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突发情况处理艺术例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些突发情况若是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希望课能够按照自己预设的进程顺顺当当地上到结束,极力避免突发情况的出现,但突发情况往往不期而至。其实,教师应乐观地把它们视作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教学契机,并且加以引导和利用,转化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语言文字训练,并使学生得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突发情况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资源”,教者若能引导得法,利用巧妙,可以很快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举例谈之。
  【案例1】“你喜欢用哪种颜色的粉笔写课题?”
  上课铃一响,我夹着二年级语文课本走进教室上课。几句简单的谈话导入新课后,我准备要板书课题,却发现粉笔盒里的白粉笔用完了,只有几支彩色粉笔。心想:白粉笔怎么这么快就用完了?哎!算了,就用彩色粉笔写吧!(同许多老师一样,我一直都是用白粉笔板书。)今天要学习的是《秋游》这篇课文,用哪种颜色的粉笔写呢?我正要拿一支蓝颜色的粉笔写,忽然灵机一动,不如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用哪种颜色的粉笔写《秋游》这个课题呢?”这完全是个即兴的提问,答案无所谓对错,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学生显得很感兴趣,顿时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我随即点了几位回答,答案也是很有意思:
  “我喜欢用蓝色,因为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
  “我喜欢用黄色,因为秋天的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金黄金黄的。”
  “我也喜欢用黄色,因为秋天公园里的菊花也是黄色的。”
  “我喜欢用黄色,因为秋天里,不少小草和树的叶子都枯黄了。”
  “我觉得用白色好,因为秋天蓝天上的云是白白的,而且地里的棉花也是白色的。”
  “我喜欢用绿色,因为秋天里还有不少树木和草的叶子是绿色的,特别是学校办公室后面的那两棵松树,叶子还是那么翠绿翠绿的。”
  ……
  没想到学生的答案这么多,这么精彩!怎么办呢?总不能写一个课题用上几种颜色吧。我决定让学生举手表决——“同意用某种颜色的同学请举手”。最后发现,喜欢用蓝色的最多,大概是多数学生喜欢秋天那湛蓝的天空的缘故。于是我选了一支蓝颜色的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秋游”二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很主动,也很活泼,学习兴趣显然是被刚才那一“选粉笔”的问题调动起来了。
  评析:白色粉笔没有了,对教师而言本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可能到隔壁班级借两支白粉笔或是随便挑一支彩色粉笔凑合着写了,这样就错过了一个鲜活的教学契机。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白色粉笔没有了,这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随机发生的真实事件,相较于教师精心设计的“假事件”,学生对真实事件表达看法的积极性要强烈得多。因为人都有表达自我的心理需要,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上来,也就有了后面的精彩发言。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把“用哪种颜色的粉笔写课题”这个小问题及时抛给了学生,而这个问题的解答又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当学生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踊跃发表看法的时候,教师实际上已经营造了一个课堂教学的良好“心理场”,精彩的发言虽在预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了。
  【案例2】“他还没有说完呢!”
  这是一节三年级公开课《庐山的云雾》中的一个片段:
  学习生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用“姿”字组词,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资源’的‘资’。”(前一课《美丽的南沙群岛》中刚学过“资”这一生字,学生显然是混淆了。)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还有的赶忙插话:“老师,他错了!”我并没有立即纠正这位同学的错误,更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地说:“他说得很好!请大家不要笑。”在全班学生惊讶的同时,我微笑着说:“他的话还没说完呢!”这位学生在我热情的点化下恍然大悟,大声地说道:“‘资源’的‘资’把下面‘贝’换成‘女’,便是‘千姿百态’的‘姿’。”台下,一阵掌声。
  接着我又把“资”和“姿”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形近字的音形义的异同并分别进行组词,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两个生字。
  评析:这一个环节我成功地借鉴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程门立雪》中的做法。在组织教师评课的时候,不少教师针对这一环节赞叹道:“孙老师面对课堂突发情况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实在令人称道”。小学生因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在求知过程中产生错误是极为平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一般说来,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这是最徒劳无功的,只会打击学生的自尊,挫伤学生的自信,断不可取;第二层次:态度温和,但是“明确”纠错,缺乏一定的艺术性;第三层次:将学生的错误加以引导,使之成为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资源。不言而喻,这一层次是教师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不仅给学生一个成长的机会,也给教师一个磨砺的机会。就如本案例中,教者在明知学生出错的情况下,不是当即纠错,更不是冷嘲热讽,而是赞叹道:“他说得很好!”进而引导道:“他还没有说完呢!”看似不显山不露水淡淡的两句话,实则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既制止了其他学生的哄笑,又点醒了犯错的学生,还保护了犯错学生幼小的自尊心,巧妙地化险为夷,可谓一举多得。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理想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深与浅、远与近、疏与密的最佳结合,即问题要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要有充分的延展性。如何让新课标下的课堂问题设计巧妙而恰当呢?我认为可以
蔬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孩子手中的创意宝贝,快收集一些蔬菜,动手拼一拼吧!
4.8.3电石渣calcium carbide sludge电石水解获取乙炔气后的以氢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废渣.4.8.4钢渣steelslag平炉、转炉、电炉等炼钢炉排出的以氢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废渣.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就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感悟。我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  一、读品“共舞”,“悟”出
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作文。小学生的作文练习通常是把他们自己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内容或者亲身体验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练习。但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停留在随意性和无意性上,不太留意观察周边的事物,于是小学生们总觉得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这也是语文教师一直头疼的问题。学生的文章不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就是语言枯燥、内容单一,习作教学低效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提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过节的呢?有没有表演节目?有没有吃大餐?其实,奶奶也准备了一道充满童趣的水果甜品来为宝宝庆祝.请宝宝协助奶奶一起做一做吧.
你的词汇量够大吗?反应速度够快吗?玩一个词汇接龙的游戏测试一下吧!妈妈先说一个字,然后宝宝和爸爸分别说出包含这个字的词语,开始!
期刊
立夏宜吃蚕豆,蚕豆不光可以煮着吃、炒着吃,还能吃出很多花样哦.今天,宝宝就和奶奶一起来做一道美味的青汁蚕豆花样小馒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