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会实践对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乡土资源的社会实践在培养政治认同中的作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最直接、最广泛、最接地气的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乡土资源无缝对接,让学生在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深厚情感。笔者在本文以“砀山县水果种植及深加工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为例,探究开展社会实践对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作用。
  二、利用社会实践培养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与案例
  1.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知”与“行”的初步结合。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学习,受年龄、时间、活动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停留在表层,是浅显的。他们只有走进社会,去接触最真实的生活,才能知道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才能领会国家方针、政策、制度的合理性。
  在“砀山县水果种植及深加工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实地走访了本县4个镇36个行政村的果农水果种植及深加工情况,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县果农果树种植规模小,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存在着生产成本较高,缺乏专业技术的指导等问题;生产资料市场中存在着制假售假现象;水果深加工比例较小,附加值不高。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深入果农真实生活,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自觉运用所学学科理论去分析遇到的经济问题,达到对课本理论、观点的“知”与“行”的初步统一。
  2.在反思问题的解决中培养政治认同。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直面本县果农在水果种植与加工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感触深刻。在认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为寻求解决之道,学生先后走访了多家从事水果深加工的企业,试图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之道。同时,学生还与县农委工作人员交谈,了解本县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由此,学生整合多方意见,结合收集的信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县政府应引导、扶持企业或果农建立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使我县的水果生產、加工与销售一条龙,形成规模效益;注重品牌建设,培育砀山县果农自己的知名品牌;加大宣传无公害果园,提倡(推荐)果农使用残留时间短的农药,生产绿色、健康、无公害水果,提高水果有效供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平台,实现企业与水果产地有效对接,打通信息通道,指导(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品质水果。
  学生在反思并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创新、开放、绿色”等发展理念。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认识到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形成竞争优势、绿色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认识到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我国的方针、政策、理论、制度的认同。
  三、利用社会实践培养政治认同的展望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在实践中寻求解决之道。从怀疑到坚定信念,到在实践中做出价值评价,再到对国家方针、政策、理论、制度的价值认可、确信,一步步在实践中培养政治认同。
  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中,政治认同位列首位,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在我看来,政治认同不仅是“知”“信”的接受过程,更应该是外化于“行”的过程。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体现和反映政治认同,还能检验政治认同的深刻性,更是政治认同的落脚点。当学生把自己的认知、信念外化于行,自觉转化为推动自身、社会发展的动力时,这样的政治认同才是深刻的。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政治认同的培养关乎学生的成长,关乎民族的振兴。探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任重而道远,是每一位一线政治教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应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
其他文献
“热力环流”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中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要求为: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示意图是静态的,如何让课堂讲授变得生动起来呢?热力环流现象虽来源于生活,但是空气的流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如何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热力环流现象呢?笔者认为,利用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现象,从而实现课程的内容要求,还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掌
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不但成为近年大型综艺节目中的翘楚,更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授课、命题的热门材料。节目成功的背后实际上可以从多个维度解读。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对于当前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也颇具启发性。  节目中每一位国宝守护人用表演的方式呈现国宝的前世故事,是该节目成功的最大亮点之一。演员通过角色演绎,诠释了历史文物的深厚内蕴,与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这启示我们:
信息时代网络对话成为一种趋势,所以,网络语言对高中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影响。笔者在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的影响,挖掘网络教育的价值,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导正确认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的诞生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机遇和挑战,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网络对话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对高中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形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构建生本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本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何为唯物史观?如何将其融入历史课堂中呢?笔者在本文就以《清朝前期社会经
“四变”复习法也叫“三加一”复习变通法,即在高中政治主观题复习过程中通过变“设问的角度”“模块知识”“模块知识与设问角度”,以及材料情境的变换,从而灵活创新运用知识点,对付变化万千的考题的一种基本复习方法。该复习法能有效地提高政治学科知识的巩固与解题技能,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与比较综合分析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一、“四变”训练的依据  1.基于哲学的理论支撑。  高中政治辩证法所阐述的联系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什么要构建地理体验课程呢?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地理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矛盾;2.地理学科特点与传统地理教学的矛盾;3.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传统地理教学效果的矛盾;4
【摘要】英语教学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需要大量的训练项目作支撑,进行课前小测是常规练习的表现形式。实践证明,课前小测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知识积累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前小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通过探究实现初中英语课前小测的有效性的举措,能够为科学系统的初中教学
“记中学”记住的是知识性和事实性的知识,事实性知识是由事实构成的知识系统,这样的知识学习方式必须是“记中学”。“悟中学”主要是针对价值性知识的学习方式,对地理学科而言就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发展观。当今课堂为了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在做中学,不能把学习变成死记硬背。本文以“有效教学深化之——对‘做中学’‘悟中学’的研究”课题会议为基础,总结了现阶段高中
聚焦课堂,回归教育本真,建设学习共同体,是当前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的议题。本文首先从“六项转变”与“六个追求”入手,分析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模式与趋势,然后阐述如何展开学习共同体建设。随着上海市学习共同体建设国际高峰论坛会的结束,教育领域掀起了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热潮。本文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建设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学习共同体建设概述  学习共同体建设国际高峰论坛会议提出:开展“六项行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