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pp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作为隐形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包括办学宗旨、目标、价值观念、学生社团活动、历史传统、标志建筑、环境布局等,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信念的确立、理想的建树、气质的修炼、个性的塑造及行为方式的改变起到熏陶、激励、导向等作用。概括来说,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品德熏陶、扬弃与创造的德育功能。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对山东境内的淄博师专、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的104名教师和2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回收的31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深入剖析。首先阐述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提出校园文化的含义,分析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以及论述了发达国家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出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统计调查结果,概括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现状及其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坚持主导性,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人文性,培育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创新性,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坚持学术性,营造崇尚学术的文化理念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文化氛围;坚持实践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持时代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辟网上文化阵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学校的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学校教育也面临更为复杂的文化环境,面临文化价值的选择。特别是一些西方的腐朽
我国正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实现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协调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论文在简要论述公民
初中生学习物理不仅要依赖其智力因素,而且还要依靠其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
<正>患者男性,41岁。主因头痛1年,双侧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0d,于2009年6月21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持续胀痛,以后枕部及顶部更为显著,无明显周期性,时有加重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受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政府如何有效地进行机构改革和教育行政职能的转变成为现阶段我们
张爱玲在其作品中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作了严厉的自审,对女性在母爱,情爱,自爱等方方面体现出的种种心理痼疾和性别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多的承载着推动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特别是基础教育如何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不断创新,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基础教育改革
连贯问题一直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连贯问题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连贯(coherence)和衔接(cohesion)的关系上。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了《衔接》一书,该书标志着衔接理论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范式的转换,采用生活体验的方法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力图全面、系统地展现研究者所扎根学校小学阅读教学过程关键环节中的典型情境。随着对小学阅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细胞因子变化的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及免疫学发病机制,为临床了解病情、选择适当的治