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59年中国第一辆红旗牌汽车诞生到今天,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走过了50多个春秋。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产品系列和生产体制。时至今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产销国,虽然成绩骄人但是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纵向一体化程度过大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以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为主线,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纵向一体化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概述。通过文献综述认为汽车企业是否选择纵向一体化,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边界选择问题,在衡量企业各个方面的成本收益后,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战略偏好对交易治理结构进行安排,从而使得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纵向一体化就是企业选择治理结构的一种方式,通过纵向一体化,企业间的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交易,内部交易主要靠企业的权威来协调。随后本文针对中国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存在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第一,不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为中国的纵向一体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使得市场交易的成本较高。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中国纵向一体化存在的特殊性在于中国汽车企业的产权不明与其面临的混合竞争。中国汽车企业产权不清晰使得企业管理层在企业边界选择的问题上会偏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纵向一体化有可能成为管理层达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一种手段。此外,中国汽车国有企业的高层领导大多数拥有官职,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增加自己政治晋升的筹码也成为决策的重要因素。经济与政治混合竞争的环境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影响。由于汽车产业关联性高,可以有效地推动本地的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因此地区官员期望用汽车产业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让自己在晋升竞争处于优势地位,地方官员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此来培育本地企业,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汽车市场地区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从而影响汽车产业效率。最后本文使用DEA模型、回归模型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文中还使用IO法对中国汽车产业1994-2004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衡量。本文结论认为中国的纵向一体化问题有历史传承,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纵向一体化是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的,但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和全球一体化愈演愈烈,中国汽车工业当前纵向一体化程度已经难与世界汽车市场接轨,纵向一体化程度过大已经影响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根据文中分析和结论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