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以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营养丰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蔬菜。本试验以四个萝卜品种为材料,从源活性、库活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蛋白质的变化、肉质根膨大前后的解剖学变化等几方面来研究,旨在探索萝卜肉质根生长发育机理,为萝卜增产和品质改良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萝卜高产育种的性状指标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 (1) 试验结果发现,三个品种即‘短叶13’、‘叶用萝卜’、‘白玉春’的生长状况基本相似,出苗后28d内,地上部的生长较快,地下部生长缓慢,且根冠比小于0.1,28d后进入肉质根膨大期,根冠比增加,地下部干重明显增加。21d时三个品种源活性最强,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库活性方面,不同品种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态势。在出苗后28d内,随着肉质根的生长,库活性快速增强,‘叶用萝卜’、‘短叶13’库活性在28d时最强,‘白玉春’35d库活性最强。在萝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短叶13’的源活性始终低于其它两个品种。 (2) 对‘短叶13’和‘白玉春’萝卜肉质根中碳水化合物变化研究发现,这两个品种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蔗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长初期(出苗后14d)含量较低,随着肉质根的膨大,缓慢增加,达到高峰后下降。‘短叶13’萝卜肉质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在播种后21d远远高于‘白玉春’萝卜,并且蔗糖含量的变化幅度较‘白玉春’萝卜大,在播种后第14d-42d内其蔗糖含量高于‘白玉春’肉质根中的蔗糖含量。‘白玉春’萝卜和‘短叶13’萝卜肉质根中的淀粉含量很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 对‘短叶13’、‘叶用萝卜’、‘圆白萝卜’、‘白玉春’四个品种肉质根膨大过程中叶片和肉质根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发现,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肉质根中的蛋白质含量。在肉质根膨大前期,肉质根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和叶片中一致,随着肉质根的膨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到破肚前后(出苗后21-28d)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破肚以后,肉质根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叶片中的含量变化冈品种而异,‘短叶13’和‘圆白’萝卜叶片中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白玉春’和‘叶用萝卜’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保持不变。进一步分析萝卜肉质根膨大过程中叶片和肉质根中可溶性蛋白质组分变化表明,叶片中的蛋白质图谱条带比较丰富,条带的强度也高于肉质根的蛋白质图谱。四个品种叶片中有一条分子量为14.4KD的蛋白质在出苗后第7、14、21d存在,出苗后28d以后条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