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料配方与加工工艺对卤牛肉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卤肉制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加工产品,牛肉也是常食用的肉制品,因其具有较重的腥膻味,对其进行腌制并以调味料和香辛料进行卤制可以很多程度上改善其风味,卤肉制品的风味关键在于在其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卤料调味料配方的确定。卤制过程中由于在传统卤制过程中加工工艺参数模糊,仅限于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颜色不均匀、加热时间过长和质量不稳定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工业化的生产,且中国很多传统美食的配方与工艺都是保密的,传统美食的研究缺乏相关整个加工过程工艺和配方的研究。本课题以冷冻牛腱子为研究对象,首先优化传统卤制牛肉的腌制工艺,选择适合的食品改良剂并对其添加量和腌制时间进行研究;之后进行卤煮工艺的研究,将传统卤制工艺与现代的低温卤制方法相结合探索热加工工艺,利用现代的研究方法进行响应面实验,得出较佳的生产工艺,确定其卤牛肉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利用人工智能味觉识别系统和气相质谱联用仪对实验制备的卤牛肉风味进行研究,以市面上广受欢迎的卤制品作为参照,对电子鼻、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的相似度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不同卤制牛肉产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和数量进行测定并分析香辛料对风味的影响。这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检测手段相结合,利用智能仪器实现对传统美食配方的研究的一次探索。本研究是为了改善卤牛肉的质感和风味,为传统美食配方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腌制工艺对卤牛肉质感和其它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对于冷冻牛肉,在本实验中食品改良剂(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的添加和腌制时间,对于卤制牛肉的质感有很大的影响。以卤牛肉的感官得分和出品率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L9(3~4)),并结合其他指标,得出传统卤牛肉的质感受各因素影响的次序是:A(复合磷酸盐)>B(大豆分离蛋白)>C(卡拉胶),并得出的食品改良剂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的适当添加量分别为牛肉质量的0.2%、0.2%和0.4%。在此食品改良剂添加量的条件下,质感的感官评价得分为26.8,出品率为70%。同时进行腌制时间的相关研究得出在腌制12h能够获得质感较佳的产品。(2)加工工艺对卤制牛肉的质感和其他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生产工艺中预煮时间、卤煮时间、复卤温度和复卤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在一定范围内,以硬度为指标进行响应面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响应面曲线和等高线图可得:影响传统卤制牛肉的质感的因素的影响次序为:A(预煮时间)>D(复卤时间)>B(卤煮时间)>C(复卤温度)。根据回归方程分析可得,得到最佳热加工工艺为预煮时间35.67min,卤煮时间9.28min、复卤温度为75℃、复卤时间为39.06min。考虑到对时间和温度的调控,故将实验条件修改为预煮36min,卤煮9min、复卤温度75℃、复卤时间为39min,在此热加工工艺条件下,卤牛肉的硬度为15984g与预测值15863g相近,其质感的感官评分为33.21与未优化热加工工艺条件时质感的感官评分为30.2相比有较大提升,且色泽和滋味都有明显的改善。(3)采用电子鼻、电子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实验组和市面上最畅销卤牛肉进行风味和口感的分析与对比,找出实验组与市面上卤牛肉风味的差异,对卤牛肉的卤料配方进行调整,获得一种鲜虾味酱卤牛肉卤制配料的配方。实验表明卤制牛肉500g时,香辛料的具体添加量为八角0.75g、丁香0.25g、0,5g、草果0.5g、砂仁0.4g、桂皮0.4g、草豆蔻0.25g、陈皮0.75g、白芷0.45g、山萘0.25g、甘草0.5g、白蔻0.125g、山楂0.1g、月桂叶0.125g时能够获得较好的风味。本研究不仅是获得一种质感和风味良好酱卤牛肉,也是对中国传统美食的配方研究做了一个初步的探索,为传统卤肉制品的风味研究提供一个方向和依据。
其他文献
柑橘营养丰富,产量高。柑橘采后的侵染性病害是导致其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上由于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病原菌对常见的杀菌剂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药效下降严重。为了提高化学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本文拟以引起柑橘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主要病原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作为对象,研究5,7-二羟基类化合物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化学杀菌剂咪鲜胺和多菌灵的协同增效作用,分别筛选出对两种杀菌剂
小麦制品的品质与其面团特性密切相关。全麦面粉含有膳食纤维等小麦籽粒中的全部营养成分,长期摄入有利于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膳食纤维等组分会稀释小麦胚乳中面筋蛋白的浓度,使面团品质劣化。面团品质的劣变机理与改良的研发能为营风味面制品加工的提供帮助。本研究中采用麦麸回添的方式制备全麦面粉,采用粉质仪、拉伸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低场核磁等技术研究麦麸粒径、谷氨酰胺转移酶(TG)、葡萄糖氧化酶(GOX)对全麦
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新鲜香菇、热风干燥香菇与干制香菇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检测频率法、时间-强度法、风味轮廓分析法与香气活性值(OAV值)四种分析方法对热风干燥香菇的特征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探讨了香菇热风干燥过程和干制香菇储藏过程中含硫化合物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C-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感染引起的猪的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预防本病的疫苗主要是多价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多价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均对多种血清型菌株的交叉免疫保护率低,弱毒活疫苗可能是提高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的解决途径之一。本研究对APP强毒菌株进行
本研究以茯苓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羧甲基茯苓多糖,以期提高改性茯苓粉的溶解度和取代度。通过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茯苓中碱溶性多糖并对多糖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制备羧甲基茯苓多糖,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对羧甲基茯苓多糖进行纯化,以纯化后的羧甲基茯苓多糖作为对照,分析苯酚硫酸法测定羧甲基茯苓多糖中多糖含量的准确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设计优化超声波辅助制备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工艺,综合考虑成本与效果
西兰花是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因其富含抗癌活性极强的萝卜硫素,而被称作为蔬菜中的抗癌“能手”。西兰花不仅具有富集硫化合物特性,同时也具有富硒特性,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硒同样具有抗癌、抗衰老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在抗衰老与抗癌领域的综合防治可能存在着更好的保健效果。为了探讨西兰花富硒处理对其抗氧化及抗癌活性影响,本文以湖北恩施地区培植的富硒西兰花品种为原材料,首先分析富硒培植对西兰花不同部位的营养品质、硒含
前列腺癌是影响全球男性健康的重要癌症之一,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目前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和技术,存在疗效不明显,治疗费用高,甚至对人体存在一定副作用等问题,因此有关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防研究引起科研人员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植物多酚在抗癌和治疗由氧化应激损伤造成的癌症的研究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花生红衣是花生加工后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含有丰富的A型和B型原花
微生物内分泌学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细菌和宿主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造成养猪产业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原菌,引起猪的传染性胸膜肺炎。APP中存在YgiY/YgiX,NarQ/NarP,CpxA/CpxR,ArcB/ArcA,PhoR/PhoB五对双组份系统(TCS),仅ArcB/ArcA的功能有报道,其余T
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在柑橘的采后贮藏、运输期间引起大批量的果实腐烂,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害,需对其致病机制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意大利青霉在侵染柑橘时,会分泌大量的酸来改变环境pH值,破坏宿主防御系统,其通过PAL信号传导途径感应外界pH值,通过信号传导,激活关键转录因子PacC,对pH环境作出响应。本文通过建立农杆菌介导意大利青霉pacC
酯化酶(Esterase)是提高白酒等发酵产品中酯香成分的主要作用因素之一。产酯化酶的微生物主要有红曲菌(Monascus spp.)、酵母菌、根霉(Rhizopus spp.)以及一些细菌,其中红曲菌产酯化酶的能力较强。本实验以山西老陈醋大曲和枝江大曲为分离材料,从中分离红曲菌,采用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及ISSR(In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