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物理问题构造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 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改革.而对于一堂高效的课而言,“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初中物理学如何精选物理问题,构造高效课堂教学.
  1“问题”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堂课是否高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观察:一看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再看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刻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当中要做到:“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种,开门见山地指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种不同的观点,然后马上进行演示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观察现象后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得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称为“知识呈现式”教学方式.另一种 ,先让学生去体会用大约相同的力去拉甲、乙中的小车,观察拉力消失以后,小车运动的情况,发现小车并未立即停止,而且乙车运动地更远,进而进一步提出猜想: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不同,接下来再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阻力会怎样运动?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称为“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后者教师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通过师生互动,引人入胜,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探险,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让问题融入情境之中,而学生的角色恰好相反,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从问题中汲取知识.打个比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是知识的溶解过程,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就如同美味佳肴,学生在乐于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结晶.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认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堂好课,是由一连串有价值的问题组成的,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设计有效的物理教学问题.
  2有效物理问题的特征
  根据物理科的特点,提出问题可从物理与实际生活中提问题;也可从物理与社会中提问题,而且问题的提出要有目的性,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和平淡而对学生缺乏挑战性,也要避免问题过高过难而使学生失去信心.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加个问号变成物理问题的许多事例,问题的提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例如走出屋外看到天空是蓝色的,因而提出“天空为什么是蓝的”看到树是绿色的而提出“树为什么是绿的”.这样把看到的现象机械地添一个问号,就作为物理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价值的问题常常来自于问题背景中的有关质疑.例如上述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如果在学生中原有的认知是空气是无色的而应该得出天空是无色的结论,而事实是蓝色的,然后提出探讨议题,这才是培养探索思维的表现,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设问题,而且问题应提得有价值,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有效物理问题的本质是: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参与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和动脑思考、探究物理原理的思维活动.有效物理问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有角度”、“有梯度”、“有深度”、“有广度”.
  2.1“有角度”是指问题要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压强”一节时,我首先将课本刊头上的一幅画面展示给大家:两个个头差不多的人,一个穿着滑雪板在雪地上滑行,另一个却深深地陷在雪地里.教师不要急于说什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一会儿学生提出不少问题,不乏偏的、怪的,通过争论、交流,大家渐渐趋向于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没穿滑雪板的人陷进雪里,而穿滑雪板的没陷进去呢?”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实质上是把现象直接问题化,却没把对上述现象的认识转化成一个科学问题,因而缺乏明确的探究方向,给下面的探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情况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同中求异,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想到:是否由于人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同造成不同的效果,进而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最后学生提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探究性问题.
  2.2“有梯度”是指问题要有层次性
  比如在讲到“万有引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有层次地提出下列这些问题“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进一步问:“如果苹果长得像月亮那么高,还会落地吗?”,接下来:“月亮就像一只大苹果,那它为什么不落地呢?”,紧接着向学生介绍“牛顿炮弹”,之后,再发问:“苹果受到地球的引力和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是不是同一种力呢?”,“我们看到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它们之间作用力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力到底是不是同一种力呢?”,的这样的处理,由易到难,有层次感,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渴望.
  2.3“有深度”是指问题要有挑战性
  在课堂上适当提一些有点难度的问题,使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使学生在汲取知识、养成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比如在讲到近视的矫正时,提出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优点和局限在哪里?古人没有验光配镜技术,那么他们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再比如,讲到磁悬浮列车时,提出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还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呢?能不能尝试画出它的原理图?讲到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物体在一对东西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下运动,若撤出其中的一个向东的力,物体会怎样运动?”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向西运动,有的说可能向东也可能向西运动,还有的说可能会做圆周运动,再引导一下,学生还会提出可能会向各个方向运动.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他们作出的答案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2.4“有广度”是指问题要有开放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往往要求学生给出确定性结论,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我们要注意改变“强于求同,若于求异”的习惯性思维.在课堂上,尝试着提出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给出多样性的答案或结论.当学习材料中含有开放性的要素,适于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引入开放性问题.如学习“重力”,“摩擦力”这两节内容时,可以引入“地球上如果没有重力,摩擦力,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再比如在学习电学时,可以提出:“有一个正、负极标志不清楚的蓄电池,你能不能设计判别该蓄电池正、负极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用电压表判断,有的用电流表和电灯来判断,还有学生使用用一个已知正负极的干电池进行判断,有个别学生还想到利用电流磁效应来进行判断,学生能自觉运用已有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使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开放性物理问题的教学形成了交流,讨论的民主氛围,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平等地参与关系.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问题情境,充当角色,参与小组讨论,成为学生的高级合作伙伴,互相评论与补充,进行交流与比较.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设疑,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答疑.教师精选物理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疑,设问方式要自然,设计的问题要有角度,有层次,有开放度,有思维量,创设良好的物理课堂问题情境,构造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让学生不断形成新的疑问,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其他文献
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运动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此类问题主要探讨带电粒子在各种有限的磁场区域中的运动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设置边界条件和隐含条件难点,注重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以及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否通过尺规作图准确作出带点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再通过图形判断临界状态,挖掘隐含条件.而要确定带点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首要的任务就是确定轨迹
“四环递进”教学法是把名家教法的精华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并逐步完善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将教学过程分为若干层次,按四个环节逐层递进、逐步展开,从而使学生能动地获得系统、完整、深刻的知识体系,成为具有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学习主人.“四环”是将动态的教学过程提炼为四个基本环节,即创设问题情景、放手自主探索、巡视反馈辅导、合作交流小结; “递进”指教学要有层
期刊
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从这一天开始为期一周的时间,将是第23届“中国水周”。人类目前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26%,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被人类利用。联合国称,到2025年,30%的国家将面临“水荒”。  请看新华社的报道:  The General Assembly designated the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近年来高考物理命题中渗透到新增添的微积分初步、求导等数学方法的压轴题.物理解题时,根据物理规律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利用数学工具(微元、求导、积分、图象等) 可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分析各物理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将近年高考物理中有关微元求导等数学方法介绍如下.  1 “微元法”  点评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的运动,属于“递进式”综合题,解答第(3)问需用“求导法”处理, 获得函数
Nasa has found what it calls “strong evidence” that life once existed on Mars after re-examining a meteorite.  A research team at Johnson Space Centre in Houston has been re-examining a meteorite that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中学物理教育既要传授系统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要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更应当培养科学精神和品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情境是建构之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是建构的对象.一个符合新课改的物
题目1 如图1所示,用竖直向下的恒力F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拉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沿水平面移动过程中经过A、B、则下列正确的是  故B点在A1C连线的西侧.因此,小物体相对于A点处的地面来说将向上并渐偏向西方飞去,所以C项正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