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北麓不同草原区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陈大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段北部,是连接我国东中部与西部的纽带,又是东部季风气候区与西北干旱区之间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整个农牧交错带中生态最为脆弱与贫困的地区之一。该区域主要地带性植被为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多年来,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过度农耕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以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改善生态功能为目标的政策,然而,草原区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的变化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特别是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仍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以内蒙古阴山北麓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区的弃耕地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对不同年限弃耕地进行野外取样并结合室内分析,测定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合生态系统功能指标量化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探究弃耕演替过程中“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驱动因子,旨在揭示不同草地类型区弃耕地恢复演替的过程及其机理,为草原区弃耕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草地类型弃耕恢复演替过程中植被特征变化不同,其中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总地下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都呈现增加趋势,荒漠草原弃耕演替20年后总地上生物量与天然草地无显著差异(P>0.05),且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地下生物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典型草原弃耕演替20年后地上生物量、总地下生物量恢复到天然草地水平(P>0.05),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物种丰富度与地下生物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在弃耕20年后,植物群落组成和占据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物种基本与天然草地一致,前者是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后者是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2.弃耕演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导水率、毛管孔隙度、有机碳、全磷和速效磷在两个草地类型中均随弃耕年限逐渐增加(P<0.05),而土壤容重、铵态氮、硝态氮随弃耕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此外,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土壤总氮随着弃耕年限先增加后降低。土壤p H在两个草地类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在荒漠草原中,土壤p H随弃耕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典型草原中,土壤p H随弃耕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冗余分析(RDA)表明:对荒漠草原植被恢复贡献最高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对典型草原植被恢复贡献最高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是土壤p H,不同草地类型弃耕演替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因子变化不同,影响植被恢复的土壤因子不同。3.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弃耕演替的规律因草地类型不同而变化,荒漠草原中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随着弃耕演替显著增加(P<0.05),但是在弃耕20年后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典型草原中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弃耕年限之间及其与天然草地间无差异(P>0.05)。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随着弃耕演替的变化规律表现为荒漠草原中弃耕5年与15年、20年和天然草地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弃耕15年、20年和天然草地间无显著差异(P>0.05)。典型草原中不同弃耕年限未显著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的β多样性,但弃耕地与天然草地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铵态氮、总磷、非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植物丰富度是影响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素,而土壤有机碳、硝态氮和植物丰富度是影响典型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素。土壤真菌方面,在荒漠草原中,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不同弃耕年限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典型草原中,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弃耕15年时最高,且高于天然草地(P<0.05)。与细菌不同,真菌群落β多样性的变化较小,在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中,不同弃耕年限土壤真菌群落β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总氮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是影响荒漠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的关键因素,植物多样性、总地上生物量、p H和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典型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的关键因素。4.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随弃耕年限逐渐增加,但是弃耕20年后仍然显著低于天然草地(P<0.05)。荒漠草原中,植物丰富度、土壤细菌多样性和土壤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P<0.05),而在典型草原中,土壤p H、植物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显著负相关(P<0.05)。对于单一生态系统功能而言,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中水分调节功能随着弃耕年限逐渐增加,荒漠草原中在弃耕20年后恢复到天然草地水平(P>0.05),而典型草原中弃耕20年后水分调节功能仍然低于天然草地(P<0.05);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养分循环功能随着弃耕年限先升高后降低,弃耕20年后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P<0.05);荒漠草原生产力功能随着弃耕年限先降低后升高,而典型草原生产力功能随着弃耕年限逐渐增加,两个草地类型的生产力功能在弃耕20年均未达到天然草地的水平(P<0.05)。不同草地类型恢复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驱动机制不同,在荒漠草原中,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增加导致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提高;在典型草原中,土壤p H的提高降低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综上所述,不同草地类型弃耕地植被、土壤恢复进程不同。尽管荒漠草原区弃耕地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组成和占据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物种、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氮、饱和导水率、毛管孔隙度、p H、土壤真菌多样性、丰富度和β多样性在弃耕20年后恢复到天然草地水平,但是地下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土壤容重、有机碳、总磷、速效磷在弃耕20年后仍未达到天然草地水平。典型草原弃耕地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组成和占据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物种、土壤含水量、饱和导水率、毛管孔隙度、总磷、速效磷、容重、p H、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β多样性、真菌多样性、丰富度和β多样性在弃耕20年后恢复到天然草地水平,但植物多样性、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有机碳、总氮在弃耕20年后仍未恢复到天然草地水平。除荒漠草原中的水分调节功能外,两个草地类型中弃耕地的多功能性及其他单一功能在弃耕20年后均未达到天然草地水平,不同草地类型恢复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驱动机制不同。
其他文献
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该领域研究不断深入,针对各类应用场景的新颖等离激元纳米结构被报道。金属纳米材料的LSPR性质与其尺寸、形貌、元素组成、粒子间距离和导电结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改变这些关键参数以实现LSPR性质的有效调控。通过自下而上的策略开
离散对称性,包括电荷共轭、宇称变换、时间反演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探索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从弱相互作用被发现存在宇称破缺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大多数离散对称性并不被自然界严格遵守,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其它相互作用也存在离散对称性破缺的可能性。而引力作为人类最早认识到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其是否存在离散对称性破缺目前仍然是一个谜。近年来随着引力波探测技术的发展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测量精度的提
[目 的]糖尿病心肌病是独立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瓣膜性心脏病,导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舒张功能不全是糖尿病心肌病最早和最常见的心功能障碍,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胶原蛋白沉积和间质纤维化共同导致的心肌重构和心肌僵硬度增加是糖尿病心肌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糖脂毒性下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关键致病因素。氧化损伤破坏了心肌细胞代谢和胶原合成的正常调
印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江浙地区发展迅速。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和降解难度大等特点。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当前出水难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迫切需要增设深度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水力空化/臭氧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连续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并通过对典型污染物偶氮染料的降解,明确了水力空化/臭氧工艺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处理效果、出水安全性和工艺运行成本等方
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竞争为电子银行等许多创新的引入提供了可能铺平了道路。尽管利比亚银行采用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带来了提升了银行业务的灵活性,但仍不清楚电子银行服务质量的应用如何影响客户忠诚度。还人们普遍认为优质的服务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因此,在此前提下,本研究探讨了电子银行服务质量与客户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评估了客户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并适度提供调节了优质服务和人口统计学因素对于这种关系的影响。本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通过白介素-1β促进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发展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DAVS)是目前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并且发病率随人群年龄增加不断增高。然而,由于目前对DAV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没有药物可以对这一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牙周炎中的关键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在DAVS患者的瓣膜中异常富集。对小鼠静
针叶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原材料。为了调控针叶树材采伐量与供需的矛盾,我国正逐步发展以针叶人工林速生材为主的木材供应链。但由于速生材轮伐期短,材质较为疏松、天然耐腐性较差、多项物理力学性能较低,导致其在应用上受到了一些限制,需要对其进行功能性改良。加压浸渍作为现阶段木材功能性改良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针叶材防腐、增强等领域,倍受木材制造业的关注。然而,以往的浸渍加工工艺是利用固定范围的经验参数或
膜污染、氯化和通量不理想问题是制约反渗透膜技术进一步推广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改性及优化制膜工艺提高膜的抗生物污染性能、耐氯性能和通量。利用聚丙烯酸(PAA)和妥布霉素(TOB)在膜表面层层自组装及交联工艺制备了PAA/TOB改性反渗透膜。相比于未改性膜,改性膜表面润湿性增强,通量提高了18%;显示了抵御蛋白和多糖类污染物粘附的特性,以及优异的抗菌能力。由于兼具“抗粘附”及抗菌特性,改性膜呈现出良好
目前,临床上癌症的治疗手段是先手术治疗后辅助以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在病灶部位的有限富集使得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多次反复治疗则会造成耐药性的产生和严重的毒副作用,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甚至于机体死亡。光动力治疗(PDT)作为一种具有物理选择性的微创型癌症治疗方法受到了科学家们的青睐。然而,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及生物屏障限制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乏氧的肿瘤微环境限制了抗肿瘤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系统向加速肿瘤生长的
由于脂肪具有一定的蛋白质节约能力,鱼类饲料脂肪水平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但饲料脂肪过高会导致鱼体脂肪过量沉积。饲料中添加胆汁酸(BAs)通常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并降低鱼体脂肪,陆生动物中的研究表明BAs主要通过BAs受体TGR5(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和FXR(法尼醇X受体)调节宿主的脂质代谢和BAs代谢,但鱼类中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利用16S r RNA测序、蛋白质组学和BAs组学等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