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 Lawrence Venuti 1995 年首次提出 domestication 和 foreignization (本文暂译为“归化”和“异化”,两对概念的区别将在文章中展开)概念之后,翻译界对此两种翻译方法和策略的讨论就一直很热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些讨论促进了这一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真知灼见层出不穷,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翻译理论和实践进步和发展。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本文所指“功能主义”皆指翻译理论范畴内的)是上个世纪 70 和80 年代在德国兴起并迅速蓬勃发展、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的一个翻译理论学派。功能主义最核心的论点是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目的论)。在功能主义者看来,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具体翻译原则,每一个翻译行为的具体目的决定了它将遵循的翻译原则和执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功能主义特别强调译者作为翻译行为的主体的重要性。除了目的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学派还提出两组原则:译文内部通顺(忠于目的语读者)的原则,和译文与源文一致(忠于源语作者)的原则。本文拟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对小说《飘》(又译《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文译本的不同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进行讨论。通过宏观的概括和具体的剖析,本文作者将从翻译目的的角度分析两个译本采用不同策略的原因,并对此进行客观全面的评述。本文作者希望通过从功能主义这个角度对归化异化进行重新讨论和分析,使得译者对这三个概念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功能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并能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更好地应用到翻译实践中去。本文首先介绍所应用的理论—归化异化和功能主义,这些理论的产生、发展、在国内外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然后,介绍了小说《飘》,小说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接着,介绍了两个中文译本的情况,包括译者,翻译背景和两个翻译的目的及特点。随后,对这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并利用理论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归化与异化的融合使用才会产生优秀译作。此外,中国翻译界现在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是异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