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饰演的“三重角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是学校师生群体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学生的教育者、教师的引领者,以及各类关系的协调者。做一名合格的校长,就应该充当多重角色,在不同的角色转换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推进学校整体稳步的前进。
  
  做学生的教育者
  
  校长可以不承担教学任务,但不能不进行教育工作;校长可以不站在讲台上,但不能不走进学生。校长的身份,首先应该是一名教师,每一位校长都是教师,而且是特殊的教师。也许因为具体工作性质的原因,校长不能像普通教师那样深入教学一线,针对一班几十名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但校长同样面对着学生,而且校长所面对的学生绝不仅仅局限于几十个,他要面对全校几百名甚至几千名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校长所承担的任务,就是如何将其培养成才,如何在学校小群体内宏观地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教育,促进其整体发展。因此,校长应该做好教育者的角色。校长只有确立自己教育者的身份,才能眼中有学生,才能使学校的教育“以生为本”。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应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校长应具备完善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方法。只有具备这些教育理论知识,才能保证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确保校长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遵从教育规律,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应该走进学生。脱离学生的校长绝不是一名好校长。只有走进学生,校长才能了解学生的心声,才能掌握学生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才能改进学校管理的方式与方法。因此,校长应主动地走进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敬爱长辈,做学生的贴心老师。校长可以定期参加学生会议,在校会上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聊天,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设立校长信箱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把握学生对于学校的意见与建议。
  作为教育者的校长应做教育的研究者。校长只有深入研究学生,才能将学校的教育工作引向科学高效的方向中来,才能使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深入。作为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出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 等多本教育专著。这样研究与探索成就了他的帕夫雷什中学,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做一个教育者身份的校长,就应该如此。
  
  做教师的引领者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还要着眼于教师的发展,因为只有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校长应承担起引领者的角色,做教师发展的促进者、领跑者、引导者。那么,校长如何做好教师的引领者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魅力引领。校长的魅力是对教师最直接的引领,校长的个人魅力可以影响教师的发展,改变学校的风气,一个善于钻研的校长,可以带出一批善于思考的教师;一位勤于读书的校长,可以营建一个书香的校园;一位热衷写作的校长,可以创造一批反思型教师。因此,做为校长,应该有足够的魅力。这魅力来自于校长不间断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脚踏实地的探索。校长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对教师施加影响,才能真正起到魅力引领的作用。
  制度引领。校长的魅力是一种无形引领,这种引领是一种潜意识的,而制度引领则是一种公开性的方向引领。校长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制度对教师加以引领,促使教师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开拓创新。以制度为保障,用制度来约束,从而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促使学校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文化引领。校长应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炼学校的文化特色,以文化精神引领教师发展。每一个学校都有其固有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是学校经过历史沉淀而形成的潜在的精神内涵。校长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切实起到引领教师发展的作用。
  
  做各类关系的协调者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小群体,这个社会小群体中存在着诸多关系,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作为校长,应该妥善处理学校内外各种关系,化解校园内部矛盾,协调学校与家长、与上级领导的关系。
  化解校园内部矛盾。学校内部矛盾时时存在,包括教师与教师的矛盾,教师与学生矛盾,教师与管理者的矛盾。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作为校长,应该具备化解校园内部各种矛盾的能力。矛盾面前,校长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公平公正地对待,采取妥善的方式,将矛盾巧妙地加以化解。
  协调家校关系。家校矛盾也是学校矛盾的聚焦点之一,校长需要协调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首先,校长应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冲突。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学生家长却因为知识水平与专业局限的原因,他们对于学生的家庭教育往往背离教育教学规律,与学校教育唱反调,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对此,校长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开展讲座培训的方式,对家庭教育做指导,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其次,学校应将收费标准、奖惩制度予以公布,做到公开透明,给家长一个明白账,避免因为信息不公开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误解。再次,要维系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家长与教师因为某种原因产生矛盾的不在少数,而一旦产生矛盾,便会找校长理论,对此校长不能听信一面之辞,既不能让家长利益受损,也不能让教师无辜受屈,因事而异,灵活应对。
  搞好行政关系。学校要谋求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因而校长应搞好与上级行政领导的关系。首先,校长应带领学校教师做出成绩,以高质量的办学水平说话,创造机会,引起上级领导的足够重视,邀请领导视察学校,搭建对话平台。其次,校长应灵活应对上级领导的行政干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往往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束缚着学校的发展,因而对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校长应该灵活变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行政干预应坚决执行,而对于不合理的则要巧妙应对。
  “学生的教育者、教师的引领者、关系的协调者”,校长需要饰演这三重角色,只有将这三重角色演好,校长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聋人学校)
  编辑 朱桂英
其他文献
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因素等多项指标的测试、分析 ,揭示了学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内在关系 ,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特殊功能 ,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
在确定心理健康涵义与分析高校中年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现状的基础上 ,以山东省师范院校 40~ 5 9岁女知识分子喜欢的体育锻炼内容、参加体育锻炼前后心理健康反应为依据 ,论证和
足球运动员平原及高原匀速耐力跑时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高原所有受试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率漂移现象。但高原各心率指标均高于平原。不同运动能力受试者所存在的心率漂移现象
名校与名校长: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是京城百年名校,北京市高中示范校;王建宗,2007年任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1998年至2007年曾任北京市育才学校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主任、北京市名校长研究室研究员。    “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这话认同者与引用者均多,而真正做起来,领导好思想又十分不易。从事校长工作十几年了,我积累了一些思想领导的认识和经
随着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培养教师从教材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于2005年开始组织全市范围的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活动,以教学设计思想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新课程实践中关注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三级课程管理方式及“一纲多本”的教材运作思想体现出
运动性心肌肥大与机体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 ,观察降脂灵 (JZL)对血管紧张素Π(AΠ)诱发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研究表明 ,不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地透过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去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其实,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不在于教学手段有多么先进,不在于课
全能评分表不仅是评定运动员成绩的非常重要的依据 ,而且对全能运动的训练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田联公布的全能评分表 ,存在着一些问题 ,包括 :起点、终点是否合适 ,各
学校要取得本质意义上的和谐,必须实行“文化管理”,用文化来激励人、鼓舞人、约束人、凝聚人等等,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目标是学会学习、懂得感恩、强健体魄。其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教育的本质基础上,能够统筹兼顾,注重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文化管理”、“干部工作贡献率”、“民主评价量化”等一系列更为灵活和更具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干部与教师一学年的工作业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