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十余年,我听了许多数学示范课、观摩课,每次都有相同的感觉:在授课环节中,教师总会想办法把例题呈现于精美的课件中、挂图上或板书于黑板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咀嚼例题,却鲜有人回到课本再理解一遍原汁原味的知识。似乎通过教师传授新知就已经实现学习目标,课本只是让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的。提起阅读教学,教师总会想起语文教学的琅琅书声,学生总会想起丰富有趣的故事,阅读似乎与数学关系不大。果真如此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一、数学教材的特点
  1.教材具有专业性。众所周知,《数学》课本总是处于不断的更新当中。它是由数学课程教材研制组、学者、心理学家及一批优秀的一线教师在考虑知识结构、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生理、心理特征而精心编写的。一套教材能够在全国各学校推广使用需历经反复的审核、研究和修改。教师根据课本组织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比较系统,知识点难易有合理的层次,学生易于接受。
  2.教材具有情感性。《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总体目标提出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经验、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教材关注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不光考虑到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形成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情感性。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6册“年、月、日”第一课中,教材以多幅图片导入课题,这些图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其中2001年申奥成功让学生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感。
  3.教材具有开放性。现行教材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重深入挖掘数学文化,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材创设了大量多维度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拓宽思维。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6册为例:第11页的 第4题“谈家乡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第8页做一做中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可以上网查资料、翻阅相关书籍及咨询长辈等多种方法寻找答案,有助于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索并解决问题。
  二、如何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上述认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到以教材为本,通过理解例题、明白学习目标、内化知识、有的放矢练习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新课讲授前的阅读。新课讲授前的阅读也叫质疑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材的一种方式。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学生根据新知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有关的数学文化背景等。如在学习时间的知识时,课前我就布置了让学生自主去搜集我国古代时间表示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对此极有兴趣,有的上网搜索,家中没有电脑的就去阅览室查询……在课堂交流时,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从看太阳的影子说到点香计时、沙漏计时等,说得头头是道,有的居然说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大家都沉浸在古代的数学文化里,感受着古代文化的魅力。
  新课讲授前的阅读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后,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告诉学生答案在教材的哪一部分,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后也就完成了新课讲授前的阅读任务。
  2.新课讲授中的阅读。新课讲授中的阅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学习新知。教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前半部分问题后,引导学生运用相同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通过阅读教材以共同讨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领会和见解,(如:二人一组、四人一组)让学生尝试独立探究后半部分问题的答案。
  采用新课讲授中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安排好阅读的内容及侧重点。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写法时,我就采用先讲解商中间有0的简便写法后,再提出问题“商末尾有0的简便写法又应该怎样写呢?”让学生两人一组翻开课本第29页运用迁移法找到答案,学生根据309÷3简便写法的模式,通过对比看书,找到了420÷3末尾有0的简便写法该如何写。阅读教材不光是琢磨概念、法则和定义,也可以是分析例题,寻找解题方法,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3.新课讲授后的阅读。在教师分析与指导下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立即掌握新知,这时阅读课本就十分重要了。教师讲解新知后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可以通过课本让他们及时查漏补缺。像概念性很强的知识或是接受性较多的知识,采用新课讲授后的阅读方式则较容易收到实效。教师引导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书上的文字叙述统一起来,学生的记忆也更清楚,理解也许会更透彻。如学习《数学》教材第6册中第84页的公顷、平方千米的内容时,教师在教学完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勾画进率,对比每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变化有何相同、有何不同,学生对于换算的相关问题就能由此透彻理解、切实掌握。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由张德二研究员主编的《中国三千年气象史料总集》(以下简称《总集》)的出版,是中国历史气候学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这与时代的迫切需要、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视与几
目前,互联网这种新型媒体正以其特有的自由、个性与互动性,以其代表群体的分量,以其观点意见的直率、全面,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密切联系,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交流与合作。  一、创设互动的学习情境  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故事、游戏等学习活动
从窗外吹来一股凉风,微风与我的头发做起了游戏,吹散了我的思绪,也吹来一丝回忆。握着手中的笔,我在粗糙的纸面上画下一个图案。哦,是纸飞机。不知怎的,手习惯了在抬头短暂仰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省特殊教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
期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阴雨连绵的季节里,也实属难得了。下午烈日当空,待在屋子里,人的心情也烦闷得很。祖祖说:“不如出去走走吧。”妈妈也附和着,提议道:“去江北公园吧,好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隐”。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几乎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应用题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题意,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下称《意见》).从今年起,足球项目将纳入中考体育考试的选测项目;同时,还将继续探索
期刊
一片叶子轻旋而下,有人说“秋天来了”,有人感叹时光飞逝,有人怀念起这棵树最繁茂的时候.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倾听一片落叶的声音?rn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声音——饭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