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参与度;啦啦操运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072-01
常规的课堂教学一直都遵循着“师本教育”理念,即便是在初中体育学科中也不例外。大多数教师都习惯一五一十地讲解运动技能、演示动作规范,然后由学生被动模仿、机械练习。然而,体育学科的基本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根本目的是要优化学生的运动意识,真正实现“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等正确理念的普及与推广。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来改革常规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展开啦啦操训练。
1.组织趣味性运动改革
趣味性教学改革的初衷是要利用能够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训练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的一种教学策略。比如,游戏、比赛、故事等趣味活动都深受学生欢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啦啦操训练时,也要积极创新本项目的运动模式与训练形式,确保学生可以全面优化自身的学习进步。
例如,在“街舞啦啦操规定套路”一课教学中,笔者便组织了一次“街舞啦啦操battle”比赛,即学生需根据随机播放的音乐选择相应的街舞啦啦操动作并进行动作展示,以“一对一battle”的形式去挑战他人、突破自我,由此丰富课堂活动。由于本班学生十分争强好胜,所以他们很快便被“街舞啦啦操battle”游戏激发出了斗志与热情,积极学习了街舞啦啦操的规定套路,反复练习,随时为“街舞啦啦操battle”做准备。纵观体育场,学生们都产生了强烈的求胜心理,感受到啦啦操的竞技性特点,也切实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提高了本课教学效率。
2.优化培优辅差教学活动
培优辅差指导活动是为了针对各个学生在啦啦操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运动问题来优化学科教育质量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啦啦操运动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不一而足,也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运动问题。如果采用“一刀切”的辅导方式,那么很显然会消磨学生的耐心与信心,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坚持培优辅差的指导原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要让每一个学生产生运动效能感,借此坚定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念与决心。
例如,在“花球啦啦操套路组合一”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落实了培优辅差指导活动。比如,有一部分学生的运动表现很好,不仅快速内化了花球啦啦操套路组合一的相关技能、姿势与节奏,还能灵活根据音乐节奏变动啦啦操的舞动节奏。针对这部分学生,笔者准备了不同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花球啦啦操套路组合一的相关技能,使其灵活感受花球啦啦操的动感特点。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法连贯完成啦啦操套路组合一的相关动作要求,无法根据节奏变化准确作出手位。对此,笔者会认真观察这部分学生的动作、力度与节奏感,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运动问题。
3.根據学生的运动水平动态调整课堂任务
每个学生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虽然他们会在啦啦操运动中有不同的能力表现,但是却都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的。然而,只有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才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密切观察学生在啦啦操运动中的能力变化,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参与啦啦操学习,在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中实现运动成长。
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全面关注学生水平的变化,也会据此调整每一节课的课时任务与训练强度,确保学生可以自觉接受啦啦操训练。比如,在最开始,学生刚刚接触啦啦操这项运动的时候,笔者花费了多个课时来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手势与步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动感音乐训练学生对啦啦操手势、步法的应用水平。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笔者会逐渐加重运动难度,还会适当让学生自主创编啦啦操作品,希望学生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运动才华。这就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紧张、进取的运动态度,直接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啦啦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运动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感受。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分析啦啦操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灵活创新啦啦操的训练方式,切实优化学生的运动感官。
参考文献
[1]龚建新.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之我见[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12+114
[2]郝腾飞.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8(1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