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意义 活用规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bol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存在很多问题:同“形”的题目会做,变式的题容易错;简算时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认知运算规律,加强定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关键词]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意义;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64-0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乘法的简算方法,比如“14×12可以怎么算?”的问题,学生呈现了多种算法:①14×4=56,56×3=168;②14×10=140,14×2=28,140 28=168;③14×3=42,42×4=168;等等。这些算法其实都蕴含了乘法运算定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为学生积累、丰富这样的方法,那么乘法运算规律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目标】
  1.基于乘法意义理解乘法算式,总结运算规律。
  2.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链接经验,理解意义
  师(课件出示算式:①14×2×6 ;②14×4×3; ③14×10×2; ④14×10 14×2):哪些算式的计算结果和“14×12”相等?
  生1:①②④和“14×12”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相等?
  生2:我算了,结果都是168。
  生3:它们都是计算12个14是多少。
  师:它们都表示12个14是多少吗?请从①②④中选择一道算式,尝试在点阵图上表示算式的意义,让大家看明白。
  学生展示作品:
  生4:“14×2×6”表示把2个14看成一组先算,一共有这样的6组。
  生5:“14×4×3”表示把4个14看成一组先算,一共有这样的3组。
  生6:“14×10 14×2”表示先把10个14看成一大组,再把2个14看成一小组,再把两组加起来,即12个14相加。
  师:前面两位同学分别是看成6组和3组,生6是看成2组,为什么最后是加起来而不是乘2呢?
  生7:6组都是同样的6组,3组也是同样的3组,是平均分的,所以可以乘6、乘3。而最后分成的两组是不同的,不平均,所以要加起来。
  师:“14×10×2”表示什么意思?
  生8:表示把10个14看成一组,有这样的2组,一共20个14。
  【点评: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说清道理,但是学生会过分关注情境,而忽略意义的理解。因此,上述教学中,教师没有设置具体情境,而是利用点阵图引导学生说理。从点阵图中学生能直观看到为什么有时要用连乘解决,有时却要用乘加解决。】
  师:你可用其他算式来表示图1、图2和图3所呈现的意义吗?
  生9:图1,14×(2×6)表示一行有14个,每组2行,有6组,共(2×6)行。
  生10:图2,14×(4×3)表示一行有14个,每组有4行,有3组,共(4×3)行。
  生11:图3,14×(10 2)表示一行有14个,有两组,一组有10行,另一组有2行,两组合一起共(10 2)行。
  师:由此可知14×2×6=14×(2×6),14×4×3=14×(4×3),14×10 14×2=14×(10 2)。
  【点评:学生经历的“根据算式画图形”和“根据图形写算式”这两个过程始终紧紧围绕“乘法的意义”展开思考、想象,让学生对乘法算式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对比辨析,建立模型
  师(出示:25×(4×3);25×(4 3);6×(8×125);125×8 125×6;125×(8 6);25×4 25×3;25×4×3;6×8×125):找一找哪些算式是相等的,为什么?
  生1:25×(4×3)= 25×(4 3)。
  生2:不对,它们不相等。25×(4×3)=25×4×3表示共12个25,而25×(4 3)表示7个25。
  生3:25×(4 3)=25×4 25×3表示7个25。
  生4:6×(8×125)=6×8×125表示1000个6。
  生5:125×(8 6)=125×8 125×6表示14个125。
  教師板书:
  14×4×3=14×(4×3)
其他文献
在校教科室的安排下,我上了一节研究课“乘法估算”。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创设有效的估算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价值。  第一次教学:  出示主题图:一头奶牛大约可挤奶29千克,照这样计算,42头奶牛大约一共可挤多少千克奶?  师:你会解决吗? 29×42结果
[摘 要]表象是经过直观感知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形象思维的“素材”,是直观感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中间环节,也是形成抽象思维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公顷;表象;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24  “公頃”是人教版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但教师在教
7月12日15時33分许,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松陵街道油车路188号四季开源酒店辅房发生坍塌。  截至13日7时,初步确认事故造成23人被因,已救出被困人员14人,仍有9名人员在搜救中。已救出被因人员中1人无伤已回家,5人生命体征平稳,8人遇难。摄影/本刊记者泱波
十月秋风吹来,禾叶荡漾。稻田里禾叶青黄相间,田埂上野花点点,好一派色彩斑斓的世界。西游国作文班,就坐落在五指山山脚下的稻田间。  红红的太阳躲到山背后去了,黄昏铺天盖地地漫下来。作文班里仍是灯火通明、言笑晏晏——原来是轮子老师要求大家来上夜课,这可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遭啊。  轮子老师笑容可掬地说:“今天我们准备写一篇以‘愿望’为主题的作文。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愿望吗?”  猪小戒回答道:“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等结构性问题突出。5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化解人口难题,需面对该面对的,改变可改变的。面对该面对的,就是承认老龄化、少子化是发展惯例、全球趋势,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寿命必然延长、生育率总会下降,因而只能面对。
主持人与四位“见证40年人物”:(左二起)陈光中、卡尔·哈恩、彭森、郭家学。编剧、策划人史航(右),为“影响中国”2018年度导演文牧野颁奖。北京大学教授、博导严家炎在颁奖时向“ 影响中国”2018 年度教育人物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提问。“影响中国”2018年度学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嘉宾签名墙签到。  2018年12月15日,《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钓
【摘 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品质的发展引起了重视,尤其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很多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以及相关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关注。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及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幼儿成长相关品质的要求,转变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满足家长和社会的要求。本文将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计算知识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然而,与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等知识相比,计算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要讲清算理、总结算法,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能够熟练地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达到目的了,而且计算教学也很难体现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有教师认为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普及,计算教学被“淡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相应的“弱化”
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非常广泛,在小学阶段,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下面,就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
[摘要]“四单”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中运用“四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前预习单、课中探究单、课堂检测单、课后评价单的价值,能促进学生解决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四单”教学模式;转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66—02  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