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从“无效”走向“有效”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氛围及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学过程仍缺乏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如何让我们的课堂从“无效”走向“有效”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一、灵活处理新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基于此,教学中,在反复研究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笔者从五个方面对新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取得了最佳的使用效果。
  1.改变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地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的素材。如,教材中的“用数学”尽量用画面呈现事物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渗透“问题解决”的思想。
  2.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在教学《位置》这一单元时,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刚入学的儿童方位知觉的水平不高,他们只能对“上、下、前、后”进行正确判断,对“左、右”则只能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而且不够完善。一般7~9岁的儿童才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儿童才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而我教的学生大多数年龄为6~7岁,因此,备课时,我们把教参规定的4课时改为5课时,并有针对性地分配了课时:“上、下”“前、后”1课时,“左、右”2课时,“位置”1课时,检测1课时。单元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学生在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性;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理解起来容易,掌握的效果也好。
  4.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如二年级(下册)在学完了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以后,为了使学生学得更为系统,我跳过了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先学习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5.留出适当时间,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演讲活动和智力趣题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渗透数学史、数学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二、树立全新的备课观
  一堂课准备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在备课上,笔者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完全走进”教材。系统研究教材,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更要“蹲下身来”,站在学生的高度,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内容。首先要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前知基础和后继地位;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并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还要吃透教材,在初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
  3.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宝贵而难得的间接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与挖掘。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
  如在教学《克与千克》内容时,我首先想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到了哪些质量单位?学生所接触的物品中以克作单位的多,还是以千克作单位的多?通过思考和在学生中进行调查,我认识到,1克的重量是很轻的,几乎感觉不到,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感知,从克入手建立这一质量单位很困难,而1千克水果、1千克洗衣粉等在生活中却是几乎天天都能接触到的,于是,我重组教材,先学千克再学克,结果课堂教学非常成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
  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要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经过实践和研究,笔者构建出了“生命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框架,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这种课堂教学框架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具体操作为“学案导学—激情互动—诱思探究—练习拓展—分层检测—总结评价”六大环节。
  四、探索新的评价系列
  1.构建“三维”的评价内容。小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不等同于过程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方面。它包括:学习情感、态度,合作、交流意识,学习方法、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过程等的评价。小学生更多的是对学习情感、态度的判断,而对于学习策略、解决方法的评价,则需要教师协同完成。为此,我们尝试从情感、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结果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三维”评价。
  2.构建富有实效的课堂评价。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评价支撑起整个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经过课堂教学的尝试,我从学生的“看”“听”“想”“说”“做”“合作”六个方面制订了详细的评价细则,并发给学生写有针对性评价语言的“表扬卡”。如,“听”方面分为两个层次:愿意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倾听别人发言,能有选择地接受,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我发给他们一张写有“倾听奖”的表扬卡,而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我则在表扬卡上印上一个夸张“大耳朵”,并写上“听力大王奖”,认真地签上我的名字。这样,不同的学生我就可以从他们不同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点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每一节课、每一天都能体验到“我在进步”的快乐。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有效教学。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这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给予阳光、空气、雨露,更需要我们坚持去做,只要上路,我们就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其他文献
<正> 整风运动已经一周年了,人们的政治思想面貌和人与人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共产主义情绪空前高涨,生产战线上也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全国人民乘风破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六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呈现了全民大跃进的宏伟壮阔的局面。就全国范围来说,农业是“一马当先”,“苦战三年,基本改变面貌”。有力的促进了
摘 要: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情境  科技的飞速发展已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以适应教育事业的需要。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利用先进的科技,灵活机动构思,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打造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无形之中也是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儿童的语言需要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来逐步发展,语言交往实践越多,其语言发展也越快。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应当成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纪律;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化、科技化的高度发展,对未来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更新、
人一出生就存在生理上的个体差异,加上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势必导致学生逐渐分化为所谓的尖子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困生往往是或缺少天赋,或没有家庭、社会良好学习环境的
采用压力恢复曲线资料,探索压裂选层的定性选层、半定量选层技术,压裂井试井压力恢复曲线形态与压裂效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选层时可利用压力恢复曲线资料,判断压裂井层的油气层信
摘 要:科学课堂上教与学的桥梁是语言,语言可以决定学生的喜好,同样课堂教学的成败,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学问的多少,口语表达能力也起着关键作用。老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把知识准确、科学、到位而又不枯燥地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科学教学;语言;重要性  语言是老师和学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接通師生心灵的桥梁,也是老师完成职责的基本手段。教师的语言很重要,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苏霍姆林斯基在
马克思曾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可见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如果能在英语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就能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添英语课堂的教学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音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将音乐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  和情感特点
刚刚过去的夏日沉闷未能遮掩全球经济继续透露出的活力和股市隐现的牛气.尽管许多人还没有从不久前弥漫的经济衰退的思绪中调整过来,然而全球经济复苏却已经在悄悄地展开.
<正> 一毛主席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是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应用矛盾分析法,探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英明地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以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从而将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纳入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内,它具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二重性。毛主席这一卓越的分析,便为正确地处理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找出了妥当的途径。我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其所以具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正> 从报刊上所揭露的事实,看到西藏领主们对农民、牧民的迫害异常残酷,极似奴隶主残害奴隶,因此有人怀疑西藏是奴隶社会。还有一种最离奇的说法,如李有义所著“今日的西藏”一书,竟说:西藏的社会原来是封建社会,现在正向奴隶社会转化。这种说法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在我们对西藏社会性质应加以研究,把它确定下来,以廓清种种迷惑,是有必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区分社会性质,是用生产关系来决定的。一个社会,如果基本上是奴隶制生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