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下田园课程的探索与实施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E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和數学于一体的教育方式,强调在真实生活情境下,将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之间的连接点有机融合。基于学校实践教育场域,在STEM教育理念下探索田园课程的实施路径,旨在让儿童亲近自然,鼓励其与生俱来的天性和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和创造力,在感悟、探索自然现象的同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促进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STEM教育;融合;田园课程;自然
   STEM教育倡导将原本分散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通过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强调学生在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知识迁移、工程设计、交流合作和实践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
   科学源自生活,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面对学校自然实践园近一千平米的巨大场域,如何让其发挥有效的教育价值,值得深思。在此,我将借本人自主研发的课例《果蔬发电站》,阐释STEM教育运用于田园课程中的一点尝试和思考。
   一、巧设情境,激发探究
   从生活中选择课题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学习,《果蔬发电站》的设计依托于苏教版教材中科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教材内容仅能保证学生对电学知识最基础的认识,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电学世界更加深入的探索以及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迁移运用的能力,我设置了基于“果蔬发电”的任务情境:
   问题1:暑假来了,你是怎样抵御夏日的炎热?(引出夏天用电紧张)
   问题2: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有没有什么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来缓解用电的负荷?(学生提到水果电池)
   问题3:(引出问题)学校实践园中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发电吗?
   任务出示——用水果蔬菜制作电池
   【教学效果】STEM教育通常会提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将问题镶嵌于情境中。五年级学生对于实践园中的水果和蔬菜再熟悉不过,对于电路的连接在课堂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蔬果电池制作和原理的了解大多来源于课外书籍,并没有亲身实践。当面对这项富有挑战和趣味性的任务时,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探究热情。
   二、讨论设计,初具雏形
   STEM学习以项目为基础,针对学生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再设计,最终完善作品。工程设计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主线和驱动力。
   问题1:你觉得做一个最简单的果蔬电池,需要哪些材料?(教师归纳)
   问题2:用这些材料做出的果蔬电池是什么样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制作:(展示,全班研讨后)小组根据设计方案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并按照设计图制作蔬果电池。
   检测:了解耳机的检测方法,并用它检测是否有电流产生。
   反思:(对比成功小组的设计)为什么失败?讨论果蔬电池的基本结构。
   达成共识:果蔬发电的关键——两种不同的金属。
   改进:不成功的小组修改方案,绘制新的设计图,再次制作、检测直至成功;成功的小组思考如何让果蔬电池点亮LED。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果蔬电池的构造”并非一无所知,建立在先前所学知识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支架,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分享,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此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表达,即使是错误的设计也无需干预。在后续检测活动中,学生会在试误的过程中对比、反思、改进自己的设计,不断接近真相,逐步形成关于果蔬电池结构的共识。
   三、探究原理,迭代升级
   STEM教育中,工程和技术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科学”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因此,在任务进展过程中融合科学概念的渗透,对学习进程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猜测:果蔬电池的原理。(小组讨论,画图或文字解释)
   交流:学生充分表达,形成观点碰撞。
   揭示:结合动画分析,理解果蔬电池发电原理(电势差)。
   任务:升级果蔬电池,能够点亮LED灯,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交流:学生分组展示,介绍设计图。
   制作:小组根据设计方案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按设计图连接蔬果电池。
   检测:检测LED灯是否发光(渗透LED灯的单向导电性)。
   迭代改进:观察成功的设计,分析失败原因,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可行的方案并进行交流与反思。
   【教学体会】任何一项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都是“迭代”的过程。通过升级挑战任务,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在概念建构过程中,交流与反思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元认知得到提升的有效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开放度,鼓励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展开质疑和辩论,形成思维碰撞的氛围。
   四、设计实验,渗透融合
   所有学科的问题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数学、工程”。STEM课程的集成性和融合性有利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测试、迭代改进的过程中并非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且真切地体验到知识如何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问题:发现各组的LED灯亮度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思考:果蔬电池的电流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提出猜想:果蔬酸度;果蔬与金属接触面大小;电解质的流动性;果蔬个数等。
   设计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辅助器材(pH试纸、榨汁机、金属片等),选择小组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展示实验方案(注意对比实验单一变量原则)。
   介绍电流表:教师出示电流表,介绍其原理、使用方法和读数。
   实验:学生开展实验,教师用电流表实施测量。
   分享:小组汇报其研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发现。
   【设计意图】基于对果蔬发电的原理有所了解,我尝试突破学生认知的“舒适区”,走向更高阶思维的培养。其中涉及新概念、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和應用,我提供了相关的学习支架,并用仪器将结果量化。学科间的融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让学生感悟到学科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默会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浸润,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五、回归田园,提升视角
   田园课程的内容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又回归到比原来更丰富、更科学的生活中。这也是对“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有力回应。学生在校园中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更是在参与活动和亲身体验中感受一种生活。田园不仅是生发问题的场域,更是研究和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的载体,这样创设的课程必然是蕴含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课程。
   交流: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问题:每年夏天,学校实践园里都有很多落果,你可以怎样利用这些废弃的果实,让它们更有价值?
   生1:可以用果蔬发电,开发绿色能源。
   生2:可以制作更强大的果蔬电池驱动电子钟。
   生3:我还在网上看过用果蔬电池给手机充电。
   课外延伸:尝试用果蔬电池驱动其他设备工作。
   【设计理念】“问题源于田园,研究依托田园,视角高于田园”是我对田园课程的见解。学生不仅要基于田园开展深入的实践研究,更要让田园成为社会的缩影,透过田园看世界。这样的课程,相信不仅培养学生有农夫的身手,更具科学家的头脑,拥有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信心和格局,这也是田园课程的核心目标。
   《果蔬发电站》课例是我开发田园课程中的尝试,以弥补国家课程在模块设置、课时配比方面固式化的局限性。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希望通过田园任务的驱动,促进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建立一种融合STEM教育的田园课程,在交互碰撞、共同发展中实现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性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在忙碌的闲隙里,拿起《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这本书,马上被书中那朴实的语言、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平常而睿智的做法、真实的情感等深深地感染了!看书中的真知灼见、高深的智慧令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犹如一股涓涓溪流涌进心田,深感“相见恨晚”,令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书中不但给我们老师提供了非常多的、我们渴望知道怎么做的理论方向,还给了家长独具魅力、最正确、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使既当老师又当家长的我受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看起来简单,要真正做好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几年,我连续几年都接“二手”毕业班,每一年的学生最初都把我弄得焦头烂额,最后又很留恋我。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这几年比较有效的做法。   一、每个月只提一个养成目标   由于是新接的毕业班,还是一帮没有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学生,我并没有一下子提太多的要求,每个月我只提出一个养成教育目标,例如:九月份,我提的养成目标是上
摘 要:音乐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实物形态的具象性,这一特性容易让学生感到音乐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让抽象的音响富有情境感与画面感,让学生从不同的感官体验中去感受与理解音乐。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一、基于实践,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生活是教学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将回归生活、服务
摘 要:到底什么样的历史公开课才算得上优质课,这似乎是近年来老师最为关心的教学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当前新课标的标准下,一堂优质的历史公开课,必然是教者讲得清楚,学者学得明白,观者听得轻松。一堂优质的历史公开课必须要做到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文化,融合核心素养,关注课堂人。   关键词:历史公开课;课堂文化;核心素养   到底什么样的历史公开课才算得上优质课,这似乎是近年来老师最为关心的教学问
摘 要: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特别依赖于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对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和提升作用。21世纪的高中德育工作者应具有宏大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应进一步贯彻民主平等和科学严谨的精神。   关键词:视野;德育;教育   高中阶段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首先应该是思想、观念的熏陶和培育。在学生对社会、人生、家庭、学习及
摘 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而目前学生的书写状况不容乐观。激发学生书写行楷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行楷字;书写;兴趣;习惯   学生学习规范的行楷字,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促进学生全面
摘 要:新课标中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因为学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自主学习,进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收获较高的学习效率。语文科目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以及获得良好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以八年级上册“黄河”为例,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反馈的有效性三方面阐述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练习反馈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课标、教学资源、学情制订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教学目标是
从广泛意义上讲,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特定知识的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养成、道德情感的感染。语文课程的道德教育力量不是道德知识的直接灌输,而是借助“语言”这一特殊的载体,将丰富美好的形象、情感通过熏陶、浸润植根于学生的心田,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发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课程性质,决定“立德树人”的必然使命   (一)由新课标看育人目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
摘 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感悟情感。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还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于此,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小学高年级为研究对象,探究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返璞归真,本色阅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   我们正处于知识时代,知识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特征,阅读成为知识获取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生活的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