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维中的短板效应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高考试题中,每年都有几道分值很高的综合试题,这些题目所涉及的物理过程环环相扣,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往往是后一个过程的条件,一个环节出错,可能全盘皆输,在阅卷过程中,这类题目的得分往往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很高接近满分,要么很低,几乎不得分.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新课改实施十几年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初中物理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充满着探究活动,作为初中物理重要课程内容之一的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从新课标课本教材中设置的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也可以看出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弊端,特别是部分观念守旧的物理教师总是认为物理实验只是为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服务
运动学中有一类问题,称成为“追及”问题,即同向运动的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由于两者速度的不同,在相同时间内二者移动的位移就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何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何时“两物体相距最近”,甚至“两物体是否能相撞”等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看两物体速度达到相同之前各自运动规律及其位移大小,再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具体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再次相遇之前何时相距最远  这类问题一般这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十年广泛使用讨论后,修订出版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版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两版课标对比研读之后,发现修订前后变化很多,之前本人所写两版前言部分之对比的文章发表于《中学物理》2012年第24期上,现在我继续就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部分修订前后的变化做以比较.  两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期刊
物理学中许多量都是连续量,例如时间、分布性电量、分布性场能等等,连续量的处理常借助微元法来分析,微元法就是把有些物理量化成无限逼近零值又不为零值的“元过程”(微元)来分析,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要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笔者在做电荷的相互作用时,用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两根细长的丝线悬挂在空中保持平衡,待被悬挂的玻璃棒稳定后,用另一根同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悬在空中的玻璃棒.根据“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理论,我们觉得两玻璃棒应该相互排斥.可是实验中两根玻璃棒却相互吸引!这个实验现象使笔者对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图5.1-2(电荷的相互作用)的实验有所怀疑,这个实验是否会能说明“同种电荷
I. 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写出所缺单词。   1. Here is my a____. Welcome to my home on Sunday.   2. Lisa comes from Japan and she can speak J____.   3. David can j____ the Chess Club and play it
期刊
随着新课程实施过程的不断推进,高考也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中学物理教学的要求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力学中的动态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要点和热点,因此让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这类问题中的物体
新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第十八章第一节教学内容为“电能 电功”,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学生会用公式W=UIt进行计算.为此设置了一个例题进行示范讲解.  例题 有一只节能灯接在220 V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0.09 A,计算这只灯使用5 h用电多少千瓦时.  解 W=UIt=220 V×0.09 A×5 h=0.099 kW·h.  所以,这只节能
临界问题、极值问题、瞬时问题和终态问题是中学物理习题中经常出现的“四大问题”,这四类问题往往涉及物理过程较多,所给物理情景较复杂,且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求解,因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四类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并将逐渐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1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变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物体从某种特性变化为另一种特性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通常叫做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