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8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听、说、读、写四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多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论述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语文的基本规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单列了“说话”“听话”一项,同“阅读”“写作”平起平坐;教材也编排了较为丰富的说话训练内容。为了能尽快转入素质教育轨道,更好地贯彻大纲精神,把握教材中说话训练的内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浅谈几点看法。
  一、 准确理解和把握大纲要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好大纲要求。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听话、说话的要求是: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听话、说话要注意文明礼貌。在这个总要求下,各年级又有具体的要求。如低年级的要求是: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高年级则是: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这些具体的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纲提示的训练与培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化的。教师在教学时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说话训练素材,能动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教材改变了以往说话训练的内容,几乎每篇课文后面都提供了说话训练的相关内容。如《七色花》一文中是:说说七色花对珍妮做了哪些事?如果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先说说,然后再写下来等等。在这些专项说话训练中,教材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训练融入其中。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提供的有形与无形的说话训练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能动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从学生已有的说话能力的基础出发,进行分层次说话训练,发展他们的说话能力
  儿童天真、好奇、富于幻想、乐于创造,在说话训练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教学中老师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也要进行灵活的处理,使他们的说话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如在教学《说声对不起》时,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最后复述课文内容,同时允许并鼓励他们丰富原故事的内容,让他们对故事再加工、再创造。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也要考虑全体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使他们在具体的说话实践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使之转化为自觉参与说话训练的强大动力。
  四、多种渠道进行说话训练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再沿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对学生灌输,搞“一言堂”,让学生被动地听说,而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主动地去听说,教师只是画龙点睛地予以启发、引导。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先启发学生把事件线索讲出来。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在说话训练中,力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形式的说话方式来发挥他们内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学习《跳水》时,组织辩论“船长用开枪让孩子跳水的方式好不好”,让学生分甲乙两方,各抒己见,在辩论中理解当时特定的情境,船长急中生智的正确。
  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在校内,师生之间的接触交谈,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与学生交流,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表率,而且要随时随地纠正学生在交谈中出现的口误或语病。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每天在课前进行五分钟的说话训练。如果有说错的词、句,就及时纠正;对说得精彩、优美的词句就予以肯定和表扬。因此,五分钟的说话成了同学们感兴趣的一项活动。
  在校外,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多方面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家庭与学校要密切配合、协同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孩子每天听广播、看电视等等,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说话能力。
  五、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小学低年级处于启蒙教育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灵中那种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在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中都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教师的语言行为是不是规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与学生交流,要注意说话规范、亲切自然、有礼貌。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技巧和基本的方法,如敢于说话、说话文明、仪表大方等。
  总之,说话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不同方面,采取多种方法,切实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教学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述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应如何通过对词、句、段、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呢?基于阅读
作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件头疼的事。那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不惧怕作文呢?对待这样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的热情呢?下面就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元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中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