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x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作家布罗茨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我们看一下多数中小学教师一天的大体活动:工作时间里主要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参加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业余时间里主要是做些家务事,管理孩子,照顾老人,或者与朋友聚会等。很少有教师利用工作时间或是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活动。现实中,阅读已经渐渐淡出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校长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家长不读书,孩子不读书,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整个社会的重视。
  目前,我国不少中小学教师自身文化修养不高,缺少作为支撑教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严重。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文化底蕴,缺乏通过阅读对知识和能力的不断补充和提高。
  阅读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果教师不学习,不阅读,很快就会不适应教育教学这一工作岗位,也将逐渐被淘汰。阅读,不论是阅读教育大师的名著,还是阅读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是阅读各种有益的书报杂志,都会从一定的方面增强我们的专业素养,丰富和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教师是一个具有很强专业,1生的职业,需要不断进行专业性的阅读,不断给自己增添知识的营养。只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一工作的性质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阅读。
  阅读能使我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教师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实中的教师工作还没有达到人们非常羡慕的程度。作为我们教师,就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阅读,能使我们的精神高贵而充实,使我们的生命深刻而阔远。走在阅读的道路上,会让我们远离浮躁,拒绝平庸,走向高贵。通过阅读能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会让我们更加理性和善于思考,更加宁静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思考和感悟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从而增强我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和自豪感。
  阅读会潜移默化地促进我们下一代的成长。书香社会的建设应首先从书香校园开始,只有从中小学校的阅读活动开始,才能培养人的读书习惯,才能逐步让阅读成为我们真正的生活方式。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厌学现象比较严重,这其中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同时也有部分是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影响。由于教师和家长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不仅业余时间不去阅读,而且工作时间也很少甚至不读书,这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孩子形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另外,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多数地方的教学体制和教育模式仍比较陈旧,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有些家长和老师不让孩子去阅读课外书籍,教师只是年复一年地用老一套方法和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不断对学生进行机械地训练,学生逐渐成了考试的机器,事实上,如果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会促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去模仿,这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书籍是人们精神的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绝不能离开阅读,它应成为教师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目标。我校教师从高一开始,进行了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与探索。这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高中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的阅读能力、识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发展最快的时期;第二,高一是初高中过渡期,初高中学习特点不同;第三,学习习惯对于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从对学生关于学习习惯问卷调查反馈信息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均衡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其核心在于均衡,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木方法是统筹兼顾。  均衡发展绝不意味着平均的、大锅饭式的发展,而是整体的、全面的、有特色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发展;均衡发展更不是拆名校、强校的台,而是让强者恒强,让弱者提升加快发展。因
在中国,“死”是个禁忌,哪怕天真的孩童因为好奇问到家长,家长也会“呸呸呸”的朝地上吐三口,嘴里还得念念有词“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一篇短文——《立论》,文中的老师讲述了一个故事,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想得一个好兆头。 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于是他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于是他遭到大家一顿合力的痛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响彻中华大地几十年的口号,曾经让多少学子为此拼搏、为此兴奋。以至于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知识的传授上,且以量作为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却不在意学生是否能够承受得起,简直把学生当作是一个可以容纳任何知识的容器。如果把知识作为一种信息分子,在课堂中它简直就是在没有任何受体的细胞堆里乱窜。教师以绝对的权威宣布知识无与伦比的正确性,学生没有任何反抗地被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活动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行为规范,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应以师德去熏陶学生,言传与身教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缺一不可,有时候身教的效果还要比单一化的、枯燥的言传还好。    案例    为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致用”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操作层面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以语言学习为根,理解文本的表达。即语文教学要扎根于语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范式,理解文本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二是以言语实践为径,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达。即在学习文本表达范式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遵循学生言语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搭建言语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
两旁是教室和办公室,中间是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厨房兼食堂,厨具一尘不染,橱柜上的蔬菜水灵灵的,刚刚灌满开水的两个热水瓶,还在冒着热气。柜子上放着一个药箱,旁边码放着晒干的金银花、鱼腥草、车前草等十几味草药,地上一个大茶壶里,是浸了中草药的凉茶。楼上是两间寝室,铺盖整整齐齐,靠墙一边挂着一溜洗净晾着的衣裤,墙边摆放着一溜小桶小盆。  这是一所学校,也是一个温馨的家。  笔者来到郴州市苏仙区五马垅村小
又到期末,大部分学校的班级里又像往常一样都张贴着两种课程表:一种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制定的课程表,它贴在学校统一规定的四表公布栏中,另一种是由学校临时自行安排的复习课表,它把一星期分成10个半天,英语学科占3个半天,语数两个学科共占7个半天(各校大同小异),这个课表随机贴在教室里某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别看它的“位置”不显眼,但老师、学生全听它的安排,孩子们在任何一个半天,只允许学习语数外中的一门
我曾经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与教育话题捏在一起写过几篇不成器的文章,算是教学之余在教育的圣坛上起哄吧。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基本上都看过,有的还认真“复习”过。此时此刻,说教育的事儿,我还是想从金庸小说里的周伯通教郭靖说起。  以“玩”为法,这是周伯通的基本教育方法,甚至是他的全部教育方法。无论是教郭靖还是教杨过,周伯通都是玩着教,即“寓教于玩”,并且似乎别无目的,只是玩。这比起我们平时上课的那些预设且死守的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诗意的心灵,方能拥有是美好道德和品质。人作为生命的栽体,拥有了诗意的情怀,便会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会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  观察当下的未成年人的生存空间和思维状态,不禁让人深感忧虑。“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泛滥,纷纷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被这样的社会文化包围着、浸染着,被喧嚣、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着,干扰着。有些学生热衷于快餐文化,难以沉下心来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