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作为隐形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包括办学宗旨、目标、价值观念、学生社团活动、历史传统、标志建筑、环境布局等,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信念的确立、理想的建树、气质的修炼、个性的塑造及行为方式的改变起到熏陶、激励、导向等作用。概括来说,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品德熏陶、扬弃与创造的德育功能。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对山东境内的淄博师专、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的104名教师和2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回收的31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深入剖析。首先阐述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提出校园文化的含义,分析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以及论述了发达国家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统计调查结果,概括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现状及其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坚持主导性,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人文性,培育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创新性,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坚持学术性,营造崇尚学术的文化理念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文化氛围;坚持实践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持时代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辟网上文化阵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