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识道一杯日常茶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参加过一场很讲究的茶道沙龙,席间喝明前茶,听古琴奏《鸥鹭忘机》,打香篆的老师执着于让每一个人观赏香篆的模样,仔细闻,燃香里有乳果的清甜。来宾包括我都穿着素雅的棉衫(这是茶会主人的唯一要求),大家端坐着,气定神闲地端杯、交谈,在很宋朝风格的茶室里,赞叹插着松竹和小苍兰的花器很美。不可否认,所有陈设都是美的。当有人谈到千利休先生和日本茶道,我听到的唏嘘都是较柔美的,大致是在慨叹中国茶道式微但好在这一群人还在践行。深夜,做客的人散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收获与疲倦。
  这般喝茶论道,身色清绝,的确是对美学的介人,茶壶点兵几次,我却仍想着回家独自再喝一杯自在茶。太多逸发风流的神思,在茶道沙龙被郑重地需要,其实是一件挺不轻松的事,让我在喝一杯日常茶的时刻里,暂且慵懒休歇吧。
  或许每个人对茶道的理解不同,正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心灵景象,对于我而言,识得茶道,不过是在喝一杯日常茶时。
  这味东方的茶,从做药用时被看见它的物理属性,到成为权贵阶层消遣的内容时,它又是品味心性的载体,再到历史上的今天,它已是处处人家都能拥有的日常。这是商品维度茶的身份迭代。巷尾、湖上、桥洞下,处处可喝茶,时代的沸水将茶冲荡了一遍又一遍,但不会淘洗掉茶道的存在。中国历史里几朝几代倾注在茶里的道,本就不是日本茶道的严谨程序,它更像是一种心灵上的领悟,是一种态度和真心,也是一种淬炼于生活后的内视。
  所以我觉得,我参加的那很美很讲究的茶道沙龙,更像是一场水准极高的茶艺雅集,彰显着美学和艺术,是向外的力量。而茶道,更像是向内的叩问,对心的观照与慢读。
  我是在喝一杯日常茶的时刻里,识得一点茶道的况味。
  一个人在屋子里,是侘茶的“侘”,一个人在屋子里喝茶,是我生活里的日常。人宅居家里,茶与心都与他人外物保持着距离,于是心有了空间,这空间有留白的深意。千利休先生提出的侘茶,诧是寂,寂有孤清之感让人生畏拘束,如日本茶道的约束。但人在屋子里喝一杯日常茶,趋的不是寂,是静。
  一杯日常茶,是不必过多修饰的饮茶时分。不必穿着中式棉衫,不必焚香或插花,甚至连茶席也不必布置,不必刻意止语,美也不是必要性。喝一杯日常茶,行茶的流程也疏离了茶道的规范,去掉了一点仪式感,再暂忘了一些章法,显得更闲逸自我。看似最不接近于茶道演绎的过程,却恰能回归自己最舒适的状态,这是对心的一种款待。
  木村宗慎先生,也是在日常里款待自己的心。读《一日一菒》,总觉得这位作家的茶道时刻十分自在。书中不说茶,但和果子离不开茶,每一份和菒子,对他来说就是一场茶会。我想,这三百六十五场茶会,大部分都是作家在对谈对饮自己的心。日常的茶席间,他自己的心灵景象,就是他悟得的茶道。在这样的践行里,他提出茶道要破开约束,进人自由自在的境地。
  还有什么比一个人喝杯日常茶更无拘束的茶事呢?木村宗慎先生通过一日一菒,表达他款待上宾的真诚心意。人生更多时候,真正的上宾是自己。栖栖遑遑世间行事,我们每一个人,最需要宽慰的是自己,最需要款待的是自己的心。有人在郑重的行茶间,丰盈内心,有人在推己及人的分杯时,疏解得道。不同的人,有能感知到的不同茶道。对于我,无拘束地为自己泡一杯茶,比在讲究风雅的雅集上举杯,更能让我呼应到内心。在艺圃延光阁喝茶,靠水临窗,二人对坐,盖碗言笑,那一时刻内心感受也很充和,但没有什么间隙,能让我想想丘壑间的心事。
  我把喝一杯日常茶的时间,叫做我自己的茶道时刻。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简单单喝一杯日常茶,是我在日子里真实、致用的场景,识道一杯日常茶,是生活的一种丰钾物致知。
  但识道一杯日常茶,并非等同于一切从简。日常茶的简单,在于不强求,但它依然是具备审美的。自我感受上的舒适,也是一种美学体验,一杯日常茶的道,是在不强求的美学场景里,疏解自己。
  可以在褥热的午后,大口吞下一杯放凉的茶,也可以在晚来天欲雪时,剪下梅花插瓶,喝一杯茶。宾客在雪停时散去,万籁俱寂,煮一壶茶,专注地看茶叶沉浮,那是一杯给自己喝的日常茶。
  没有洁净的雨露清泉来御茶,又有何妨呢?历史上美好的御茶之水,早已润泽过心境。“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内柳风凉”、“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是曹雪芹先生的审美,在炎夏采集荷叶上的露珠沏茶,在冬夜用洁净的雨雪之水泡茶,是簪缨贵胄的讲究。“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是闲逸文人的情趣,白居易用山泉煎茶已经很风雅,更有活得活色生香的张岱,推崇出了楔泉。楔泉煮兰雪茶,香气馥郁,可惜这楔泉因名气大振,后来被封锁住,只允官用,最终又遭人破坏。太精巧之物,来之不易,所以失去时也会惘然,不如日常茶,来得轻易,得失都从容。贵胃、文人煮茶的精致,通过水为载体,最终彰显的是人的一颗会生活的心。对于我来说,存一份这样的水太难,而喝一杯日常茶时的心情,却并不逊于他们的心。无需刻意等待别致的水,因为美好的水流淌過你的认知,你归纳过的一切,都是心中道的组成部分。
  美物无数,自有枯荣,我们并非要得到足够多的美物,才能从美中得道。我们也并非要喝过规范仪式里的茶,才能感受醍醐。我们爬出浸渍内心多年的沼泽,也许不是经高人指茶点化,而是在一个特别平常的早晨喝下一杯茶时,倏忽就有了力量。一杯日常茶,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触及的人口,那些在2020年的春天里苦尝了失去的人们,别人怎么安慰都是外力,最终也得在日常里,拍拍时代里的灰尘,嚼碎了肩上的山,找一条自己的道走出来。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自饮茶成风,在文人士族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茶文化后,茶这样洗涤心灵的事物牢牢占据了文人雅士的心,成为多少文人爱不释手的心头好。其中,就有一位明代的散文家,张岱。  说起张岱,大家一点也不陌生。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漫游八方,明朝灭亡后,他避居山中,布衣长发,于落拓不羁和穷愁潦倒中著书立说,直至生命的终点。正是因为在国破家亡中冷眼看世,他在《陶庵梦忆》里所描绘的种种美好的事物,才显得更加的美好
期刊
茶是有前世今生的。茶的前世在山中,每日餐云饮露,收集晨风的轻柔,春雨的清润,泥土的芳醇,野花的香气。然后再酝酿成甘苦清幽的醇美,等待着在下一世释放。  茶的今生在一只白瓷盏里起落沉浮,在水中重拾那些烟云过往,把回忆一点点释放。水便有了颜色有了清香,这一泡水也就有了名字称之为茶。明黄清澈的茶汤,袅袅升腾地云烟氤氲着茶的前世今生和云水茶心。  茶是武夷山的大红袍,杯是德化的白瓷,水是太行的山泉,想来这
期刊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  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  睡魔何處,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一一[宋]张抡《诉衷情·闲中一盏建溪茶》
期刊
雨是一场短暂的栖居。没有永远的晴天,却也没有落不停的雨,雨来的地方是天上的云,留驻的地方是人间的水。  云水之间,经过一场雨。雨水有时浙沥沥,有时哗啦啦,还有的时候奔涌急促,像是生命中的某些改变。  如加缪写过的那场雨,是在萦绕数月的疫情终于结束后。雨水冲刷,大地又流淌出生生不息的鲜活。天生的灾,天自会灭,放在更大的纬度上去看,悲伤也只是时代的悲伤,人间冬去春会来,否卦后面跟着泰。  其间周转,受
期刊
在中国,至迟在1.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人们开始在亲人的尸体周边撒放朱砂粉,表明灵魂观念已经存在。春秋战国之际,原始“灵魂不灭”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魂”“魄”二元观,阴阳、五行观念也在此时大行其道。人们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中庸》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厚葬构成了此阶段人们的丧葬观。战国后期社会上出现追求长生不老的求仙观,人们慢慢地相信,通过修行或求得长生不
期刊
终日里喝茶看书,倒是养出个好性子。尤其爱倒腾些瓶瓶罐罐,杯子碗盏。时间久了,日日里都要抽出时间来擦拭摆放,总是个独处寄情的好时光。爱上茶的时候,你也就学会了享受孤独,从茶里泡出一番天地来。  若是想要喝上一杯佳茗,却也少不得各种繁杂的工序准备。从择茶,择器,择水还需要在一个清气爽朗的好时间,与爱茶的友人认认真真的对饮。一盏好茶不打断的喝上个七,八泡,茶尽人醉。但是这样集中性的一个时辰也是不多有的。
期刊
茶路漫漫,与君共享。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的茶,是蜀地深山里的“老鹰茶”。  云雾深处,崖边野坡,松竹邀月。  每到盛夏,老鹰茶是蜀人最“安逸”的解暑圣品。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也不记得是在哪里,喝到了一碗老鷹茶。  汤色清澈红亮,香气清新人骨,甘冽——隐约山间流水的气息,许多年来缠绕着记忆,忘不了。  有一年,妈妈说云大叔子家有老鹰茶,我们都新奇地跑下去看。茶树稀疏矮小如灌木,不是我想象中老鹰
期刊
当我们身心疲倦,一杯清茶在手,闭目遐思,即使在斗室之中也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效应,甚至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它会带给你好心情”。这大约也是常人都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不能据此便任意贬低其实用的功能和价值。因此,我总觉得《红楼梦》中的妙玉也太矫情了一些。在“品茶拢翠庵”一回中她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不仅过度夸大了饮茶的审美意义,还有一杆子将我辈俗人全部轰到牛棚骡圈
期刊
“平子去已久,余风今复追。未必游春草,王孙自不归。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西河方阅训,诅得解朝衣。”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庚肩吾写下的《游甑山》。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甑山就是名人雅士的神往之地。  甑山在安徽省当涂县城东7.5公里姑孰镇境内。这里有一片蜿蜒起伏的群山,峰皆不高,不过一两百米,却森林茂密,葳蕤葱笼。  人山,可见一峰壁立百仞,群山环供侍立,“尊重如袍
期刊
因为一场天花,选定了一位天子,这在我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权力交接了。  “天花”二字,听起来浪漫,容易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天花乱坠”之类的神话。但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天花病毒却是人类的第一杀手,曾夺去无数人性命。即便是医疗保健措施相对优握的帝王,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清朝皇帝顺治、康熙、咸丰和同治等,都曾染上天花病毒,或是不治身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