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小说翻译的热潮,这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林纾的翻译在传播西方文化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迄今为止,对于林纾翻译的研究多侧重于它的文学功能。林纾借助翻译小说,为中国带来了新思想、新习俗和新观念,并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林纾在翻译作品的风格时融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观,而对于此,大部分学者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对于幽默风格的翻译研究多数也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风格,多数学者认为幽默是不可译的,将其与诗歌相比拟。而正是因为林纾灵活巧妙地再现了原作中的幽默风格,他的很多译作得到了高度赞赏。鉴于不同文化中对于幽默风格的定义存在不同,本文将会根据西方学者对幽默的分类:情景类幽默、讽刺性幽默以及文化负载型幽默,对林纾在翻译幽默风格时所采取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林纾的两本代表性译作:《拊掌录》和《块肉余生述》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林纾的翻译中,情景类的幽默主要是通过仿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方法,同时在翻译中结合自身的文学创作理论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再现,从而使原作中的幽默风格得以保存。其次,在中国历史类小说和传记中,讽刺类幽默十分常见。因此,在处理此类幽默时,林纾多借用中国传统作品中的表现方法来重现西方小说的此类风格,以期读者能够在欣赏时找到共鸣。最后,在中国传统的笑话和幽默故事中,文化负载型幽默并不多见。因此,在传达这一类幽默时,林纾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写,从而满足晚清读者的阅读期待。 总体来说,林纾集译者和文学创作者于一身,通过翻译将其自身的文学笔法融入其中,恰当地再现了中国文人并不擅长的幽默风格。林纾将个人的文学理论和笔法渗透在翻译作品中,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