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应用于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探索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灌注模式,探讨肝脑变性的发病机制。 材料和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机,对12例无明显神经精神症状、经神经心理试验诊断为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和10例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MRI平扫和灌注成像。12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8~64岁,平均年龄50岁,受教育时间为11.7±2.4年(平均值±标准差)。亚临床肝性脑病由数字连接试验或符号数字试验评价,其中10例患者有帕金森综合征(由国际统一量表UPDRS评价)。灌注成像使用GR-EPI序列,层厚6mm,间隔0.5mm,矩阵128×128,对比剂使用Gd-DTPA以4ml/s的速度从肘静脉注入,剂量为0.1mmol/kg,覆盖范围从基底节层面向上到额顶叶连续9层。原始资料传送到SUN工作站,使用MGH灌注软件,创建CBF,CBV和MTT灌注参数图。分别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和额叶白质的CBV,CBF和MTT,并以同侧额叶白质作为参照,计算上述感兴趣区对额叶的比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于T1WI像都出现了苍白球对称的高信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灌注图像显示各个感兴趣区的MTT明显缩短,右侧尾状核头、双侧丘脑区达到了统计学意义的降低,双侧壳核接近统计学意义的降低。每个感兴趣区的CBF都明显升高,左侧苍白球达到了统计学意义的升高,左侧壳核和丘脑CBF的升高接近统计学意义。对CBV来说,各个感兴趣区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亚临床期肝性脑病患者T1WI像可见苍白球对称的高信号,且83%的患者有帕金森样表现。基底节区包括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的CBF明显增加,MTT明显缩短。基底节区灌注增加符合文献报道的血流从皮质到基底节区的重新分布,这是对运动前区、运动区功能缺陷及注意力缺陷的代偿反应,与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密切相关。磁共振灌注成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微创、无放射线、定位准确等优点。对亚临床性肝性脑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