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拟以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六篇政治演讲,来揭示政治演讲语篇中实现人际意义的各种语言手段并阐述这些语言手段是如何实现人际意义的.该文从修辞学、语言学及社会心理学等几个角度综述了前人对政治演讲篇的研究,主要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对政治演讲的贡献.此外还论述了他们的研究和该文的关系;该文在归纳、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该文研究政治演讲的角度:人际意义.该文在上述框架中对六篇政治演讲进行了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互为补充.演讲材料来自于两本书和一个网址.为了便于分析、该文简介了六篇演讲的背景.该文给出定量分析所应遵循的步骤,同时指出定量分析存在其主观性,所以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可信度测试,以最大程度确定该文研究的分析和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研究,该文从语气、情态、人称系统和时态四个方面对政治演讲进行了研究,以期揭示政治演讲语篇中哪些语言要素实现人际意义以及如何实现.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即政治演讲语篇中人际意义主要由祈使句、情态动词、 人称代词和时态转换来实现.并且就整个语篇而言,演讲者使用各种语言手段来保持自己权威的同时,又和听众达成一致,以最后实现劝说的目的.该文没有对词汇语法层的语调进行探讨和研究,而且对一些语言手段也没有充分论述,这是该文的局限.该文包括四章.第一章概述前人对政治演讲的研究,第二章论述理论框架,第三章探讨了研究方法,第四章从语气、情态、人称系统和时态四个方面讨论了政治演讲语篇的人际意义.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该文的发现并指出了该文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后殖民主义是起源于殖民主义经历及殖民主义终结之后的一种文化状况或文化研究状况,关注反映在语言、文化、法律、教育、政治等等方面与群体身份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尤其关注
二战后,美国社会在许多方面经历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膨胀,而与此同时,贫富分化越来越来重.残酷的现实使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将异化这
在日语和汉语里,体这一概念对于两国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以掌握领域。完成体是体的下位分类之一,中日两国语对于完成体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因此,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汉
翻译学词典编纂及研究是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翻译学词典问世的时间不久,有关其编纂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该文尝试对翻译学词典的编纂谈一点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