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j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和化学变化的一般本质属性,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概念内容的具体化又是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第一个起点。教师必须紧紧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仅就以实验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化学变化规律、基本理论三类概念,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提供真实、鲜明、主动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特性概念
  反映物质本质特性概念的实验,教材中作了统筹安排。为了深刻说明物质特性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的实验,应该是真实的、鲜明的、生动的,直观性强,现象明显,易于激发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例如:培养学生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氢氧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培养学生认识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于是,引导学生推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
  真实的化学实验,就是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本质属性。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只有提供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教师在演示盐酸与碱——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是说明酸与碱反应的特性,可是,事实说明,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就不同于盐酸与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因为前者反应时看不到任何明显现象,而后者则看到了有蓝色的氢氧化铜,现象鲜明。所以,我们设计、安排化学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的鲜明性,才能使学生注意化学反应,使物质特性更明朗、更完整,更生动真实,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同样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由于提供实验不同,会得到不同效果。例如,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实验,用一支大试管盛满氨气后倒置水中,水会在试管内上升,反应出氨易溶于水的强溶解性。可是换成“喷泉”实验,就更加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由此观之,只有用生动、鲜明、真实的化学实验去刺激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化学概念,使具有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在学生大脑中深深打上烙印。
  二、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
  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直至思维加工,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
  三、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教学,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例如:“电离”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物质电离后自由离子移动的过程,学生难以接收这样的化学结论。
  通过溶液导电的实验,学生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有些则不能导电的实验,能比较容易形成电离的概念,从而正确理解、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内涵。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使学生获得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强有弱的感性知识,这样,对学生形成全部电离和部分电离的理论概念,找到了极有说服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首先是提供生动、鲜明、真实的实验,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促进学生想象、思维、记忆、迁移。最后设计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成正确、清晰、深刻的化学概念。
  
其他文献
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创新的主人。   一、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课上,我总是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觉调整学习方法和途径,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充分表明了建设语文新课程的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渠道,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必须构建小学课堂教学互动平台
战略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应当保障战略设计方面的科学有效性之外,还应认识到战略的执行力度对于战略实施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战略执行力既是企业战略得以
卡地亚的珠宝发展史与大自然的动物界息息相关,甚至品牌的标识就是一只美洲豹。众多传世臻宝造就了一座真正的动物王国,珠宝大师卡地亚运用高超的技艺对动物加以完美诠释,表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的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更为严峻,并且由于城乡二元经济格局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在社会保障领域就主要表现为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够和社会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中国传统的城市出租车行业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快车、专车、顺风车等一些列网络约车模式快速涌现,凭借着
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土地市场在以市场机制运行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管制加以引导和调控。本文在搜集汇总我国城市土地市自建立至今经过三十多年来具有重要影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将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总结出对城市土地市场比较有影响力的调控手段除法律之外,主要包括土地储备制度、保障性住房政策、土地开发企业行为管制、房产交易管制和土地税收政策。在我国多级土地
数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单调、抽象、枯燥难学,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学校,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增添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表达工具,使数学课堂具有直观性、导向性和实践性,能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负增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片勃勃生机。下
商事登记制度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加强市场监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商事登记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