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与课后练习题融通 嵌套纸笔作业减负增效——以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教学为例

来源 :小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创新性理念,也是一个“核心概念”。教学既要聚焦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又要兼顾非语文要素。阅读教学将语文要素与课后练习题融通整合,并适当嵌套纸笔作业,联结过程性评价,能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双减”政策预定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寻求语文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转型的过程中,在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单元编排的素养导向理念的同时,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也应该由千篇一律的单篇教学向立足整体视角、探究任务驱动转变。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对比研读四篇选文的关系,选择口语交际“辩论”作为切入口,基于主要任务,系统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语文课堂学习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知识到素养的跨越。
<正>静读与语用是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是语文滋养学生情感和心灵的享受性学习。所谓静读,即沉静阅读。注重沉静阅读,享受沉静阅读的滋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场域。静读可以让学生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力求入情入境,读出一种自我沉醉感,一种沉静的心境,一种阅读的纯情,一种心净的境界,没有杂念,没有浮躁,静品细读。可以这样说,沉静阅读就是一种纯情阅读。
期刊
语文是一门有着深厚历史传统的课程,文质兼美的语文课文大都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在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掌握一些科学的历史认知,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课文呈现的历史因素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文献、历史掌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历史认知,实现语文课程“学史明理”的系统化要求。
童话对儿童心灵世界的关注,奠定了它在儿童的心理成长方面的独特价值;童话的精神品格,让儿童体验到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童话幻想的特质,扩展了儿童精神世界的广度;童话鲜明的语言风格,让儿童感受到语言的不同美感。对童话价值意义的探寻,有助于充分发挥它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价值。
篇本联读是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将“这篇课文”和“整本书”进行多回合、多层次的联结阅读,从而实现单篇课文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交融共进。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语文要素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教学时可以从梗概、情节、人物入手,设计差异式、问题式、整合式三种联读单,进行篇本联读,落实语文要素,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初试身手》是习作教学中的片段练习,将其与其他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能精准推进习作单元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初试身手》,挖掘教学的诊断功能,探索习作单元能力培养的不同路径,实现统编教科书由读到写、顺学而导的编写意图。
在童话中,物体常以拟人化的方式出现。童话中的想象需要以“物性”为依托,让角色、环境、情节合乎逻辑,入情入理。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应提示学生遵循现实生活的规律和童话逻辑进行创意表达,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其语言和思维品质。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非纸笔测评的目标指向出现的偏差,提出从学生视角出发,以评价量规为支点,尝试实践“六阶一环”的测评途径,聚合资源助推师生成长,探究具有表现性评价特点的学评项目,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语文水平的关系非常密切,逻辑思维的培养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教学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与文本深度对话,重视语文综合学习,重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教学时容易出现学生查找资料缺乏方向指引、学生运用资料缺乏针对性、教师引入资料的内容或时机不当等问题。明确查找资料的方向和途径,传授梳理资料、消化资料的方法,在恰当的时机使用准确的资料,是解决问题的三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