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阿瑟·米勒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为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传递给读者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人的本性。通过他的作品,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拥有更有意义的生活。米勒主张个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更要积极担当社会责任,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他的杰作《萨勒姆的女巫》,创作于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期,也是米勒上演次数最多的作品。故事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创作过程中,米勒对其中的历史细节做了必要的改编。由于剧中的逐巫事件是对现实社会中麦卡锡主义的类比,大多数评论家们都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解读作品。直到近些年,才出现了一些新的视角。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文本分析的有效手段。结构主义者认为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分解成一个个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二元对立项。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有助于更好地挖掘文本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萨勒姆的女巫》自始至终贯穿着三组二元对立。他们是谎言与真理,上帝与魔鬼以及生与死的对立。在萨勒姆逐巫案中,一旦有人被指认为魔鬼,他就会被逮捕,并被要求认罪;否则就会被处死。如果这个人能够指认他人为魔鬼,他就能够得以生存。因此,那些撒谎诬陷他人的人安然无恙,而坚守真理的诚实人性命难保。在神权政治的统治下,宗教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政府的当权者以上帝的名义随意行使权力。在他们的操纵下,维护良心、拒绝指认他人的善良人被作为魔鬼绞杀。以上帝名义行事的当权者实际上堕落成万恶的魔鬼,而被当做魔鬼的人却有着上帝般仁慈的心灵。面对生死,人们会作何选择?在萨勒姆,背弃良心选择生存的人最终遭到历史的唾弃,而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牺牲生命的人会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通过这部作品,米勒对这些英雄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剧作家米勒在麦卡锡主义时期的表现也展现了他不畏强权政治、坚持真理的高贵品格。 论文包括六个部分。除了第一章引言和最后一章结论,论文的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二元对立的理论。第三、四、五部分则深入地分析了剧中的三组二元对立。结论认为在萨勒姆,真理被蒙蔽,善恶遭颠倒,社会充满尖锐的对立,悲剧也就不可避免。米勒的这部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强权政治的讥讽和愤慨,而且借剧言志,表明了他与邪恶的当权者斗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