设防,一边嘲笑,一边进攻。于是,喧闹的街道清冷了,喜庆的节日落寞了,寂静成了假象,安全显得虚幻……  我们负责!该负责的仅仅是那几个吃蝙蝠的人吗?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内心潜在的贪婪
期刊
自疫情爆发以来的一个多月,每每看到新闻中的确诊与死亡人数,我的心都如同被袭击、被践踏。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这些死去的同胞了。这并非为了别的,我很想借此算是耸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这时,黑格尔揪住我的耳朵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是呀,我们忘记了历史中的哪些教训呢?  只说17年前吧,“非典”蔓延
期刊
亲爱的人类:  当你们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饮下了孟婆汤,将要彻底地忘记前世。  趁我还留有一些残存的记忆时,写下这段文字,希望大家可以看到。  我是一只蝙蝠。在你们眼中,我长相丑陋,性格古怪。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告诉我,我们要努力进化成人类不喜欢的样子,所以我有一张“死神脸”,深居简出,夜里出门。  因为,我们的身上携带着一百多种病毒。这些病毒对我们影响极低,而对于你们来说,就足以致命。 
期刊
【技法谈】  小说,是反映生活的万花筒。它运用冲突和人物刻画等,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带给我们启迪。中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不但要清楚作家写了什么,还要清楚作家是如何写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写作素养的提升。  我们先来看一下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对小说阅读的要求: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
期刊
流行病理应成为大众常识。它出现的时机往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造成应对难题。2020年春,重灾区武汉的这场全国战“疫”理应成为我们认识流行病的一个窗口。基本的流行病学原理,相信大家都已有所了解。这里,我们来认识这些流行病学周边的常识,既可应对流行病,又可作为写作素材,同时还是增长见识,提升思维能力的一个频道。  1.“隔离”一词的四种引证解释。  1. 隔断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馀里,隔
期刊
2020年伊始,我们都经历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春天”,史无前例的“寒假”。那段时日仿佛触手可摸,点滴事件汇聚起的关键词,仍不时闪现在我们眼前……  真相与谣言。真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诲,也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早已忘记了17年前的教训,已习惯在灰色地带中生存之时,现实给了我们迎头一棒:真相缺席会对社会造成惨烈甚至难以弥合的伤害。值得铭记的唯有一点:真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