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明确目的,激发阅读动机。语文教材中阅读内容是丰富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通过诱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阅读兴趣。学生的主动阅读动机一旦形成,便對阅读产生兴趣。
  如教朱自清的《春》,我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家乡春天里的景,然后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春景会让你更向往,你想感受一下吗?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阅读,带着情感去品味作品,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
  2. 找出闪光点,激发阅读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应尽量找出学生阅读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不要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如提问学生时,不一定要学生答对了才可以赞扬,我们可以赞扬学生回答响亮、普通话流利、用词恰当等。即使答错了,听了老师的赞语,他们也会感到喜悦,不会因“失败”而挫伤积极性。适度的赞语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苦读”为“乐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指导他们在阅读前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具体计划,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阅读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思”即思考文章“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读思结合,做到“读而未晓则读。”
  3. 培养学生边读边圈点边摘录边写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圈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摘录文章的优美句段、名言警句和写读书笔记。
  4. 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要自觉利用工具书去解决。
  二、结合实际,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地自读课文,布置具体的自学任务,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让他们根据思维的规律开展活动。如预习《驿路梨花》,我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a、“梨花”的含义是什么?b、“梨花”的三种含义之间有什么联系?c、以“梨花”为题有什么妙处?要求学生一环一环地分析理解,借助语言线索进行必要的分析、概括,按照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进行。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得到提高。
  (二)重视启发诱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启发学生分析推理,按照逻辑规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故乡》中,宏儿和水生二十年以后的友谊是否如“我”和中年闰土那般隔膜?《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长衫哪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命运如何?让学生去分析、推理,找出正确答案。只要教师经常诱导学生去分析、推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便能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强课后练习
  首先,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的创新才能。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作家的情况,我利用小黑板在各组之间,开展了语文知识沙龙竞赛;同时摘录名家的名言妙语、警句,让学生搜集或自我创造一些散文和诗歌,通过开展诗歌和散文的朗诵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其次,结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适时向学生推荐些品位高、质量高的读物。学了《狼》,可向他们推荐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向他们推荐《水浒传》。同时列一个比较适量的系统的清单,以解决学生课后不知“读什么”的问题,以推进与学生的交流。
  另外,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树立新的求学观念。比如,中学生上网玩游戏等社会问题。我先让学生从社会上、生活中、家庭中、同学中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利弊,这样在向学生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数学意识。  一、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数学的习惯  
【摘要】《青丘揽胜图》(简称揽胜图)中出现的名胜地按照所属的道来看,可以发现全国八道都有所分布,包括朝鲜时代以五岳闻名的三角山、金刚山、智异山、妙香山、白头山,以及天祭坛所在的摩尼山、太白山等,显见人们对疆土的挚爱与强烈的历史意识。此外,《青丘揽胜图》还网罗了朝鲜时代脍炙人口的代表性的关东八景,以及平壤、公州、扶余、庆州、开城以及汉阳等韩国古都名胜地等。图中标识的名胜中,目前国家指定的文化遗产共确
一、“小”——以小问题、小角度、小活动为支点,让课堂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1. 小问题,大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许多学习主题还是属于比较抽象、陌生的领域。在落实课程时,宜从小问题入手,去感受主题的深刻内涵。如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技术真神奇》一课,学生对于“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推动发展”主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六小”活动:①寻找生活中一个小细节来认识科学技术对我们
文章不是无情物。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灵犀互通,情感共鸣,必能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语文素质。  一、激发情感因素要
课堂提问极具艺术,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巧用提问艺术,有针对性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呢?  一、针对课题,问出兴趣  引入数学课题的方法有很多,但要想既吸引学生浓厚兴趣,又唤起学生迫切的求知心理需要,采用“设疑”法引入新课题无疑最好。例如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每一级学生应掌握的词汇及习惯用语在数量上和使用上的要求。七级目标规定:学会 2400 个单词和 300~4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目标规定:学会使用 3300 个左右的单词和 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九级目标规定:学会 4500 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一、通过构词法学习单词  英语单词是由词根,词缀构成的。学
摘 要:社会的网络化对传统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党建工作如何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我国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但是目前所开展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应该改变目前由高校分散建设,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在全国形成合力的不利局面,加大统筹中央、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的相关工作,在系统建设、人才储备、实施手段等方面大力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深化我国大学生党建进网络
摘要:南方方言尤其是广东诸方言母语的学生,基于语言差异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学习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具有第二语言习得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本研究借鉴外语学习社会教育模式理论,统计分析了广州大学在校学生2005年到2009年21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及其背景数据,论证以下假设: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现阶段对其应用范围及应用水平具有法规强制性,广州地区大学上述学生越来越重视学习普通话及参加普通话测试,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学艺术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评价方式等相对客观因素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要想语文教育适应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唯有注重教学艺术建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转变观念,创设宽松氛围  在观念上,老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中的陈旧观念,教师是学生成长的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要变,教学方法要变,教育观念更要变。那么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呢?教师应该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目的不在于自己去认识教材,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理解、去认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如何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我想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秘诀、最好的老师。  一、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